第一章 風雪飄搖(1 / 3)

北宋靖康元年冬,金將粘沒喝率領十萬大軍,大舉南侵,太原失守,河北州縣相繼淪陷,天下震驚。在國家民族危難之際,朝廷上下不思如何抗金拒敵,隻思如何取悅金寇,卑膝求和。宋欽宗本想與金人一戰,但見絕大多數朝臣一心媾和,隻好派出康王趙構和使臣王雲、秦檜攜帶秘詔,赴金營求和。

話說康王、王雲和秦檜帶了幾名侍衛,冒著鵝毛大雪,出了汴都,一路北上,來到黃河南岸,見河岸上到處都是衣衫襤褸、攜家帶口的逃難百姓。這些百姓又冷又餓,嚼著草根,喝著雪水,露宿在茫茫的雪地裏。

康王見這些南渡的百姓中既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也有嗷嗷待哺的嬰兒,心中不忍,叫來侍衛首領黃謙,讓他將所帶的幹糧全部分發給附近的百姓。

王雲勸阻道;“康王,此次去太原,路途遙遠,如果將所帶糧食都分給百姓,那如何去得河東,豈不誤了聖命?再說我們幾人的口糧也是車水杯薪,如何救得這漫天遍地的流民,還請殿下三思?”

秦檜也附和道:“康王,王大人說的極是,如今河北淪陷,大宋危亡,我們身負聖命,救急如救火,豈能為了區區百姓,誤了國家大事?”

康王歎道:“王大人、秦大人,你們隻看到狼煙四起,江河破碎,卻看不到千萬百姓不畏艱難,南渡大河,心向大宋。有這樣的景象,何愁社稷不能複興?民心不可失,救百姓,就是救大宋!”

黃謙見康王胸懷大誌,不便阻攔,但他還是遲疑道;“可是殿下,將幹糧都分發給百姓,那一路上我們吃什麼呢?”

康王笑道:“天下米糧取之於百姓,如今百姓受難,當還之於百姓,我們受餓幾天,就能到達河北,難道地方州縣,會讓我們挨餓?”

黃謙聽了,隻好命令隨從卸下馬匹上所帶的幹糧,招呼附近的百姓來取。

那些百姓見有吃的,紛紛站立起來,像潮水一樣湧了過來,不一會兒,幹糧都被前麵的百姓一搶而空了。後麵的百姓來晚了一步,一些人為了食物,與前麵的百姓廝打起來;另一批人就要上前,搶奪康王的行李和馬匹。

侍衛們喝止不住,紛紛取出刀劍,試圖阻止百姓瘋狂的搶掠。那群百姓為了填飽肚子,不顧凶險,一味向前試探。

黃謙萬般無奈,隻好揮動長劍,上前幾步,刺中為首幾名百姓的手腳,那些百姓中劍後,捂著傷口,發出痛苦的呻*吟聲,紛紛後退。

這時,王雲也命令身後的侍衛取出刀劍,隨時刺殺鬧事的百姓。

這時人群中一陣騷動,閃出十幾個囉囉兵來,將康王等人圍住。為首的是兩名年青的漢子,前麵的漢子身高八尺有餘,滿臉通紅,手持一把圓月彎刀;後麵那人稍矮,但也在七尺以上,麵容如玉,提一把青鋒寶劍。

紅臉的漢子跳到黃謙跟前,一言不發,舉刀下劈,就是一招“刀劈華山”。

黃謙舉劍相迎,刀劍碰在一起,發出當啷的聲響。黃謙隨即挑開那漢子的彎刀,還了一劍“海底撈月”,揮劍上撩他的咽喉。

那漢子使了一個“鷂子翻身”,躲過黃謙的一劍,舉刀平刺,直指黃謙的前心。

黃謙萬萬沒有想到:那漢子竟然招中有招,稍一遲緩,見那彎刀已經逼向自己的胸口,隻好緊閉雙眼,束手待斃。

哪知那漢子並沒有下手,隻是轉變刀鋒,將刀架在黃謙的脖子上,將他擒住。

康王等人見黃謙被擒,知道凶多吉少,試圖騎馬逃跑,都被那白臉漢子和身後囉囉兵給攔住。

康王嚇得渾身顫抖,急忙朝秦檜使眼色,希望他上前求情。

秦檜硬著頭皮,跪倒在白臉漢子麵前,哀求道;“好漢饒命,行李馬匹盡管拿去,還請饒了我家主人的性命!”

白臉漢子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打量了康王、秦檜一番,問道:“你們是朝廷的官員,還是過境的富商?為什麼要欺壓無辜的百姓?”

王雲一直在朝廷身居要職,又是朝中主和派的領袖,他哪裏受過這樣的羞辱,喝道;“你們這些刁民,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竟敢擋官差的道,還不快讓開!”

康王怕王雲泄露了此行的身份,連忙阻止了王雲,並解釋道:“好漢誤會了,我們隻是過路的客商,為了一路平安,才打出官家的旗號。今天之事完全是誤會,我們原本也是出於好心,拿出身邊的幹糧,救濟饑餓的百姓,哪知這些百姓貪心不足,妄圖搶奪我們的行李和馬匹,我的手下方才出手製止的!”

白臉漢子點了點頭,“哦”了一聲。那紅臉漢子卻搶先說道;“二哥,這些富商哪個不是黑著良心,盤剝百姓,發財致富的,我們何不從他們身上撈上一筆?然後賞他們一個全屍!”

白臉漢子喝止道;“三弟,你行事還是這樣魯莽,你忘了大哥信上的囑托了嗎?”,說完就讓手下的囉囉兵將康王等人繳了械,捆綁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