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洬瀾城,地處交通要道之中心樞紐,六方商賈,八方水脈,皆在此處彙集,因經濟繁榮,兵強馬壯,位列四十二城池之首。
洬瀾城城主是屬於蘇氏一族的,世襲的富貴何等的尊榮……常說人比人,氣死人,可不,同樣世襲的富貴,偏偏有的富不過三代,有的就錦上添花,繁榮盛景更勝從前,很顯然洬瀾城就屬於後者。蘇氏一族一直掌政洬瀾城,掌握著本城的軍政權位及商業命脈,並因行善積德,受盡城民景仰,是極其尊榮的富貴世家。
十八年前的四十二城,還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為爭一塊好地盤而互相廝殺侵擾,洬瀾城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一直是地處偏遠的城眼紅嘴饞的對象,隻因洬瀾城富可敵國,兵強馬壯,軍民團結,多次向洬瀾城伸手的其他城並未討得便宜,洬瀾城本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宗旨,並未有統領四十二城的雄心壯誌,隻因多次受到外城的侵擾,雖無大的損失,但城民一直生活在抗敵自保的緊張局勢中,叫苦不迭。故而十八年前,洬瀾城攜同素日交好的二十城向其他二十一城發出結盟意向書,四十二城締結友好盟約,停止武力侵犯,互利互惠,城民在遵守各城的律法製度下可自由到各城經商。可餘下的二十餘城之中仍然有一部份想奪取他城地盤的好戰份子一直就結盟之事遲遲不肯表態,這本是半對半的局勢,一直僵持未下。
改變這一局勢的功臣當屬於一直處於中立地位的望雲城,望雲城處於洬瀾城東北方向,也是屬於邊陲之地,但望雲城靠山吃山,礦業發達並山珍特產豐富,倒也一直自給自足,富貴有餘,城主屬蕭氏一族,城主蕭望峰樂善好施,生性豁達,麵對四十二城之爭,望雲城與同處東北位置的幾大城一直處於中立地位,望雲城本也偶遭侵擾,但因東北七大城一脈相承,一損俱損,故而遭侵之時,淡月、遊風、傲星、霧都、白山、暮蘭六大城齊同望雲城一起抗侵,侵略者並未討到好處反而損失頗多,久之,東北七大城自是形成了中立區,不問世事,不對外稱強,外城亦不敢隨意入侵。此次洬瀾城主發出結盟意向書,望雲城城主會同其他東北六大城商討,並與洬瀾城城主長談之後,同意加入結盟,如此,便以二十八城同意加盟的大比例優勢,促成了四十二城的和諧統一。
四十二城結盟後,更是以不記名投票方式選舉了盟主,當時的洬瀾城城主蘇問天以二十七票的優勢當選為盟主,自此,便開始了洬瀾城統領四十二城的曆史。
洬瀾城現任城主蘇默然,年方二十四歲,蘇默然二十歲那年從前任城主蘇問天手中接掌城主及四十二城盟主之位,如今已四年,對於一個年紀輕輕,資曆尚淺新城主的能力,各城及民眾是有所懷疑的,可老城主既然放心將如此之重任交之於蘇默然,自有其道理。
四年的時間,蘇默然做了兩件比較轟動的事,一是由洬瀾城為主出資,另四十一城為輔籌資,開鑿了一條運河,四十二城地勢北方高,南方低,往年鬧天災時總是北方水源緊張,南方則水滿為患,蘇默然自決定開鑿運河後,親力親為參與了運河開鑿的工程,勘查山巒岩嶺,江河川流,並製訂了幾項治水方案,不但順利開鑿了運河,還能化水患為水利,造福南、北方無數百姓。
蘇默然另外做的一件事比之開鑿運河要容易多了,開鑿運河是用了將近四年的時間,可另外一件事,他隻用了三天,原本四十二盟地有少數流竄盜匪打家劫舍,近幾年卻愈演愈烈,一名號為青虎的盜匪頭目竟糾集各眾氓流匪徒在各交通要塞,水路碼頭打劫各路商隊謀其錢財並傷人害命無數,後來發展為此夥盜匪強占一處山地改名為青虎山立山為王,做起了綠林大盜的營生勾當,侍機而動,哪有大買賣,都會有青虎山盜匪活動的身影,各城商家無不人心惶惶,基本大一點的商家都自家組織自衛隊一路護送商品,而小一點的商家無力組織自衛隊的就隻能自求多福別那麼衰命。故此,運河開鑿臨近竣工之時,蘇默然部署方案,並未出動洬瀾城一兵一卒,隻組織了自家的親衛隊五十餘騎,直奔往青虎山,浴血奮戰,親自打敗了驍勇善戰的盜匪頭子青虎並取之首及,青虎山一眾匪徒見頭目沒了,全數棄械投降俯首認罪。自此,蘇默然雄才偉略,智謀過人,武功蓋世之類的傳言盛揚天下。
就這樣,蘇默然以他二十四歲的年紀以及並不太厚實的身板坐穩了洬瀾城城主及四十二城盟主的位置。
華麗巍峨的洬瀾城,以城中央的未離宮為中心,城中建築基本對稱布局,未離宮左右兩側各有一條主道,左玄武,右朱雀,兩主道上各布五十餘坊,各式行業,四十二盟各路商家,包含四周外盟蠻夷商邦,都齊聚到這兒買賣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