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曆史沒有如果(2 / 2)

羅太歲想到上一個世界在網上看到的一些發人深省的言論,如今仍然曆曆在目:“秦王用玄武門兵變告訴世人,他在極度弱勢的情況下,依舊有能力在皇宮重地發動兵變。

這意味著他在更早的時候,就有能力在更好的條件下組織起針對息隱王和海陵刺王等人的殺戮。

因此,秦王並非隻能在武德九年的那個時刻動手,而是他在之前保持了最大的克製!”

他這一番話下來,李麗質頓時豁然開朗,腦海裏一些糾纏不清的脈絡也逐漸清晰起來。

同時,她發自內心的對羅太歲生出一種敬佩之情。

因為從沒有人能像羅太歲這樣,閑來聊上幾句,就有撥雲見日之效,將一件事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呈現在她麵前,使其不受表象之迷惑。

這就是所謂的……透過現象看本質?

“所以說,曆史不存在假設。”

羅太歲作為從“曆史之外”走進曆史的那個人,自然有著非同一般的眼界,他緩緩說道:“大唐立國之後權力分配失衡,致使秦王畸大,隱有霸朝之勢……”

“何為霸朝?”李麗質打斷他。

羅太歲道:“霸朝,即霸府,簡言之就是權臣利用開府之便,網羅賢才,逐步架空朝堂,最終取而代之。

以漢末曹家為例,名曰漢魏禪讓,實則霸朝篡位!

餘者劉裕、蕭道成、蕭衍、高歡……皆如此。”

事實上魏、晉、南北朝一直到隋、唐,幾乎每個王朝更迭,背後都有霸朝的存在。

他這麼一說,李麗質立即明白過來。

閑來讀史,他知道羅太歲提到的這類人野心極大。

當他們還是權臣的時候,處心積慮將自己的府署打造成一個小朝廷。

在這個小朝廷裏他們行天子之事,總理天下軍政要務,一旦時機成熟,更可以逼迫天子禪位,然後將自己的小朝廷照搬過來,順利完成改朝換代。

“天策上將、太尉、尚書令、雍州牧、領十二衛大將軍、陝東道大行台尚書令、益州道行台尚書令、蒲州都督、中書令……這是玄武門兵變前一年秦王所任之官職。”

羅太歲如數家珍,然後又道:“內有百僚之首的尚書令、領十二衛大將軍,外有節製半個天下的陝東道大行台,再加上自立門戶、猛將雲集的天策府……

此等權柄在手,放到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實打實的權臣!”

他轉過頭,看著李麗質道:“隻要秦王願意,完全可以將天策府打造成霸府,進而架空朝堂……但他選擇克製。

細數個中緣由,或許是天下未定、外夷環伺,又或許還念及君父大義、手足之情……”

說到這裏他停頓了一下,似乎在整理思路,又似乎在感慨什麼。

李麗質亦回望著羅太歲,見他神情專注,尤其是那雙與粗獷麵孔形成極致差異的眼睛,深邃而明亮,令人不禁深陷其中。

“但問題在於……”羅太歲深吸一口氣道:“那些追隨秦王的謀臣武將們可沒有這麼多顧慮。

他們出生入死,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願望是封侯拜相、一展抱負,你覺得他們會甘心蟄伏在一個親王府裏當屬僚嗎?

更何況,太上皇當時已經著手打壓功臣,削秦王的權!”

他的氣息撲打在李麗質的俏臉上,而後者沉浸在他的話語中,似無所覺。

羅太歲又道:“秦王一旦失勢,他們這些屬僚該何去何從?

似秦王這般身份,這般冠絕天下的武功,尚且被猜忌打壓,他們又何談出路?

還不如反了他娘的,擁立秦王為天子!

成了,自有從龍之功。

若不成,唯一死而已!”

唯一死而已……

如此決絕的話在他口中用平淡的語氣說出,猶使得李麗質心中一顫,並引導著她的思緒代入到舊時秦王部下的處境和立場。

難怪羅大頭之前有言,即便當時秦王對皇位沒有染指之心,秦王府的屬僚們也會推著他走向這一步。

“秦王愛惜自己的羽毛,但屬僚們可是賭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若秦王不允,大家隻得做鳥獸散。

若秦王允之,大家就齊心並力,博他個乾坤出來!

你是秦王,你又作何選擇?”

羅太歲問李麗質。

李麗質直視他的眼睛,沒有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