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分鍾後。
白莊他們三位老爺子高興的掛了電話。
因為今天他們從岑羽的這裏,拿到了三首岑羽的新作品。
還讓岑羽同意了為春節寫一首詩。
而他們得到的三首詩,分別是《憫農》《將進酒》《春望》,他們三個人一人一首。
他們三個老頭子拿到這三首詩先準備研讀一下,打算過幾天在在龍國詩詞協會官方網上公布出來。
而岑羽也期待他們公布出來的時候。
因為那意味著,又可以獲得獎勵了。
至於為春節寫的詩。
岑羽表示,這都不是事。
“小靈,又出來幹活了。”
【叮,搜索完成,符合條件的古詩詞如下。】
【經典古詩《除夜雪》,文娛點售價:1200】
【經典古詩《元日》,文娛點售價:1300】
【經典古詩《新年作》,文娛點售價:1100】
【經典古詩《……】
岑羽大致看了一下,直接說道:“要買就買最貴的,就買《元日》吧。”
最重要的是,這古詩詞最貴的也就1300。
這點文娛點,毛毛雨了。
“小靈,打開《元日》。”
“《元日》
宋代·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一首詩雖然隻有短短的兩句。
但卻道盡了春節的全部。
這首詩寫的是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一種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這是一首寫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了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過年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抒發了詩人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過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至今。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
“千門萬戶曈曈日”句承接前麵詩意,是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結尾一句描述轉發議論。掛桃符,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每句字數限製的緣故。
詩是人們的心聲,不少論詩者注意到,這首詩表現的意境和現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義,這首詩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這首詩,正是讚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曈曈日”照著“千門萬戶”,這不是平常的太陽,而是新生活的開始,變法帶給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結尾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表現了詩人對變法勝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悅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
這首詩雖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同時又通過元日更新的習俗來寄托自己的思想,表現得含而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