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呢。
白澤此時的量子態已經變化成人形,盤坐在地上。
何為吉,何為凶。
無外乎陰陽對立而已。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避凶化吉此乃天理,萬物遵循之法則。
然而,華北平原上,這一場涿鹿之戰到底在打什麼呢?
青年高坐陣中,與黃帝以自身為甲,排兵布陣,掌握九宮八卦,陰陽五行不同。
白澤不在此陣中,他隻是一個看客,沒有時間,沒有質量。
黃帝的軍隊不斷變陣,利用相生相克,在這個碩大棋盤上一步又一步把蚩尤將死,圍而殲之。
魑魅魍魎終究選擇了避凶化吉,大軍散去,接下來就是單方麵的屠殺,各自逃命。
撲天的沙塵,帶著血色,染紅了天空,宛如末日。
再好的武器,再好的士兵,終究抵擋不了天下大勢,正道人心。
戰爭,終究還是以人為本。
信息戰,AI,也不過是人在掌控。
這種就可以這樣理解,人工智能,其實就在一間房子裏,你給他拿了一本唐詩三百首。
然後作為人類,你寫一首上句,遞到小房子裏,那個人工智能就順著唐詩三百首找到下句,給你答案。
所以看起來人工智能很聰明,但實際上他甚至沒理解漢字為什麼會這麼寫,他甚至說不出一句有道理的中國話。
人,本身是無限的,不能主觀上去判斷人的極限。
這就是文明。
我們要給文明以歲月,而不是給歲月以文明。
刑天倔強地揮舞著大斧子,在敗局已定的情況下還在殊死抵抗。
他此時還有頭,他不是為了他的頭而戰,而是為了忠義,他是為了炎帝而戰。
他是對是錯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站在了凶位。
理性上是錯的,這個叫逆天而為。
但感性上,白澤敬佩他。
沒有什麼好看不起的,如果忠義之士都要被看輕,那忠義便沒有意義,那這種信條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他忠於自己信念,這種性格和他的立場是不衝突的。
大戰持續了七天七夜。
應龍騰空而起,這是白澤第一次見識龍這種生物,或者說按生物的理念來判斷,他真是生物嗎?
鱗甲,四足,鹿角,蛇身,實在難以想象他的身體構造。
這條神龍最後趁亂擊殺了蚩尤,完成斬首,最後俘虜了刑天。
這戰鬥很索然無味,為什麼呢?
實在是白澤看著這百萬的戰場,實在是對這個狹小的戰鬥看不上了,哪怕自己萬分不及這些人。
哪怕是應龍,在這種浩蕩的戰場裏,都顯得渺小了。
蚩尤被殺之後,九黎大軍瞬間開始逃竄,天下已定了,接下來的事情不過是黃帝秋風掃落葉了。
少數服從多數,無論如何,都還是相對的真理,至少在出現那個絕對的個體之前,是這樣的,但翻開史冊,神話,似乎沒有這樣的神或妖或人。
哪怕孫悟空大戰十萬天兵,也是有四萬猴兵助陣的,別小看猴兵,反而是猴子大軍追著天兵打。
這不是人類的記載和想象有限,而是在已知的意識中,無法幻想那種一人之力對戰百萬,千萬的力量,不光是想不出來,其實也是很難描寫出來的。
直到核武器的誕生,人類掌握了太陽的力量,但還是可以把戰場擴大到宇宙,導致核武器的波及範圍縮小。
量變才引起質變,這好像反駁不了。
還是那句話,哲學不能當飯吃。
而白澤就是那個愛吃飯的,所以關注自己眼下的事情很重要,路要一步步走,一口氣吃不成胖子,修行本來就不是能急的事情。
刑天最後也沒有被黃帝完全殺死,而是和自己知道的那樣,將他的頭顱砍下。
這一場大戰差不多持續了10天左右,各種獸族,妖族,人族,五花八門的戰鬥簡直眼花繚亂,白澤想看清楚一些技法和招式根本不可能,太繁雜了,就算是超級計算機也承載不了這樣的數據,太難了,這也讓他意識到一件事,神話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高大上,至少目前看的這些與史冊記載無二,除了那些天神,沒有看到那種確實厲害到自己無法理解的地仙或者其他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