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刻,袁譚與魏忠賢、王詡又商談了一會兒,經過一番交談,袁譚深深的喜歡上了王詡,並當場給魏忠賢二千金,以作定金。
對於袁譚的慷慨,魏忠賢並沒有接受,畢竟雨國已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雖說有了己方幫助,但畢竟無法挽回局麵,頂多可以拖延一些時間而已。
相反,對於昀國,可就沒有這樣簡單了。
魏忠賢深思片刻,似乎對立國有些不放心,萬一孫策背著袁譚與昀國罷兵聯合,若是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己方就真的失去主動了。
想到這,魏忠賢搖搖頭,不由漏出一絲笑容。
孫策不是傻子,畢竟立國與雨國唇亡齒寒,若是雨國被滅,恐怕立國定不會長久;立國、雨國已經與昀國勢同水火,就算他們肯罷兵聯合,估計也隻是虛與委蛇。
等到雨國滅亡,昀國定會出兵立國。
昀國不同於唐國,它有著極其強大的底蘊,以及祖輩們保留下來的諸多人脈,隻要高洋振臂一揮,定會天下響應,到那時,別說區區立國、雨國,就算秦國、玉國,又有何懼?
高洋何等人也?
此乃北齊開國之祖,一代明君英主!
中原,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古代,中原曾被趙國、魏國、以及韓國共同掌控,中原人口繁茂,人才輩出,遠非荊州、揚州可比。
中原乃三晉之地,自古人傑地靈。
對於立國,袁譚並沒有任何懷疑,畢竟他們都是一條船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
此刻,袁譚早已放下了國主的架子,正一步步的為王詡帶路,似乎像一個隨從,不敢雙眼注視,不敢大聲說話,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喘。
在袁譚心中,王詡就是雨國的救命稻草,若得罪此人,雨國早晚必亡!
一路上,對於袁譚的禮賢下士,王詡似乎產生了好感,雖說雨國滅亡在即,但隻要有一絲機會,自己都會認真對待,畢竟幫助雨國,就是幫助唐國自己。
雨國滅亡,平衡破壞,昀國勢力必漲!
這一刻,袁譚心中明白,知道天下商行是真心的幫助雨國,若是換成昀國,估計對方早就獅子大開口,至於雇用的價格,估計沒有十萬,也有八萬。
為此,袁譚對於魏忠賢,對於王詡,對於天下商行充滿了感激。
半小時後……
袁譚等人抵達皇宮,立即開始召集眾臣。
此刻,縱觀雨國朝堂,能夠打仗之人,已經是越來越少,隨著解寶等將軍的離去,朝堂之上隻剩曹休、解珍兩位將軍可用。
至於政治、智謀人才,唯獨張海瑞。
張海瑞雖說博學多才,但又哪裏比得上司馬昭、高隆之等人。
說實話,若是秦霸天在場,估計一眼便會認出這位張海瑞,這名士子不是別人,正是當初襄陽會盟時大罵荊州各國的犀利士子。
沒想到此人竟然來到了豫州,而且投靠了袁譚?
------
幾日後,袁譚按照王詡的吩咐,一方麵命曹休、解珍等將繼續訓練兵卒,一方麵命張海瑞等臣張榜安民,除此之外,在王詡的強烈要求下,袁譚還查抄了幾名貪官,以此來充實國庫。
三月二十日,夜晚。
王詡經過認真思考,終於幫助袁譚肅清朝政,將不服從者盡數法辦。
短短數日內,袁譚在王詡的幫助下,已經將整個雨國全部肅清,將那些積壓已久的文件、軍務,全部解除,並且還幫助訓練士卒,提高士氣。
當下,袁譚終於看清了鬼穀先生的全貌,此人不愧是頂尖大才,不僅精通政務、智謀,而且還懂得練兵、武藝。
張海瑞見此,不由長舒一口氣,看來此人確實在自己之上。
若是秦霸天在此,估計定會高聲大笑,你張海瑞算個屁,頂多就是一個州郡之才,以你的本事,焉能與堂堂的鬼穀大師相提並論?
三月二十三日,袁譚為了表示自己愛才,特此為王詡大擺宴席,君臣共宴。
當天中午,王詡接到袁譚消息,不由嗬嗬一笑,立即親身前往。
王詡心中明白,袁譚貴為一國之主,自然有著一定威嚴,若是自己傲慢無禮,想必定然會惹起對方反感,雖說自己胸有大才,但畢竟身處異國。
十分鍾後……
王詡一步步的踏進雨國大殿,當見到左右已經坐滿之時,不由眉頭緊鎖,心想這是雨國臣子在排擠自己,頓時心中大怒,拱手說道:“袁公,既然座位已滿,在下就此告退!”。
說完,王詡不由分說,立即向門口走去。
“相國且慢!”,
袁譚見此,連忙站起說道:“相國非比尋常,您的位置無人敢坐,請這邊看”。
王詡停下腳步,順勢看去,不由心中大驚,原來在主位之上竟還有一個坐墊,那是一個特殊位置,一個可以與袁譚平起平坐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