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1 / 3)

第十一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

我們是從山東府衙直接從水路出發的,我扮成了小書童陪伴在三哥的身邊,第一次以書童出現在三哥麵前時,還讓他取笑了一把,說是二哥若看到這樣的我,一定會時時拿來說事的。不過我當初看著鏡中那唇紅齒白的翩翩少年,也是驚豔了一把。

此次南下,編了盡百人的部隊,這是在明處的,暗處裏江馳又撥了暗部之中三十個好手暗中跟隨左右,此次安排可謂是銅牆鐵壁,想來敵人想要動手也是十分難的事情。

坐在官家的船上,一坐就是五天,這五天沒有出什麼意外,每到一個港口時,總會有當地的官員和人民迎接,那景象看來是國泰民安,但是仔細看去,其中夾雜著許多麵黃肌瘦的婦人和孩子,而排在最前頭的商人和官員卻一個個大腹便便,一副富得流油的樣子,看到此景,我暗暗搖頭,看來黃河決堤,山東百姓生活也深受影響,再加上貪官汙吏,百姓又怎麼能夠活的好呢,那些沒有壯丁的家庭,不知要靠什麼存活。

這一天,我們在開封停了船,準備在此歇息和補給。迎接我們的是開封府尹的師爺,此人看年紀又三十歲左右,麵對我們時不卑不亢,倒是讓我多注意了幾眼。聽他說府尹正在建造堤壩的現場,無法抽身所以無法前來迎接,我們自然不會生氣,但還是對這個府尹有了好奇之心,因為一路過來,所有官員皆是卑躬屈膝,恐怕伺候不好我們這些金枝玉葉,而這個府尹,看這樣是把百姓放在了第一位,不怕得罪我們,因此我們倒是對他有了幾分敬意,而且接我們的師爺也是進退有禮,接觸下來讓人沒有厭煩的感覺,有這樣的部下,因此就更加好奇開封府尹是個怎樣的人了。

轉了轉眼珠,我在三哥耳邊輕聲說道:“不如我們去堤壩那裏看看怎麼樣?”

三哥沒有多想便答應了,看樣子他也早有此想法。將我們的想法複述給了師爺,那師爺些許猶豫後便點了頭。於是我們將大部隊分成了兩撥,挑了二三十人跟隨著我們,剩下的人前去府衙駐守,整頓休息。

上了馬車,一路隨著師爺來到修堤壩的地方,沒有走多久便下了馬車,原來是前麵的路還沒有修好,馬車過不去,隻能步行。

三哥此時已經守候在馬車前,我笑著將手給了他,借著他的力平穩的下了馬車。環顧四周,所見之處滿目瘡痍,可以想象發水時會有多麼慘烈的場景,然而這裏還不是最嚴重的地方。

看著這裏,想來大哥和四叔應該有來過,於是示意三哥讓他打聽一下,聽了師爺的回答才知道大哥他們也是前幾日才走的,看來若我們抓緊時間趕路的話,或許能夠見上一麵。

路坑坑窪窪,尤其以淤泥居多,若不注意,人就會陷下去,拔出來時很是費力,所以不長的路走起來卻很是費勁,費了不少時候。

漸漸的前麵有了嘈雜的聲音,舉目望去,前麵呈現一幅忙碌的場景。於是我們加快了步伐。師爺來到人多處時,奔著一個人的方向而去,而我們也在猜想開封府尹是誰?

隻見他走到一個滿身泥濘,穿著麻衣正在忙碌的人的身邊,微躬著身子在耳邊說起話來。

我與三哥對望一眼,皆是從彼此的眼中看出了驚訝。若沒有猜錯那人就是開封府尹,然而若沒有師爺引薦,或許我們在這裏觀察上一天,也不會想到那個身穿麻衣,長相普通的四十歲中年人會是開封的父母官。

我們到時他正在搬著石塊往竹筐裏放,旁邊是等候搬運的百姓。那人聽了師爺的話朝我們這裏望了一眼,點了點頭後,就打發師爺回到了我們的身邊。

過了一會,那開封府尹將一筐石頭搬完後便擦了擦手和臉向我們的方向走來。

走到了我們麵前,對著三哥行了下級對上級的禮節後,溫聲說道:“屬下徐錫在這裏賠罪了,沒有親自迎接大理寺卿,還望大理寺卿不要怪罪。”

三哥笑著將他扶了起來,聲音平靜的說道:“為官之道就是要以百姓為主,你沒有錯,我有何怪罪?”

此時沒有我說話的份,於是我便在三哥的身後觀察這個讓我十分好奇的人,此人麵貌十分普通,方額寬臉厚唇,唯有那雙眼睛算是出彩的,流光溢彩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大壩的基地已經打好,如今正在蓋著,由於此次建造大壩的經費直接在大哥的手中,所以經費沒有流失,每一筆都花在了建造大壩之上,所以聽說原材料比原先的要好很多,這一舉動,直接激發了百姓的愛國之心,於是在開封府尹的帶動下,男子前來出力,女子在家編製竹筐和做飯,幾乎是全民都參與了其中。而我們也被這種熱情的氛圍所感染,一聲令下,也參與到了其中。人一旦忙碌,時間總是過的很快,一眨眼天就已經黑了下來。即使府尹讓我們跟著幹,但畢竟我們是皇家人,不可能真讓我們幹重活,所以我們也不是很累,到了天黑時,府尹走到了我們麵前,說今日份額已經達到,可以回府了。府尹較初時對我們有了些許親近之意,許是他沒有想到我們這些金枝玉葉也會與民共同勞作,不怕髒和累吧。其實我知道,我們確實是皇族中的異類,但有三哥陪著我瘋,為何不隨性一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