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的婚期定在六月十五。
因為原先反對派的領袖內閣首輔周瑜鬆了口,官員們也漸漸開始不再上書請命,讓皇帝收回成命了。畢竟太後出嫁對大焉來說沒有什麼實際損失,公開和皇帝對著幹,放在從前的確可以博取名聲,無奈如今皇帝在百姓中的鐵杆粉絲太多,再跳出來多半隻能自己打臉。再說,送走了太後,今後後|宮中少了一股勢力,對百官來說也有益無害。於是乎,風向一變,瞬間給太後送賀禮的人成了大多數,大家都想借著此次機會在皇帝麵前露臉。
民間則是看熱鬧的心思占了大多數。大焉風氣開放,還沒有發展出劉曦所知的後世那種強烈的守節觀念,嫁娶也比較自由,離合和改嫁的不在少數。比如刑部尚書包拯就娶了寡婦為妻,雖然有人眼紅新夫人的好運,卻不會有人跳出來反對。太後沒有生育,再嫁的對象又是名不見經傳的平頭百姓,因而更容易被人接受。甚至由此衍伸出來種種傳奇話本,此後還風靡長安數年之久。
劉曦覺得他這個便宜兒子當得十分盡職盡責。雖然美人兒太後表示,除了身邊的老宮女梅妝之外,什麼都不會從宮中帶走,他還是為美人兒太後認真地擬定了一份嫁妝,交由內務府趕製完成。由於歸露父母雙亡,家中再無親人,劉曦找了個老實巴交的小官,收歸露為義女,以便完成歸露出嫁之前的種種準備工作。
到了正日子上,皇帝司儀,白馬將軍送親,也算是一樁千古奇談。臨行前,太皇太後特意與太後在長信宮敘話。
自從王家敗落,太皇太後很少穿華貴的衣服,今日倒是破了一回例,盛裝打扮坐在上首。她與太後的關係說不上好,但也沒有公開撕破過臉皮,她一看到這個女人就讓她想起早早離世的兒子。
先帝善變而多疑,曾頭腦一熱遠征鮮卑,又因為敵軍將領的一句話,懷疑自己中了埋伏,不顧一切逃回長安,導致大焉損失慘重。作為皇帝,他不止一次朝令夕改,讓大臣們摸不著頭腦,卻唯獨對皇後服服帖帖。
其實太皇太後也知道自己這個兒子成不了大器,但她卻沒有別的選擇。在深宮之中,皇後的兒子唯有爭奪到儲位,才能活下去。然而,兒子順利繼位,王家權傾朝野之後,又偏偏來了這麼一個女人。一個最卑賤的歌女,卻又成了最高貴的皇後。從此王趙兩家□□奪勢,明爭暗鬥得不亦樂乎,終究忽視了皇帝的身體,導致皇帝突然駕崩。之後劉曦繼位,這原本是王趙兩家都同意的事,卻又讓兩家外戚先後倒台,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了。
“哀家想不到,你有一日會主動離開這座宮殿。”太皇太後先開了口。
“我也想不到。”趙瑩蓉笑了笑道,“當年他說要帶我到這世上最華美的宮殿看一看,想不到這一看就看了許多年。”
太皇太後一怔:“難道說你從未想過要在宮中終老?”
“若有眷戀,自不會走,若是沒有,何必再留?”
太皇太後沉默許久道:“竭兒待你一片真心。”
趙瑩蓉露出懷念神色:“假如他不是君王,必定是世上最好的情郎。我曾對他說,從六歲起,我的一言一行就不由我自己。他說他也是一樣,從小到大都是循規蹈矩,所以才會想要瘋上一回,娶我為後。我永遠不會忘記他為我撫琴的模樣,他明明不會作畫,卻苦練了一年多,想送一副親手畫的畫像給我。他不是個好皇帝,卻從未有過一絲一毫對不起我。所以你讓他納的那些女子,我從來沒有放在眼裏。”
太皇太後點頭道:“你得到了他的心,自然是不用在意這些。想當初哀家十五歲入宮,一轉眼過去二十多年。哀家當過宮女,當過妃子,當過皇後,當過太後,如今又是太皇太後,倒是沒有你看得透徹。如今宮牆之內隻剩下哀家一人,王姓族人飄零不見,哀家這一生也不知道是勝了還是敗了……”
趙瑩蓉微笑道:“媳婦要走了,有句話不得不對婆婆說一說。婆婆以為天下是王氏的天下,所以才會引來滅族之禍。媳婦以為天下是終究是劉氏的天下,所以今日才能成功離開這片是非之地。然而我們全都錯了,隻有皇上看得清晰,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順民心者長存,逆民心者滅亡。皇上能夠一言九鼎,不是因為他是皇上,而是因為他說的話做的事是民心所向。婆婆何不看開一些,好好享受這盛世榮華,享受皇上對你的敬愛?”
太皇太後沉思良久,方抬頭道:“你說的沒錯,能把江山交到皇上手中,我也算是對得起社稷江山,對得起列祖列宗了。唉……他要是我的親孫兒就好了。可歎曹氏竟像哀家從前一樣糊塗,她照看不了皇上,便由哀家來替她照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