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九章 琴韻閣主(311更)(2 / 2)

“是。”寧橫刀拱手領命。

※※※

拜火教主浸泡血潭,實則也並未完全昏死過去,對周遭一切仍然隱約有著感知。在他養傷期間,文士也以儒家文化熏陶,借此拉近同他的關係。因此,迷迷糊糊中,拜火教主耳邊傳來讀書聲: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巧言令色,鮮矣仁。

……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

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儒家曾經是正統文化,統治中土上千年,便是佛、道兩家都遠遠不及。近年來,拜火教如日中天,儒、釋、道三家逐漸衰微,成為弱勢文化,但並不能就此抹殺對中土的影響,尤其是儒家。

因為多年積澱,儒家文化和思想深深植入中土文化靈魂。而這些天,拜火教主便如此這般沉浸於孔孟之道。他雖然從小沒有係統學習過,但他乃入世之人,儒家很多東西早已潛移默化融入靈魂,因此聽來有某種程度上的契合。起初他略微反感,後來聽得多了也就習慣了,甚而至於逐漸聽出了門道。

※※※

也不知過了多久,拜火教主如帚濃眉微微一剔,緩緩睜開眼睛,但見自己浸泡血潭之內,懸浮於血水中央。遠處水榭,有名中年儒生,正同年方弱冠的黃衫少年誦讀孔孟。

拜火教主同那褐發黃衫的少年有過一麵之緣,知曉他乃七刀門寧橫刀,亦是凶悍的紫衣衛殺手!但聽他問道:“閣主,這‘仁’字應該作何理解?”

“仁”字乃是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也是儒家文化核心。那中年儒生道:“仁者是充滿慈愛之心,滿懷愛意的人;仁者具有人格魅力,是有大智慧的善良人。歸納起來就是兩個字,愛人。”

“愛人。”拜火教主若有所思,此刻對他的觸動並不亞於那少年,因為在他心中有另外一層想法。

虎王孫被流放,他接手拜火教這個大攤子,擔子很重。他雖然功力通天,可卻麵臨諸多困難。新任青龍使徒爛泥扶不上牆,日光祭司、月光祭司、玄武使徒、朱雀使徒又不是心腹之人。拜火教原本優勢便是團結和凝聚,此刻星分沙散,潛藏危機。

不再團結,拜火教優勢便會蕩然無存。

這是他目前最擔心的問題。

拜火教能夠發展到今天也不容易,他不想毀在自己手上,可這又不是功力高所能解決的問題。由此,他拚命挖掘光源,企圖通過光源凝聚人心。雖然能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一定積極作用,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拜火教目前的困境。

此刻的孔孟之道,仿佛給他打開了另一扇窗,讓他看到了另外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這個世界同樣博大精深,卻隱隱讓他感知到了解決足下困境的方法和門徑。

這無疑成為他除療傷之外更大的收獲。

※※※

拜火教主在血潭療傷,同時潛移默化接受儒家思想。而在此刻,山坳再次迎來客人。

寧橫刀快步衝入“秀落天半”,來到負手而立的中年文士身後,附耳低語,道:“獨孤大人到了。”中年文士霍然轉身,袍袖一伸,道:“快快有請!”

寧橫刀躬身出榭,須臾帶著紫袍錦衣的官侍返回。這群人均是陽成憶手下的紫衣衛,獨孤傲天、許聆風、胡中書等等均在其中。中年文士迎出水榭,摺扇輕搖,道:“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獨孤大人、許大人、胡大人,小可上官德鄰,這廂有禮。”

獨孤傲天身材不高,卻是滿臉凶悍,道:“上官兄,你的麵子可真大!差點陽總管他老人家就親自來請了。”上官德鄰道:“沒有獨孤大人指示,我們敢輕舉妄動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