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當天便急匆匆地開赴戰場。
京都北邊的城門大開著,無數百姓聚擁在道路兩旁。
暮染騎著駿馬,在一隊禦林軍侍衛的陪伴下,來到軍隊行列之中。虎威將軍軒轅澤也騎著一匹高頭大馬,兩人相見,也不贅言,直接吩咐軍士出發。
剛剛走出城門,暮染忽然耳尖地聽到路邊傳來一個蒼老悲戚的聲音:“唉,我的兒啊,這些當官的人瀟灑快活,不把你們的命放在眼裏,現在叫你們去前線送死,唉……”
暮染蹙起眉頭,循聲望去,路邊人頭攢動,她分不清聲音的來處。
軒轅澤提著韁繩先行兩步,暮染猶豫片刻,終究還是趕了上去。
就在這時,人群裏傳出一陣喧嘩。
“有人自尋短見啦!快來看啊!是個老婆婆!”人群裏發出一聲高呼。
“都是這些官兵害的!他們叫普通百姓去送死,他們卻坐享其成!”
“對,這些當官的真是無恥,我們交納稅糧充當兵役,現在還要去前線送死,他們卻心安理得當著蛀蟲!真是不公平,不公平!”
喧嘩的聲浪,一陣高過一陣,軒轅澤揮了揮手,一個親兵擠開人群,高聲嗬斥道:“別聚眾鬧事,趕緊散開,散開!”
暮染急忙勒住馬,停在路旁。軒轅澤也停住馬步,安慰地笑道:“溫參謀,沒事的。都是一些無知百姓罷了。”
暮染心中有些不讚同。這時,軒轅澤的親兵跑回來稟告說,是一個老婆子要當著眾人的麵自殺,因為她兒子在西北邊關當兵,此番抵禦匈奴,凶多吉少,那老婆子一直沒等到兒子的音訊,一時鬱憤傷心,免不了生出輕生的念頭。
眼看著那些百姓紛紛攘攘,將矛頭對準了出征的官員。軒轅澤命令親兵在前麵開道。
誰知,有幾個膽大的百姓竟然衝開防線,跑到暮染等人麵前,大聲斥罵。
暮染忽然舉起手,打了個手勢,她讓那些親兵讓出一條道來,軒轅澤不解地看著她,似乎無法理解她的用意。暮染衝著他自信地一笑。
那幾個鬧事的百姓站在前方,擋住軍隊的去路,他們義正詞嚴,義憤填膺,似乎毫不畏懼朝廷的官兵。一個幕府副官跑過來,說:“都是些無知刁民,竟然敢犯上作亂,不如將他們押入天牢,等候發落。”
軒轅澤同意地點點頭,暮染卻搖搖頭,朝著前方揮了揮馬鞭。
“鄉親們!你們靜一靜!”暮染騎著馬,趕到那些百姓跟前,她揮動著馬鞭,示意那些親兵和將士退開。那些官兵猶猶豫豫地退開後,她一馬當先,暴露在鬧事百姓的眼中。
“鄉親們,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生在中原,自然可以平安喜樂。可是,邊關凶險,時不時地遭遇到敵寇侵擾。若是沒有那些邊關將士,這中原定然岌岌可危!你們安居樂業,父慈子孝,從來不用直麵那些鮮血和戰爭,這一切,是誰給你們的?”
那些百姓登時靜默下來,霎時間,城門外,一片靜悄悄的。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你們對朝廷不滿,大可以寫諫議書,大可以想法設法改變自己的處境,水至清則無魚,這世上,並無真正一幹二淨的東西。你們說對不對?成事在天,謀事在人,你們不出力,怎麼行?國家的危難存亡,牽涉到你們日後的幸福,沒有邊關的安全,就沒有中原的興盛!你們口口聲聲討伐出征的官兵,可是,你們想過沒有?我們此去戰場,路行千裏,少不得與敵人浴血奮戰!我們早已經在皇上麵前請命,若不能擊退匈奴,便不再回歸京都!一個人出一份力,保得天下太平,這份功勳,國家會記得,曆史會記得!你們這些實實在在的百姓,更會記得……”
不知何時,軒轅澤走過來,他看了看暮染,又看了看那些沉默的百姓,終究,還是緩緩地吐了口氣。軒轅澤下令,讓那些親兵鬆手放開鬧事的百姓。
忽然,幾個百姓跪地高呼道:“說得對!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這一聲高呼,立即帶動了周圍的百姓。那些百姓齊齊舉起手掌,大聲歡呼。這種熱鬧的場麵,這種高亢的情緒,也感染了出征的士兵,他們舉起手中的刀槍,麵色凝重地望著遠方,仿佛真的擔負起了國家興亡的重擔。
暮染綻唇一笑,渾身散發出大義凜然的氣勢。她擺了擺手,出征的軍隊繼續趕路。這一茬,竟然被她三言兩語順利地解決了。
出了城,暮染回頭望了望京都巍峨古樸壯麗威嚴的城牆,心中一時思緒萬千。忽然間,她想起重隱先生,想起重先生那番囑咐。說好了,出征之際,便會見麵,他為什麼沒有及時出現?暮染忽然有些氣悶,暗道,這人竟然放了自己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