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花木鳥獸(1 / 3)

第七章花木鳥獸

寧波位處東海之濱,長江三角洲南翼,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豐沛,植被茂密,動物種類繁多,現存的許多動植物已成為國內珍稀物種。

第一節寧波花木

一、花卉

寧波花卉品種繁多。早在宋代,象山就有木樨、異香等。清道光年間,奉化三十六灣村張銀崇掘野生梅花、茶花、紫藤、桃花等作盆景蟠紮造型,後來經營園藝場培育桃苗。鎮海杜鵑花為寧波傳統花木產品,慈溪月季、三十六灣五針鬆更是遠近聞名。象山五獅山產丁香,靈岩山產山茶和秋蘭,海島產水仙。19世紀初,寧波各地陸續開設私人園藝場俞福海主編《寧波市誌》第1325頁,中華書局1995年版。。如今,寧波市花卉栽培品種有400餘種,五針鬆、雪鬆、茶梅、茶花、西洋杜鵑、龍柏、地柏、翠柏、花柏、廣玉蘭、棕竹、蘇鐵、南洋杉、君子蘭等成為寧波市重要花卉品種。

1茶花

茶花是寧波市花。1984年,寧波市綠化辦、科協等單位組織全市開展市花評選,在茶花、杜鵑和月季等花卉中,茶花奪魁,得票率達42.2%。經市長辦公會議討論並報請市人大常委會通過,茶花成為寧波市的市花。

山茶是中國傳統名花,是世界名花之一。山茶別名山茶花、耐冬,古名海石榴。明代時,寧波當地又把山茶花稱為“丈紅花”《戒庵老人漫筆》卷三《三花別名》。。屬常綠灌木或喬木。因其植株形態優美,葉濃綠而光澤,花形豔麗繽紛,受到世界園藝界的珍視。

第七章花木鳥獸寧波風物誌山茶的栽培早在隋唐時代就已進入宮廷和百姓庭院了。到宋代,栽培山茶花之風日盛。南宋詩人範成大曾以“門巷歡呼十裏寺,臘前風物已知春”的詩句,來描寫當時成都海六寺山茶花的盛況。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王象晉的《群芳譜》,清代樸靜子的《茶花譜》等都對山茶花有詳細的記述。7世紀時,山茶首傳日本;18世紀起,山茶多次傳往歐美。

山茶在園林應用方麵極其廣泛。山茶樹冠多姿,葉色翠綠,花大豔麗,花期長,值冬末春初開花見“人民網”之“寧波市花·茶花”,2006年7月3日。。

2三大名花

寧波有三大名花,即奉化五針鬆、四明紅楓、北侖杜鵑。

五針鬆又稱“五釵鬆”、“五須鬆”,針葉五針一束,枝幹蒼勁挺秀,融鬆類氣、骨、色、神於一體,既可作大地栽培,又可作盆景栽培。奉化種植五針鬆始於20世紀20年代,是全國最早繁殖五針鬆的地區之一。

溪口鎮三十六灣村種植花木已有150多年的曆史,清光緒年間,村民張銀崇在東陽做長工時學會嫁接技術,回家後開始培植梅樁、花桃等果苗,之後嫁接技術在三十六灣村開始普遍應用,這也為以後培育五針鬆奠定了技術基礎。到20世紀20年代,花農傅富如從上海帶回來三棵五針鬆苗,用馬尾鬆作砧木嫁接成功,從此五針鬆逐漸在三十六灣村大麵積種植。現在溪口鎮三十六灣村有130戶農戶,95%種植五針鬆,是全國聞名的花卉專業村。

四明紅楓是雞爪槭的變種,又名雞爪楓,樹冠呈傘形,樹皮平滑,姿態雅麗,葉形美觀。春天的楓樹葉呈鮮紅色或紫紅色,夏季略轉青,秋季又轉回紫紅色,色豔如花,燦爛如霞,是重要的園林紅葉觀賞樹種。

四明紅楓主產於餘姚市四明山鎮。20世紀70年代末,四明山鎮利用自身獨特的高山小氣候和優質的香灰土等有利條件,開始栽培紅楓苗木。目前全鎮已形成近萬畝的紅楓生產基地,成為全國最大的紅楓樹生產基地,不僅北京、上海、大連、青島、成都、昆明等國內60多個大中城市引種了四明山紅楓,而且四明山紅楓還遠銷荷蘭、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2001年5月,農業部命名餘姚市四明山鎮為“中國紅楓之鄉”。

每年的5月至12月,是觀賞四明紅楓的最佳時節,被火紅楓葉盡染的四明山,使無數上山遊客為之傾倒。“層林盡染四明山,爛紅楓葉作朝霞”,四明紅楓也因此成為寧波市三大名花之一。

有“杜鵑之鄉”稱號的寧波市北侖區柴橋鎮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杜鵑花基地。柴橋鎮先後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省林業廳授予“中國杜鵑花之鄉”、“中國杜鵑花良種繁育基地”,產品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部分名貴產品還銷往香港和東南亞地區。一進柴橋鎮,仿佛就置身於“動枝生亂影,吹花送遠香”的優美意境。山上田裏,花木場一片連著一片,村村落落仿佛點綴於大花園之中。

柴橋的花卉生產已有30多年曆史,小鎮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中性偏酸的土壤為花木提供了肥沃的“眠床”。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柴橋鎮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以杜鵑為主的花卉業。目前,全鎮40個村有39個以種植花木為主,其中10個為花卉專業村,特別是洪嶴和河頭兩村幾乎家家種花,全村農業收入的90%來源於此。2002年,柴橋的花卉種植麵積已達2萬畝,從事花木經營的農戶有3000多戶,種植麵積百畝以上的大戶達25家。2001年上半年,花木的銷量已達9000萬元。

在柴橋鎮100多個花卉品種中,杜鵑是最引人注目的,其種植規模、商品苗存量和銷售額在1999年已居全國之首,全鎮目前已擁有包括西鵑、春鵑、紫鵑、毛鵑、東鵑、夏鵑在內的50餘種杜鵑。毛鵑、春鵑、紫鵑、東鵑、夏鵑花期全年銜接,花色紛繁,苗型完整,暢銷於華東六省一市、長江一線及以南地區。1999年初,柴橋300多株有30餘年樹齡、花篷直徑達1.5米的珍貴杜鵑被釣魚台國賓館選購,一時成為業內轟動的新聞。

二、古樹名木該部分主要內容來自“中國綠野網”之“古樹名木實錄”。部分內容略有改動,特此說明。

此處所講的古樹,是指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目前,寧波市共有古樹6500餘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古樹有18株,500年至1000年樹齡的古樹有566株。從種類上看,樟樹最多,有1290株,此外還有楓香、馬尾鬆、青岡櫟、楓楊、銀杏、樸樹、苦櫧、榧樹、栲樹、桂花、金錢鬆等。

古時寧波山區森林茂密,唐中葉已經有人工種植的茶園出現。到明洪武年間,遍栽桑樹和棗、柿、栗、胡桃等果樹俞福海主編《寧波市誌》第1234頁,中華書局1995年版。。如今寧波共有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竹林、灌叢、草地八大類森林植被,樹種多達1200多種。其中,主要分布於中低海拔地區的常綠闊葉林是整個植被係統的主體。而樟樹則是寧波地區普遍種植的樹種之一。

樟樹屬常綠大喬木,又名本樟、香樟、鳥樟、栳樟、樟仔。樟樹具有常綠、適應性強、抗汙能力強、病蟲害較小、樹種資源豐富等優點。樹冠圓滿,枝葉濃密青翠,是寧波市市樹。在寧波街道兩旁、小區、公園等處,普遍種有樟樹,甚至一些地名也以樟樹命名,如樟樹鎮、樟樹路、樟樹街等。

1寧波十大古樹名木

寧波古樹名木資源極為豐富,有許多值得關注的古樹。如在慈城鎮的清道觀內,一棵高達12米的千年龍柏巍然矗立,成為一道獨特的景觀。這棵樹在寧波市的編號為0036,樹齡為1000多年,是國家一級保護古樹。而在浙東第一古樹村——四明山深處的茅鑊村裏有株楓樹胸徑為5.6米,距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此外更有綠蔭如蓋、高高聳立的金錢鬆11株,最高的一株高達52米,高度為全國第三。下麵就簡要介紹一下寧波的十大古樹名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