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房滿裝倉儲容量,足以維持一萬人三個月的正常消耗。
不過,當全鋼門沿著滑軌朝兩邊徐徐分開。
映入眼簾的,卻是一片空蕩蕩的空間。
倉庫一大半都保持空置狀態,剩餘的部分,也大多堆放著雜糧,土豆,紅薯等等。
除了這些,還有少量的凍肉和其他的物資。
很顯然,這些是特供官員的。
望著主管剛剛遞過的物資儲備清單,項少龍默默比對著自己眼睛實際看到的一切。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項少龍實在很難想象。
這竟然是一個兵員數量過萬的後勤倉庫。
要知道,即便是在舊時代,一個大型批發市場的貨物儲量,至少也是這些寫在紙麵上物資總和數倍乃至十幾倍。
合攏手中的物資報表,沿著兩座倉庫中間進出的通道走進中轉站。
一輛輛卡車,正在排隊等候裝運。
幾個工作人員,正在按照表格細細點算著車內裝載的各種貨物。
項少龍轉過身,在一幹後勤官員的陪同下,朝著蓬布敝開的車廂方向走去。
正在點算貨物的人員先是一征,隨即立正敬禮。
項少龍接過對方手中的表格,仔細看了起來。
土豆、玉米、油脂、鹽......
“你們是哪個部份?”
項少龍隨意地問。
“報告!我是十四師三團二營四連的後勤官。”
幾個人用驚懼的目光看著項少龍,其中一個挺直身體,大聲回答。
項少龍微微皺起再頭,不再發問。
連級標準,通常在一百人左右,但是隻領到總重量不過二百公斤的補給,最多隻夠維持三天的消耗。
為了這點東西動用卡車,在非滿載情況下來回,對於缺少資源的地區來說,顯然有些浪費。
徐珊看出了他內心的疑惑,湊上前來,輕聲說道:,“這些東西是一個大隊十天的補充標準,缺少的部分,完全由駐地周邊居民交納補足。”
項少龍沒有說話,他平靜地看著手裏這張簡單的物資補充表格。
幾分鍾後,慢慢抬起頭,將目光投向站在旁邊的後勤官員。
倉庫主管是一名年紀五十左右的老頭,他很瘦。
絲毫看不出軍人應有的魁梧與健壯,麵頰上的肌肉已經出現萎縮跡象。
顴骨高高外凸,眼窩與嘴角,都陷落下去。
這些人身上的製服已經非常破舊,膝蓋與手肘部位大多出現磨損的破口。
就是這樣一群落魄的人,在默默看守著倉庫。
這原本是一個肥差,但是現在連看守倉庫的人,都很窮。
現狀,比單純停留在表格上的情況更加嚴重。
人工送交的數據與實際總會有所出入。
往往倉儲物資已經告罄,表格記錄上卻仍然還有部分存貨顯示。
一旦後勤供應鏈斷開,後果不堪設想。得為他們做點什麼。
離開的路上,項少龍打定了主意。
第二天,天色尚未完全放亮。
會議室,他手下的憲兵小隊長已經都到了。
沒有人走動,也沒有人說話,所有人都保持立正姿勢,盡量控製住激動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