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尋找靈魂的故鄉
柏拉圖說過,人的靈魂來自一個完美的家園,那裏沒有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任何汙穢和醜陋,隻有純淨和美麗。
靈魂離開家園,來到這個世界,漂泊了很久,寄居在一個軀殼裏麵,它忘記了自己是從哪裏來的,也忘記了家鄉的一切,但每當它看到、聽到或者感受到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時,它就會不由自主地感動,它就覺得非常舒暢和親切,它知道那些美好的東西來自它的故鄉,那些似曾相識的純淨和美好喚醒了它的記憶,於是,它的一生都極力地追尋著那種回憶的感受,不斷地朝自己的故鄉跋涉。
此時,保國寺的鍾聲不緊不慢地響起,一片微黃的落葉從高大的樹梢上輕盈地旋轉下落,優雅地落在我的肩頭,橘紅色的秋陽,斜著身子,柔和地穿過樹枝,不留痕跡地吻著我的麵頰,秋日的清風飄蕩在寺院角落落寞的秋千上,讓我感受到了來自靈魂故鄉的純淨和美好。
這麼好的一個秋日,獨自行走在靈山的山脊上,我嗅到了山林獨有的清香,那是鬆針的香氣,那是山茶花的香氣,對了,還有板栗成熟的氣息。這種氣息我是熟悉的,因為我是大山裏長大的孩子。
一個人在山林裏行走,除了寺院裏偶爾傳來的幾聲鍾聲和林間小鳥的鳴叫,我隻聽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整個世界如此安靜。鬱悶在心間的濁氣,隨風而逝,隨之駐滿心間的,便是揮之不散的山野清香。
坐在山頂的青石上,極目遠眺,我看到了黃色的田野,色彩斑斕的村莊,遠遠的,還有我所熟悉的城市。我記得,五年前,我也曾站在這樣的地方,激情飛揚,大有指點江山的豪情。而如今,這地方卻因為我的獨自到來,變得如此安靜,正如同我的內心,孤獨而安寧。
孤獨,是一種難得的享受。人的靈魂,需要這種孤獨,它是尋找故鄉的入口。好長一段時間,因為寂寞的苦,我離開了孤獨,我以為離開了孤獨就能找到幸福和快樂。在人群中,我像那些愛熱鬧的人一樣,釋放著生活的沉重,甚至是有意無意地放縱。但是,當我現在靜靜地坐在寺院的院子裏,感受著麵前清風徐來下起一陣落葉雨的時候,我感覺到真正的安寧、幸福及快樂。
小說《暗算》和《風聲》的作者麥家說,一個真正失去愛的人是不會哭的,一個真正擁有大愛的人也是不會哭的。我著實希望能和某個人一樣,虔誠地尋找“無疆的大愛”,而擺脫失去“諸多可以觸摸的小愛”的疼痛。但是,我的確如同麥家一樣,在關於愛的征途中,成了自己的“異己者”“叛徒”和“犧牲品”。我也像一個漫畫中的“小醜”,雙腳離地,卻並沒有隨風而去,更無法飛翔。
獨處時,這種反省是痛苦的,也是積極的。自我發現,自我反省,遠比傾訴更深刻。
很少人能夠真正認清自己,但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在多難多險的人生中,需要一種堅強、堅忍、堅定,愛是唯一的動力。無論是高尚的“無疆大愛”,或是兒女情長的“小愛”,都會讓人變得堅強,變得寬廣,敢於去承擔,去挑戰,去贏得。愛,並非能如同眼前的落葉俯首即拾,除了自我的修煉,還需要一份幸運。愛,是美好的,它一定是來自靈魂的故鄉。
當感受到愛的美好的時候,我們一定是跋涉在正確的回歸路上。
生活中,有很多不美好的人和事,自己也常常要做一些不美好的事。做這些事的時候,於我的跋涉在回歸故鄉之路的靈魂而言,是不是走入了歧途呢?會不會導致它永遠回不了故鄉呢?想象這樣一個場景,弱弱的靈魂,孤獨地跋涉在漫長的回歸路上,有時候,還會被惡意幹擾;有時候,路邊還有神秘小徑的誘惑;有時候,會迷戀路邊的風景而忘記了趕路。
如果,靈魂真的回不了故鄉,它還要寄居在這個汙穢不堪的濁世中,那真的是要讓人落淚了。
所以要讓心靈朝著美好的世界堅定地走下去,無論如何都是一種悲憫而勇敢的擔當。
“驅散黑暗的最簡單的方法,是引入光明”,每個人的心靈,都要有一盞不滅的明燈,用智慧做燈盞,用仁愛來點燃。
保國寺的鍾聲,催人似的再次響起,在徐徐的秋風中,我願意一路堅定地走下去。
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