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思維

有一家公司招考公關人員,應征者有五百多人,其中一則考題是:“為什麼有些人喜歡過河拆橋?”

前十名成績最好的試卷中,多半抨擊過河拆橋的人忘恩負義,雖然文情並茂,卻引不起老板的注意。有一位應考者的答案是:“如果前有大河,後有追兵,我們就得過河拆橋,防止敵人跟上來。”

老板對其的評語是:“頭腦靈活,準以錄用。”後來又從落選的試卷中,發現另一應考人的答案是:“過河拆橋的原因是,前麵還有河,需要使用僅有的材料繼續造橋。”老板歡喜地表示,這才是最有創意的答案。

有句話說,魚在水裏吐泡,打破水麵平靜,真正的人才也是如此。

保持自己的水準

有一位教授,帶著小兒子到市場去買水果,在水果攤上挑選水果時,小販很不耐煩地說道:“先生,你到底買不買?不要這樣挑來挑去的。”

教授禮貌地回道:“要買!要買!”接著把挑好的水果交給小販,並問多少錢?小販不以為然地說:“這可是很貴的哦,你買得起嗎?”教授依舊謙虛地回答:“買得起,買得起。”並把錢遞給小販。

在回家路上,小兒子一路沉默,快到家時,實在忍不住,便問道:“爸爸,您是教授,是學者,在我心目中是偶像,是令我景仰的人,為什麼今天卻讓小販如此吆喝?難道您一點也不生氣嗎?”

教授回答道:“待人有理、謙虛、禮貌是我的水準,無禮、勢利是小販的水準,我不能因為一個粗魯的人,而破壞我自己的水準。”

不舍一人

二十多年前,佛光山沙彌學園剛剛成立時,有些家長將家中智能較低、無法管教的孩子們送來,我本著佛法不舍一人的信念,全部收容下來。這些孩子雖然反應差,不念書,但是頑皮好動的本性,比起一般兒童來,卻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些老師向我反映,這些孩子隻會搗蛋、壞事,而不知感恩,不如將他們遣回。我說:“讓我來教他們吧。”

我經常拿一些文章給他們抄,並且不時以愛語鼓勵。幾年過去了,他們從抄寫中了解讀書寫作的脈絡方法,漸漸變得聰明起來,後來自己投稿登在《覺世》旬刊上,高興地捧著佳作給我看。

不久,我在東山建了一座籃球場,每天和他們玩,久而久之,他們從打籃球的遊戲中,學到了遵守規則、懺悔認錯、禮讓對手、人我合作的理念。有的孩子甚至無師自通,竟然成為山上最會修理水電的技工,連外麵請來的工人看了,都自歎不如。

有一回,其中一個沙彌騎著摩托車出外找水電材料時,不慎被來車撞上,立刻倒地,昏迷不醒,抱到醫院急救,睜開眼睛的第一句話是:“請你告訴師公,我已經好了。”誰說他們隻會搗蛋、壞事,不知感恩呢?

師公的墨寶

1994年農曆新春期間,佛光山台北道場為了籌募佛光大學建校基金,舉辦了一係列“佛光緣藝術精品義賣”。其中的一場義賣,穿插義賣我的書法。

“兩萬”、“六萬”、“十萬”……隨著大家情緒愈來愈高漲,叫價也隨著攀升。在父親帶領下來參加這場義賣盛會的王小弟弟,捏著手中僅有的一張百元鈔票,焦急地轉著小腦袋,追尋著四處響起仿若天價的競標聲音。

就在“二十萬”呼出的同時,突然一道稚嫩的童音喊出“一百元”,霎時,鼎沸的人聲靜了下來。

“二十萬我不賣了,一百元賣給這個小朋友,”我說。

王小弟弟開懷地笑了,台下大眾的掌聲更響。

小費是歡喜錢

過去,香港的計程車司機拒載出家人,因為他們認為出家人光頭,會使他們一出門就賺不到錢,乃至賭錢賭馬也會輸光光。

為了改變港人的成見,每逢搭計程車,我都在車資以外,附上豐厚的小費,給他們歡喜,讓他們發財。有一次,我在紅磡體育館演講時,對聽眾們說:“出家人就是財神爺,能帶給眾生物質與精神、是出世間的財富。”台下一片掌聲雷動。

經過多年的努力,香港人現在很喜歡出家人,尤其喜歡聽聞佛法,因為聞法會改變觀念,好的觀念就能獲得財富。

我主張給小費,因為我覺得小費是小小的布施,小費是歡喜錢,給小費就是有人情味的表現。我現在在香港坐計程車,司機反而不收我的費用了。

權充駕駛

1988年,西來寺還有一部分建築仍在施工當中,信徒劉喜妹因為聽說西來寺富麗宏偉,有“西方的紫禁城”之稱,特地遠從台灣前來一睹盛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