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從方便靈巧來談禪宗的教學守道(1 / 2)

禪師教人參禪,是無限的方便,無限的靈巧。一默一語,含藏生機;一棒一喝,敲破昏迷。無論是士、農、工、商或凡俗、老幼,禪師都能契機化導;無論在山林水邊或衣、食、住、行,禪師都能運用禪法點化。轉貪瞋為慈悲,轉迷妄為智慧,禪師們方便靈巧的教化深深蘊含其中。

以下是幾個禪師方便教化的公案——

有一個學僧元持在無德禪師座下參學,雖然精勤用功,但始終無法對禪法有所體悟。有一次在晚參時,元持特別請示無德禪師:“弟子進入叢林多年,一切仍然懵懂不知,空受信施供養,每日一無所悟,請老師慈悲指示,每天在修持、勞作之外,還有什麼是必修的課程?”

無德禪師回答道:“你最好看管你的兩隻鷲、兩隻鹿、兩隻鷹,並且約束口中一條蟲。同時,不斷地鬥一隻熊,和看護一個病人,如果能做到並善盡職責,相信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元持不解地說道:“老師!弟子孑然一身來此參學,身邊並不曾帶有什麼鷲、鹿、鷹之類的動物,如何看管?更何況我想知道的是與參學有關的必修課程,與這些動物有什麼關係呢?”

無德禪師含笑地道:“我說的兩隻鷲,就是時常要警戒的眼睛——非禮勿視;兩隻鹿,是需要把持的雙腳,使它不要走罪惡的道路——非禮勿行;兩隻鷹,是雙手,要讓它經常工作,善盡自己的責任——非禮勿動。一條蟲,是你的舌頭,你應該要緊緊約束著——非禮勿言。熊就是你的心,你要克製它的自私與自大——非禮勿想。這個病人,就是指你的身體,希望你不要讓它陷於罪惡。我想在修道上,這些實在是不可少的必修課程。”

有一位琉球和尚來到中國,跟遂翁禪師參禪求道。參學三年,一點禪的消息都沒有,這位和尚一直沒有開悟,準備打消參學,他向禪師說:“算了,我回家去吧。”

遂翁禪師見他猶如浮萍定不住,就激勵他:“再忍耐一下,再參七天就好。”

七天以後,依舊沒有開悟。忍耐又忍耐,七天又七天,就這樣七個七天都過去了,這和尚不免垂頭喪氣。遂翁禪師慈悲開示他:“再過五天吧。”

這和尚又參了五天禪,遂翁禪師冷眼靜觀,隻是一再挽留:再三天吧……再一天吧。到了這時候,這個和尚非常恐慌,他問:“禪師,最後一天了,不開悟怎麼辦?”

遂翁禪師莊嚴地道:“再一天不開悟,隻有死,不能再活了!”

這個和尚麵對死亡,真正“置之死地而後生”,精神統一,意誌集中,非比尋常。功夫盡處,胸中不掛一塵;火候到時,心上不依一法。旋乾轉坤,隻是一念用力,生死禪便豁然洞現,就在這一天,他豁然開悟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