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從惜福結緣來談禪宗的教學守道(1 / 1)

禪者,山中臥衲衣當被,頭裹瓠瓢作枕。離世隱居,物欲淡泊,不隻生活簡單,而且愛物惜緣。一草一葉、一瓦一土、一字一珠,在禪者的手中都能活用起來,不隨意浪費大地的一點資產。像天台左溪尊者,泉水可以洗昏蒙,雲鬆可以遺身世,孑然獨居一室,自有法界之寬。他一生行誼尤其令人稱道,“非因尋討經論,不虛燃一燈;非因瞻禮聖容,不虛行一步;未嚐因利說一句法,未嚐因法受一毫財”,這樣的操守,可說是惜福結緣的最佳典範。

有一次儀山禪師要沐浴,弟子替他準備了洗澡水。禪師來到澡池邊,探手一試說:“太燙了,加一點冷水。”

弟子盛水來,加了一半,剩下一半水就把它倒掉了。儀山禪師看了很生氣,罵道:“你這個業障鬼!滴水如金,水是有生命的。你把它澆在花上,花會歡喜;灑在樹上,樹會生長。這麼寶貴的生命資源,你怎麼可以輕易糟蹋掉呢?”

這個徒弟經過這次嚴厲的教訓後,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滴水”,自我警惕“一滴水也是甘露泉”,這就是有名的滴水禪師。

禪門的生活如此簡樸,不貪求塵世的一切物質。渴飲山泉,涼而甘美;饑食菜根,淡而飄香,對於一草一木、一坐一盤都非常愛惜。假如我們也能有滴水和尚這種惜福結緣的精神,會使生活別有洞天。

任何東西不是隻有物質上的價值,內心的認定更重要。雖是一滴水、一朵花、一支筆、一張紙,都非常寶貴。能珍視這許多東西,才會惜福結緣,這麼一來,世間何物不寶貴呢?

有一位七裏禪師,在佛殿裏打坐參禪,半夜闖進一個強盜,低聲叫:“錢拿來!沒有錢要你的命!”

七裏禪師不動聲色,回答他:“不要打擾,我在參禪。要錢,錢在佛祖下麵的抽屜,自己去拿。”

強盜拉開抽屜,取了錢,正要走,七裏禪師說:“不要通通拿走,留一點,我明天還要買香花供果。”

強盜真的依言照辦,瞪著眼往外走,正要踏出門,七裏禪師又道:“站住!”

強盜嚇了一跳,回過頭來,隻聽七裏禪師說道:“你拿的錢是佛祖的,不向佛祖說聲謝謝就要走嗎?”

強盜被說動了,向佛祖點頭稱謝,一溜煙地逃了。

不久,這個強盜給警察抓了,供認曾經偷了七裏禪師的錢。警察帶他來讓七裏禪師指認。七裏禪師說:“沒有呀!他沒有偷,他已經向佛祖道謝了啊!”

七裏禪師以慈悲心來結緣,這種教學守道的方式感動了那個強盜,後來他悔過向善,並且做了七裏禪師的弟子。

禪宗的惜福和結緣常常互為因果,密不可分。有一則公案說明了福報的因緣——

一天,雪峰、岩頭、欽山三位禪師結伴行腳,外出教化。他們順著河流往上走,正商談如何弘法時,雪峰禪師肚子餓了:“今天住哪裏啊?”

忽然看到河流裏有一片青菜葉子,順著水流下來,欽山禪師指著說:“你們看,有菜葉漂流下來,可見上遊一定有人住,到那邊就有飯吃,可以歇腳了。”

岩頭禪師凝目注視水裏那根菜葉,搖頭歎息:“唉,這上遊的人家,連這麼一根翠綠的菜葉都不愛惜,竟讓它流走,實在可惜。”

雪峰禪師也說道:“這麼不珍惜的人家,不值得教化,我們還是到其他村莊歇腳吧。”

三個人正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議論時,上遊有一個人“砰砰砰”沿河跑下來,氣喘籲籲地一路尋覓什麼。禪師問:“找什麼?”

那個人滿頭大汗地說道:

“我剛才洗菜,不小心一片葉子被水衝下來了,我正在找那片菜葉子。”

雪峰禪師三人一聽,高興得哈哈大笑,點頭稱許:“這人這麼惜福,值得度化,我們就到他家弘法掛單吧。”

惜福之人才會多福,佛性即福田。我們的癡福、罪福,不是真福;真福要像種樹、種穀一樣,才能福至心靈。

臨濟禪師有一次在山裏種鬆樹,黃檗禪師看到了,奇怪地問:“山上已有這麼多樹了,你栽鬆做什麼呢?”

“一與山門做景致,二與後人作標榜。”

禪師們這種不求自利、蔭庇天下的胸襟,是濟世精神的顯露。禪的教學守道,是從生活中惜福,從結緣來體驗,以慈悲為本懷,用智慧來引導,提升修持的境界。惜福、結緣就是禪者學道的生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