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電視作品 1形象廣告
《江南話語》欄目係列形象片
《江南話語》欄目創作
◎創作闡述
《江南話語》是寧波電視台自辦的一檔文化類欄目,內容包涵了江南的曆史、人文、民風民俗等,突出體現獨特的江南風情。作為欄目的係列形象包裝片,以欄目的整體定位為基準,在製作上各具特色而又整體統一,凸顯“神韻”與“意境”,以風雅的情趣與雅致的格調相結合的方式,營造出一個文化氣息濃鬱的詩意空間。
該係列形象片由以下三個單片組成:
1.《蘭亭篇》
本片的靈感來自於王羲之的名篇——《蘭亭集序》,因而拍攝場景也選於浙江紹興蘭亭的鵝池邊,即當年王羲之練字洗筆之處,而膾炙人口的《蘭亭集序》也書就於此。全片的影調為黛綠色,青山環繞之處,一池煙波蕩漾,石亭、白鵝,四麵山林青翠,在煙雨蒙蒙中散發出濃鬱的江南特色。
在人物設置上,選擇一少女在鵝池邊彈琴,而少女的服裝則模糊了年代感,身著白袍,長發飄逸,時空被最大限度地淡化,恍如當年浣紗溪畔的西子,作為吳越文明的一個象征,亙古千年,綿綿不絕。
本片音樂選用了著名的古琴曲——《寒鴨戲水》,古樸而風雅的音韻與全片意境渾然一體。
在拍攝與剪輯上,則運用了大量的移動鏡頭,尤其是搖臂鏡頭的大量運用,形成全片畫麵氣息的連綿,並與音樂相合。最後畫麵在變焦的水麵波紋中蕩出欄目名稱“江南話語”,一氣嗬成。
2.《雨巷篇》
本片意境取自於戴望舒的名篇——《雨巷》一詩。全片講究節奏與韻律的回環、曲折,淡淡的愁緒、輕輕的歎息,猶如蒙蒙的煙雨,縈回在江南雨季的小巷深處,搖曳生姿。
本片拍攝場景選於浙江嘉善的西塘古鎮,青磚黛瓦、曲徑通幽的小巷,配以旗袍、油紙傘、雨季、屋簷滴水、水中倒影等意象,營造出一處典型的江南環境。
本片音樂的選用,猶如少女的輕聲歎息,配合全片的節奏與影調,營造出一派詩的意境。
3.《詩詞篇》
本片以中國古典詩詞與中國水墨山水相結合,全片意境講究淡雅與留白,引用的四句詩詞分別為:“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王維《送別》)、“開軒麵場圃,把酒話桑麻”(孟浩然《過故人莊》)、“背燈獨共餘香語,不覺猶歌起夜來”(李商隱《正月崇讓宅》),最後統合成欄目名稱——“江南話語”。這四個字,在墨滴中化開,令人回味彌遠。
在音樂上則選用了蘇州評彈最典型的樂器——三弦,這種南方的民族樂器,既鮮明地突出了地域特色,又營造出濃鬱的江南文化氛圍。
*獲第16屆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形象廣告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