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逍遙天下 第十九章 禪位和遠航(1 / 2)

“天心人事,選賢與能,天下濱土,非一人而獨有。太子承乾,睿聖自天,英華獨秀,刑法與禮儀同運,文德共武功俱遠,手運璣衡,躬命將士,內治子民,外禦四敵,威震幽遐。朕承祖宗之業,已曆二世,兢兢業業,不敢稍懈。今感心神不濟,便祗順天命,出遜別宮,禪位於太子,一循三皇舊事。以示天地合德,日月貞明,佑我天朝子民,永享太平安樂!至此皇位禪讓,著為我朝永製。欽此!”洋洋灑灑一大篇文字,聽上去就是出自於老房的手筆。

李玄霸是沒本事全部明白,不過最後幾句話是聽明白了,人家李世民到底還是把禪讓搞成了製度,今後就看李承乾的了,隻要這小子幾十年後也采取禪讓製,很有可能會像房玄齡說的,大唐的皇位繼承便再也不會流血了。

這次的場麵甚是浩大,朝中官員不算,就連百姓也來了上萬人,整個朱雀門前彩旗飄飄,斧鉞齊聚。

房玄齡在城門樓上念完禪位詔書,李承乾三辭,李世民三詔。最終,李承乾被李世民拉著手帶向了城門樓上的寶座,坐在了上麵。

下麵的臣子和百姓紛紛跪下,山呼萬歲。

接著,浩大的升旗儀式開始了。太子宿衛,現在應該叫天子親軍,主持了這次的升旗儀式。

飄揚的國旗和雄壯的國歌預示著新皇的時代開了。

皇家的繼承製度對民間其實沒有太大的影響,流不流血的關升鬥小民屁事兒?隻要不奪了咱們的妻兒口糧,誰會關心他們。

這些年要不是百姓們的日子好過了,他們斷然不會參與到這件事情來觀禮。他們可能更多的是對傳說中的升旗儀式感興趣。

後宮,去掉一身瑣事的李世民和李玄霸、李元吉兄弟三人相視一笑。

李玄霸揮揮手,宮裏的暗衛立刻趕出來三輛馬車,李世民和長孫回首看了一眼皇宮,鄭重跨上了馬車。

暗衛一聲呼哨,早已等在宮門的“淩雲百騎”“呼啦”一聲圍了上來,跟在兩邊向灞嶺馳去。

太極殿上,剛剛接受完恭賀的李承乾看著下麵的朝臣唏噓不已。盡管早就知道父皇會禪位,心裏早就有了準備的他還是猶如在夢中。此時他的腦海中出現的更多的身影居然是三叔,這幾年來,李世民特意把一些機密告訴了他,他發現幾乎所有的事件中都有三叔的影響。

書院現在已經變得重要無比,幾乎成了國朝治理天下的根本。武研院和基地雖然是四叔打理的,但是創始人卻是三叔。

百姓的農稅取消,是因為商業的大力發展,商業也是三叔當年在隴右製定的方針,還有《專利法》,《商法》等等。

李承乾突然發現,自己的老爹是皇帝,所有的決定都是他做的。但是真正的幕後推手居然是那個看上去沒多大正形的三叔。

“承乾,這二十多年來,自打你爺爺在位,你三叔就很少過問朝中政事,簡直可以說懶得令人發指。但是,他所做的一樁樁,一件件無不是在為民謀福祉。你三叔性子懶,但並不傻,他的退讓似乎別有深意,前些年我老是想不明白,現在總算是清楚了,他的心思根本就沒完全在大唐身上。”想起前些時日父皇對他說的這段話,李承乾越來越覺得這個三叔高深莫測。難道三叔幾十年前就打算出海尋找更加廣闊的天地?

狠狠搖了搖頭,李承乾沒再多想,看著身邊的李泰,不禁莞爾一笑,這個弟弟和自己的關係像極了老爹和三叔,自己兄弟倆絕對能夠再創下一段佳話。

想到這兒,李承乾下了寶座,拉起了李泰的手,絲毫不顧及李泰臉上鬱悶的表情,對眾人說道:“朕今日登基,秉承父皇之意,在含元殿宴請諸位臣工,以享盛事。”

奔馳而去的李玄霸兄弟三人半個時辰後就趕回了趙王府。

此時,趙王府已經嚴密部署了護衛,清一色的基地老人。

這是李玄霸的意思,既然自己打算要走,基地和武研院自然是要交給李承乾和李泰的。老人好用,但是也難免會出現陽奉陰違的情況,與其這樣,還不如把人帶走。好在李泰早就開始接收了,現在基地和武研院的負責人就是尉遲寶林,他是直接負責人。

書院的院長早就走馬上任了,就是新任大唐皇帝陛下李承乾了。

至於繼任皇後的武媚娘,可就難得了,人家在書院裏的行為倍受稱讚,顏老夫子就說她是千古巾幗第一人,未來必定會成為一代宗師。女子可成一代宗師,老家夥喜聞樂見。

當晚,李承乾的宴席結束,消息隨後傳來。

大殿上,李承乾深感父皇恩德,叔王勞頓,尊稱太上皇為“逍遙大帝”,尊李玄霸為“逍遙戰神”,尊李元吉為“機械之神”。三天後會來趙王府拜見三神閣下。

這是應有之義,新皇登基,三天不得離開朝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