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寧波素有民間辦學的曆史傳統。20世紀初,寧波慈溪籍旅日僑胞吳錦堂先生因捐資創辦慈溪錦堂學校,遂與陳嘉庚先生、聶雲台先生一起被譽為中國“辦學三賢”。興起於近代的海內外“寧波幫”,長期關心、支持著家鄉的教育事業。自1986年由包玉剛先生捐資2000萬美元創辦寧波大學以來,迄今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同胞向寧波捐贈金額共計12億元,其中八成用於教育事業。當代寧波也湧現出一大批熱心教育事業、不求投資回報的企業家。寧波市委、市政府按照“積極鼔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長期以來重視、支持民辦教育,不斷優化民辦教育發展環境,使我市民辦教育取得長足發展。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民辦教育已經成為寧波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基本形成了政府辦學為主與社會各界參與相結合、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多元化辦學體製。寧波民辦教育呈現主體多元、模式多樣、形態完備等特點,在全國、全省開創了多個第一,如全國第一家國有民辦改製高校——浙江萬裏學院,全國第一家產權整體改製公辦高中——浙江省餘姚市第四中學,全國第一家獨立法人中外合作高校——寧波諾丁漢大學,全國第一家集民辦學校建設融資和管理於一體的教育集團——浙江萬裏教育集團,浙江省第一家民辦二級學院——寧波大學科技學院,全國副省級以上城市出台的第一部民辦教育地方性法規——《寧波市民辦教育促進條例》等。
寧波市民辦教育協會從2007年成立至今已陪伴大家走過五年的時光。在這五年中,寧波民辦教育發展進入了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事業發展從補充型教育向選擇型教育轉變,學校製度從傳統學校製度向現代學校製度轉變。各地學校充分發揮民辦教育機製靈活、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優勢,辦出特色,辦出水平。這五年對寧波民辦教育來說,也是滿載收獲、碩果累累的五年。《轉型期的寧波民辦教育》作為寧波市民辦教育協會工作的一項理論成果,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本書選編了24篇論文(課題)。這些都是曆年協會優秀教育論文(課題)成果評審一等獎的作品。這些論文(課題)涉及的麵很寬,既有對民辦教育宏觀層麵的思考,也有教育教學中實際操作層麵的經驗介紹,富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借鑒作用。這是民辦教育工作者辛勤探索和奮發實踐的結果。書中記述了民辦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深化辦學體製改革的嚐試,如《民辦高等教育中的董事會製度》、《實施精品化辦學策略 實現跨越式發展目標》;有民辦教育工作者對創新民辦學校管理體製的探索,如《投融資主體多元化背景下的學校製度建設研究》;有民辦教育工作者立足學校科學發展內涵,發展創辦學校特色的軌跡,如《民辦學校環境文化的特色創建》、《實踐生態教育 建設和諧校園》、《以環境建設為載體,促進幼兒園藝術特色教育的研究》;有民辦教育工作者優化師資隊伍的可貴探索,如《淺談民辦學校師資隊伍的現狀與優化策略》、《立足校本教研 提升教師素質》;有民辦教育工作者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研究,如《民辦學校實施差異發展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乘新課改東風 走輕負高質之路——從餘姚市實驗學校中學科學教研組建設談起》;有民辦教育工作者以學生為本,重視學校德育的嶄新舉措,如《構建德育新體係 實現生師校三成功》、《企業文化引領探索民辦職高德育工作新途徑》;有民辦教育工作者傾注心血全力辦好流動人口子女學校的對策,如《外來務工子女學校德育有效性的研究》、《在同一片藍天下茁壯成長——流動兒童思想道德建設初探》等等。
展望未來五年,對我市民辦教育來說,將是更加充滿機遇和挑戰、改革和創新的五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民辦教育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級政府要把發展民辦教育作為重要的工作,鼓勵出資、捐資辦學,促進社會力量以獨立舉辦、共同舉辦等多種形式興辦教育。”《寧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打造特色品牌的民辦教育,堅持“公平競爭、辦學規範、分類管理、扶優扶強”的策略,製定和落實對民辦教育發展的扶持政策措施,引導和支持民辦學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多樣化、優質教育的選擇需求。我們相信,我市民辦教育發展的環境將愈來愈好。
結集出版此書,一方麵是想對寧波民辦教育近幾年來的思考和實踐作一次係統的回顧和梳理;另一方麵權當拋磚引玉,唯望有識之士,推動寧波民辦教育可持續發展。所述如有不妥之處,恭請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由寧波市民辦教育協會秘書處同誌具體組稿,並對書稿進行了細致的統稿和潤色。
在本書出版之際,謹向所有關心、支持寧波教育發展和為該書出版成冊提供過各種幫助的朋友致以衷心的謝意。
寧波市民辦教育協會會長 華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