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鬼節奇遇(1 / 2)

七月十五這日,顧思悔與蘇清弦等一眾人依約來到漓水邊山腳下的小鎮來,按照洛恨骨請柬上的要求,各人來共賞小鎮鬼節風光,然而眾人站在高高的台階上朝小鎮百姓的房屋一瞧,不由皆驚。

但見天色昏暗,道路旁邊的房舍門前都掛著綠油油的燈籠,上麵都寫著大大的“冥”字,在從山上吹過來的風中搖擺不定,街上行人倒是熙熙攘攘,然而卻沒有半點熱鬧喜慶的氛圍,人們都穿著大紅大綠的衣裳,有的戴著鬼怪的麵具,有的臉上畫著白慘慘的粉妝,若是真有什麼鬼混在人群中,還真是人鬼難辨。

眾人都覺得小鎮上的風俗實在古怪非常,令人微有心悸,想來是鬼王想要試一試聖月閣諸人的膽量,因此才特意挑在這個時候邀請做客,因此眾人都振作精神,想來也都是大活人在這裏裝神弄鬼,也沒什麼真的可怕,便都朝連接小鎮與外界的小拱橋上走上去。

這時莫二爺對顧思悔道:“閣主,咱們聖月閣初來鬼道地界,不可失了禮節,閣主一定要走在大夥兒的最前麵,免得教人以為咱們聖月閣的弟子不懂規矩。”

顧思悔不疑有它,點頭答應:“好,你們跟著我便是,想來洛大哥一定在前麵等著咱們呢。”雖然小鎮上鬼氣陰森,然而顧思悔素來不懼鬼神,因此並不感到絲毫懼怕,反而覺得很好奇,而其餘弟子聽見莫二爺的話,自然不敢絲毫逾越半步,都乖乖跟在顧思悔的身後。

蘇清弦與顧思悔並肩而行,他原本就不太習慣小鎮上的氣氛,更何況今晚又是鬼節,因此便想盡快穿過小鎮,一步也懶得耽擱。

二人剛踏上石橋,腳底卻踩上如枯葉般吱吱呀呀,低頭一瞧卻見橋上鋪滿雪白的圓幣形狀的紙錢,陰風一吹,頓時“撲啦”全都飛起來貼在眾人的臉上身上,眾人紛紛伸出手去扯。

顧思悔扯掉粘在臉頰上的一張白慘慘的紙錢,拿在手裏打量:“為什麼要把紙剪成銅錢的樣子?”

蘇清弦反應機敏,把迎麵飄過來的紙錢全部閃身躲開,見顧思悔還在兀自好奇,一揮衣袖打掉紙錢,眉頭微顰:“這是燒給死人的紙錢,沒什麼可瞧的,咱們快走。”

顧思悔覺得蘇清弦的心情似乎微有不妙,當下便不再開口,跟著蘇清弦過橋,蘇清弦的確對這些神鬼之物微有厭煩,因此步履不覺間竟比顧思悔還稍快些。

當一行人都走過橋後,橋下忽然傳來對話聲,嗓音都是陰惻惻。

一個道:“鬼王吩咐咱們要逮的走在最前頭的那一個,可是我怎麼瞧著像是鬼王的公子,不像是聖月閣的閣主?”

另一個道:“鬼王說這位聖月閣閣主年紀與咱們公子相仿,估計身量也差不到哪兒去,既然鬼王吩咐是第一個,還能弄錯不成,咱們照辦就是。”

當下二人不再說話,黑暗中“嗖嗖”兩道白影從橋下飄出來,如同兩個鬼魅般,掠過河上到對岸,奔到一處偏僻房屋的牆角,早有另外兩個穿著白衣服的人等候在那裏,兩方相對,四人都穿著雪白的壽衣,臉上塗著白慘慘的粉,嘴唇卻鮮紅,乍一看真像是給死人抬轎的小鬼,四人眼神示意,迅速抬起放在牆邊的一頂白頂白身的小轎,竟跟紙糊的似的。

四人各抬一杠,朝著顧思悔一行人所去的方向飛快奔去,足尖幾乎不沾地,真好像是在黑暗中的小鬼抬轎。

顧思悔一行人正在街上慢慢走著,因為人多的緣故,因此走不快,街邊有人在燒紙錢,有人在燃香燭,還有人在賣孟婆湯,賣湯的是個老婆婆,她也不吆喝生意,隻要有人過來買,她便倒上一碗,若沒人過來,她便坐著等待,好像生意好壞倒也與她無關。

正在這時,一隻小手突然從後麵扯住顧思悔的褲腿,顧思悔回頭一看,卻是一個小鬼,正仰著頭,一張綠油油的小臉也不笑也不說話,隻是盯著顧思悔,看得人不禁毛骨悚然,他的另外一隻手拎著一盞小小的發著綠光的燈籠,故而將他的臉照得陰森。

蘇清弦險些被這個小孩驚著,待仔細看去才認出他便是自己出來小鎮時抓著自己還請自己吃東西的小娃娃,幸好那日是白天,也不是什麼鬼節,否則若是今日初遇,指不定自己便會驚嚇之餘拔出劍來。

顧思悔卻好像半點也沒被嚇著,反而樂嗬嗬地把小孩給抱起來,捏捏他的小臉蛋:“小朋友,你的爹娘呢,你是不是迷路啦?”

小孩見沒有嚇著顧思悔,頓時擺出一副臭臉,可惜被顧思悔抱著沒有半點氣勢,忙從顧思悔的胳臂間掙脫出來,瞅瞅顧思悔,又瞅瞅蘇清弦,看見二人背上都負著一柄劍,好像有些為難似的想了想,突然間朝蘇清弦衝過去,蘇清弦下意識便朝後一閃,接著便覺得後麵一空,小孩竟然抓住他身後的劍給奪了去,朝人群最密集的地方跑過去。

蘇清弦拔腿便去追,顧思悔也跟在後麵,莫二爺跟其餘弟子被人群所阻,一時跟不上,隻得幹看著。

小孩子雖然不會武功,然而仗著身體瘦小的優勢,在人群中鑽來鑽去,像條泥鰍似的滑膩,而蘇清弦與顧思悔空有輕功卻施展不開,隻得跟普通人一樣跟在後麵追逐。

突然從旁邊的小道中竄出來一頂白色小轎,正好攔在顧思悔與蘇清弦之間,顧思悔隻覺眼前一晃,小轎微微一沉,好像有什麼東西被裝上去,四人抬著小轎毫不停留便朝著河邊飛奔而去,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竟然也沒有撞到行人,飄忽著便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