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不凡一身鎧甲長靴,腰間一柄長劍斜跨,挺拔的身姿屹立在汴京城牆之上,目光深遠地看向城下,入目皆是高閣亭台,棱戶珠簾,雕車禦馬競相奔馳,茶肆酒坊間弦瑟不斷,稚童幼子在河邊嬉戲打鬧,這一派奢華繁鬧的汴京城,卻讓他心中更加悲痛。
他是死過一次的人。
他曾親眼看著焱兵入侵,兵臨城下,看著護城牆上烽火狼煙血流成河,看著百姓流離失所,死傷無數。
兩行清淚落下,李不凡緩緩閉上了眼睛,陷入了上一世的回憶。
他二十歲那年,焱兵大舉入侵南朝,直逼汴京,他隨父親李綱駐守城牆與焱兵數日不分晝夜地惡戰,大哥李敬之帶兵出城迎戰,斬殺焱將拓跋飛,其間身中數箭,最後終於擊退焱兵。
焱國將帥轉而使出降和之計,南朝上下彌漫著怯懦求和的氣氛,南帝在一眾求和派的支持下,罷免了李綱禦城首將之職,而李敬之也因傷勢過重最終不治身亡。
南帝與焱國簽訂了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議和書,而後焱國退兵。
南朝的軟弱屈服隻換來了一年短暫的安穩,焱國愈發肆無忌憚,次年再度發兵攻打南朝。
沒有精兵,沒有良將,南朝自開國以來便不斷削弱將權加強皇權,南朝軍事可說是強幹弱枝,守內鬆外,很快,焱*隊便掃清障礙再度圍逼汴京。
汴京城內兵民憤慨,強烈呼籲南帝複用將臣李綱,南帝迫於無奈隻能重新將兵權交到李綱手上。
然而南帝的旨意並非讓他領兵駐守汴京,而是保護南朝皇室宗親逃往陪京陵城。
李綱皇命難為,任命李不凡為守城副將死守汴京,由他親自率領一千親兵護送皇帝妃嬪公主皇子還有宦官宮女出城,出城途遇焱兵埋伏,李家親兵悍不畏死,伏兵被盡數斬殺。
另一邊的汴京守城主帥徐克亮畏懼焱兵不敢發號施令,隻有李不凡與一小眾兵民全力抵禦焱兵,死傷無數,徐克亮眼看城牆守不住了,下令打開城門向焱兵投降。
焱兵不費吹灰之力地攻占了汴京,立刻開始全力搜捕南帝及其皇室宗親。
外逃的李家親兵很快被追上,兩方實力懸殊,李家兵將雙拳難敵四手,最終南帝被俘,皇室宗親也死傷過半,李家親兵全軍覆沒,隻有李綱一人保護九皇子南宮澈成功逃脫。
至此南朝滅亡。
李綱攜南宮澈逃至陪京陵城,將其交由陵城守將及諸公大臣,最終南宮澈響應滿城官民呼籲登基為帝,建立新南國。
李不凡幾番周折護送李家女眷悉數逃出汴京,而後李家上下重新在陵城安家。
焱國占領汴京後經過短暫的休養生息,開始派兵南下,十年間吞並數座城池,而後再度發兵陵城,李綱率兵迎戰,與焱兵兩方對峙,戰線維持在陵西五百裏之外的赤倉原一帶,數月交戰,焱兵再難東進一步。
於是焱國故技重施,再度派出使臣與新南國議和。
新帝年幼,畏懼與焱國交惡,新南國中朝廷*,奸佞頻出,李綱遠在戰場無力無天,新帝在奸臣的蠱惑之下,為討好焱國,將長久以來與焱兵對抗的李氏一族滿門抄斬,向焱國稱臣納貢,永不違逆。
那一日黃沙漫天將陵城籠罩,監斬官眯著雙眼看不清刑台,隻能聽到滿城百姓撕心裂肺的慟哭聲,寒風吹過有些割臉,時辰將至他不願多等,抖著右手取出令牌,朝著桌前空地拋出,“斬!”
李家全家上下一百二十一口,李不凡看了一眼身側年僅十三歲的兒子李成浩,兩行熱淚劃過他沾滿黃沙的臉,“別怕”,淚水渾濁了視線,他說。
“不怕”,少年有些單薄的身體挺了挺,他才發現不知何時起,他兒子也已經長成修竹,堅毅挺拔。
手起刀落。
回憶戛然而止,李不凡睜開雙眼,夕陽已經有些沉了,守城官兵已經開始換崗,一名少將打扮的男子朝他走過來。
“喂,我說李不凡,你可是馬上就要娶親的人了”
男子有些吊兒郎當地湊近他跟前,身體半依在城牆邊,兩腿交疊,伸出一隻手搭在李不凡的左肩,繼續說道:“你還是這麼拚的話,還讓不讓兄弟們活了?”
今日是李不凡難得的休沐之日,他竟然還跑來巡防?
李不凡記得他,他叫林子銘,雖然時隔十四年,但是當年汴京城破那一戰太過慘烈,徐克亮始終不肯號令禦敵,隻有他和林子銘帶著少眾的兵民奮起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