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小序(1 / 2)

第一章

八一年。。

剛改革開放沒多久那會兒,守身如玉三十年的老光棍方建軍,竟然鬼使神差的將村裏二八少女沈盼盼的肚子給弄大了。

方建軍作為福臨鎮沈家村唯一一個外來戶,唯一一個左腿微瘸的外姓人,要錢沒錢,要田沒田,除了寫得一手好字,相貌堂堂外,就憑他在沈家村小學代課的那一月百多塊錢,幾乎沒有任何可能爬在沈家村第一村花沈盼盼的肚皮上,覆雨翻雲。

可事實就是這樣。

說沈盼盼豬油蒙了心,那也不恰當。至少都得說她鬼迷了心竅才對。

當時,作為沈家村村長,唯一一個順應改革開放潮流,嗅到了商機,最早將養殖業推廣到沈家村,還買了一輛四個輪子桑塔納,被稱為萬元戶的男人沈萬四,滔天怒火就像是被調皮孩子用彈弓打中了第三條腿的老公牛。

家裏水靈靈的白菜讓豬給拱了,如何能不怒?

方相從記事起,就清楚父親方建軍和外公沈萬四之間的矛盾。

自己能出生,村裏私底下流傳著數個版本。

作為新時代的靈泛青年,方相覺得這些個版本,都還靠譜。

聽隔壁老人嚼舌頭說,老媽懷上自己的那會兒,外公沈萬四和三個舅舅強行將老媽送到了鄉鎮衛生院,引產。

老人說。

藏區複原老兵,以知青身份背井離鄉落根在沈家村的方建軍,若不是幫村裏布置電網那會兒摔斷了腿,留了些微薄人情在村裏。

若不是村子裏舊供銷社的牆壁上,依舊最大程度上保留著‘一人當兵,全家光榮’的宣傳詞語。

若不是老媽沈盼盼鐵了心要玩一出,一屍兩命。

方相覺得,真要拋去這些個前提,那老媽被引產絕對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人們常說親情無價、玉無價,方相不全信,他覺得親情就和人情一樣,揮霍一分就少一分。

或許說得不盡然,至少在自己家和外公家那一份淡泊的親情,就是這麼回事。

沈萬四,這個別人還在抽旱煙、抽沒有過濾嘴的‘嶽麓山’時,他卻抽著能抵上尋常打工仔近六天工資一包的‘芙蓉王’,一直走在村裏順應改革開放前列的男人,無疑是個成功的男人。

從那之後,沈家與勢單力薄的方家,劃清了界限。估計老死不相往來,也不是嘴上說說。

沈家越做越大,三個舅舅一個開了農機廠,一個去了城裏經營酒店,還有一個南下去深證經濟特區,置地,蓋樓。

一個比一個出息,還他娘的一個比一個成功。

瘸了一條腿,沒有從代課老師轉正的方建軍,在一次教育改革中,丟了原本就不算不得鐵飯碗的小飯碗,用教育局補貼的一千多塊錢包了一個魚塘養殖土王八,虧得一塌糊塗,對於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小家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每當瘸腿男人悄悄躲在草垛邊無奈的吞雲吐霧時。總會有一個皮膚黝黑,指節比一般女人粗,

隻有在舊時黑白照片裏才讓人依稀記起她是村花的女人。用一個男人最歡姿勢將他擁抱,貼在他耳邊不溫不火的熏陶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開心事。

咱兒子出息!

‘寒門出貴子’這句話放在現在,估計夠嗆,沒有經濟、社會關係來支撐完全靠一己之力,寒門學子踏入高等學府的幾率遠比,從小就熏陶在良好師資力量中成長的孩子,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