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當天地處於“混沌”狀態時,有“盤古”生於其間。
盤古身體不斷成長,原來的混沌狀態不能容納其身體而分裂,“清氣”上升為天,“濁氣”沈降為地,天地距離九萬裏。
天地間靈力已經全部被盤古吸納進體內,盤古失去了生存的能量來源,逐漸委頓而死,其身體崩解,原本蘊藏在盤古身體內的“靈力”逸散,結合天地間光、色、型變幻成不同的形體,成為“神”,居於天。而盤古骨肉沈降於地,形成山川。剩餘沒有成型的靈力則分解為“水”、“火”、“雷”、“風”、“土”“五靈”,散於天地之間。
而盤古之心懸於天地之間成為連接天地的紐帶。
神不老不死,天地間又不斷有靈力聚合形成新神,因神為清氣所種,天地間清氣勝而濁氣衰,維持天地距離的清濁平衡被打破,因此天距離地越來越遠,並且有脫離大地而飛升之勢,這樣天將無法吸收地之靈力,天界的能量供給產生危機,神界將重蹈盤古的覆轍.
於是,神界因靈力最強被稱為“三皇”的伏羲、女媧、神農合三人之力,將大地上的五種靈力凝結成五靈珠,用靈珠的能量束縛天,令其不能遠離大地。
使神界能夠繼續從大地獲得靈力的供給,而結果卻是靈力都被靈珠吸納,大地本身因靈力過度消耗而趨於崩解。
三皇隻得還靈珠於地脈,令其維持住大地的形態。但是,由於靈力已經被聚集,大地原本的麵貌失衡,原本是處處山明水秀的大地,因受到靈珠地脈的影響,有些地方嚴寒而有些地方酷暑,水、火之災常常發生。
五靈環環相克,生生不息,構成天地間力的源泉。
人世間有五行,分為“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陰陽循環,構成人類生存不可脫離的五行之道,萬年永存。
人類經過了世世代代的興衰,繁衍生息。不知過了幾千年,淹沒在傳說中的五行與五靈之道又再一次席卷世間。
故事便開始在這四麵環海的島國。
諸神創世紀
幾千萬年前,盤古開天之後,混沌之氣並未散去,而是由盤古的雙眼幻化成日,月。日月給了世間光明,區分了夜晚與白晝,世間開始有了能夠生存的條件,五湖四海,山川平原。
到了三皇時代,天地動蕩,起伏不定,先後日出十子,河流幹枯,日月升落沒有調理,生存在世間平凡的生靈開始怨聲載道,抗議天庭以及神類。
神類此後相繼誕生因為靈力最強而被稱為“三皇”的伏羲,女媧,還有神農,三皇俯視人間,同情盤古幻化的天地人間不能給人世間美好的生活。
於是,三皇便將大地上的五種靈力凝結成五靈珠,五靈珠吸收“水”、“火”、“雷”、“風”、“土”的靈氣,散於天地之間的五種靈氣則被稱為“五靈”,五靈珠的能量能平衡自然,束縛天地,造福人類。
而五靈珠的靈力日漸龐大,神界的三皇並不能控製五靈珠的能量,也不能充足的提供能量,盤古幻化的蒼天和大地因靈力過度被五靈珠吸取並且消耗,在這樣一個過程中而趨於崩解。
三皇的力量不能與五靈珠相抗衡,可由於一時間沒什麼可行的辦法,維持現狀一直持續了一千萬年。
盤古幻化的世界雖然萬古不衰,可是,盤古在開創世間前是想不到後來的三皇會凝結五靈珠,而且居然有如此巨大的能量,盤古開創的世間隨著五靈珠日漸劇增的能量吸收而變得壽命更短。
三皇本來出於好心結果釀成了這樣一個不可收拾的結局,對此,三位大神也是措手不及。
三皇時代中期,五靈力量極盛,衝破天邊,使得天邊出現了一個大洞,三位神皇飛渡最後神劫,力求用三位大神的神仙軀體和壽命來挽救這一錯誤,於是,三皇決定與五靈珠玉石俱焚,恢複盤古創造的世間。
為了準確推測天洞擴大到何時可以吞並天地,伏羲自創八卦,以此來推算盤古創造的世間壽命長短,和九州的災難,以便及時挽救數以萬計的有生靈。
天洞越來越大,伏羲掐指推算時間隻有兩千萬年的壽命,於是便運用五靈的繁衍生息,吸納天地間靈力的規律,冥思苦想這其中的奧秘,伏羲終於不負重望由八卦推出五行,演化出了可以與五靈相生相克的五行,便是“金,木,水,火,土”,再由五行生四象,四象生陰陽兩儀,經過了一千萬年的努力,伏羲能真正做到了預測未來。
三皇時代的末頁,洪水又一次席卷了整個世間,女媧和神農眉頭不展之時,伏羲笑了,此刻伏羲已經白發蒼蒼,閉目不語,女媧和神農兩位神界至尊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