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1 / 1)

立冬剛過,北京突降鵝毛大雪。在漫天飛舞的雪花中,沏一杯紅茶,心中一片寧靜。

《暖醫》是我寫的第三本醫學評論集,這既是給自己的記者生涯做一個小結,也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向醫者致敬。此前,我先後出版了《誰在妖魔化醫生》和《中國式醫患關係》,在醫學圈廣為流傳。加上此書,剛好構成醫學人文“三部曲”。我的評論力求堅持第三方立場,冷靜客觀,有理有據,既不偏激,也不刺激。我努力彌合醫患之間的裂痕,讓醫生更關愛患者,讓患者更理解醫生。所以,很多文章既贏得了醫生的讚譽,也獲得了患者的認可。這是我最感欣慰的。

很多醫生問我:你是學醫的嗎?我說:不是。又問:你家裏有學醫的嗎?我說:祖上三代沒有。再問:那你為什麼這麼理解醫生?我說:我自己生過病,家裏也有過病人,所以更懂得珍惜好醫生。

醫學的最大特點是不確定性和不完美性。人體千差萬別,病情瞬息萬變。一名醫生即便拚盡全力,也有可能無法避免失敗的結局。雖然醫學並不完美,但醫生從未放棄對完美的追求;雖然我們必須接受失望,但醫生永遠給予我們希望。尊重和信任,是醫患關係的核心。而重建醫患信任,醫生是主導因素。我將書名定為《暖醫》,意在呼喚更多有溫度的醫生。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幾年,媒體圈裏很喧囂。不少知名媒體人離職下海,或加盟知名企業,或選擇自我創業,開啟了新的人生裏程。我在人民日報當記者,不知不覺已是二十餘年。多少次,為了趕寫一篇評論,獨伴青燈,點燈熬油,竟也不覺其苦。人生一世,終歸塵土。在曆史的長河中,如果能夠留下一點東西,哪怕濺起小小的浪花,也是有價值的。不忘初心,不慕紛華,才能走得更遠。

有時,我常常感恩命運的安排,讓我意外地闖進了醫學圈。在這裏,我更深刻地領悟了醫學與生命、有限與無限、生與死、靈與肉,更加懂得慈悲、謙卑和敬畏,更加豁達與坦然。人生短暫,恰如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再偉大的人,也無法改變自然規律。因此,惟有努力做善良的人,盡力做利他的事,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才能達到人生的自在與圓滿。

按照慣例,本書的最後是一串感謝的名單。這份感謝,源於內心。感謝《諷刺與幽默》的漫畫家徐鵬飛先生,他在病榻之上一邊閱讀書稿,一邊構思漫畫,最終如期交稿。捧著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我感動不已。感謝我的夫人張瑜,她是一個靈魂高貴的人,總是能夠站在普世大愛的高度,和我探討生命的智慧與意義,啟迪了我的靈性,充盈了我的性懷,提升了我的境界。最後,感謝每一位關心和幫助過我的親人和朋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