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慣著(1 / 3)

14

林景嫻第一次做飯的時候差點把廚房炸了。

第一次做燒茄子燒成了炭烤茄子幹。

第一次打荷包蛋打成了蛋花湯。

第一次煲湯把燉罐燉幹了。

第一次煮米飯,是夾生的,水是水米是米,

第一次……還是不了。

總之吃一口長生不老,再吃一口永登極樂。

油煙機沒開,滾滾油煙在屋子裏肆虐。

塞卡把她從廚房裏揪出來,問她為什麼要想不開?並且深切懷疑她開發了一種新型自殺手段。

勸她沒有什麼是過不去的坎。

就算要學做飯也不能一蹴而就不是。

那段時間大約是她人生最倒黴的時候,出門買魚被搶了包,手機銀行卡身份證護照都在裏麵,身在國外,何止是麻煩,她懷孕六個月,饒是她徒手能揍一個區的熊孩子,也不敢追上去,臉色蒼白地躲在一家魚攤兒裏,人生第一次體驗到憋屈和恐懼,直到塞卡過來把她領走。

胖胖的土耳其大嬸像個孩子一樣自責——她那睡了個懶覺,沒陪她出來。

其實她已經很負責了,當時她剛過去的時候,其實凡事都可以自己做,但她希望身邊有個很陪著,那樣即便突發狀況也可以應付,她好像忽然一夜之間長大了,她權衡了所有利弊,走了一條最愚蠢的路,別人都勸她回頭,可她覺得沒所謂的,她本就是個隨心所欲的人,跟隨內心就夠了。但該有的準備她都要做好,去伊斯坦布爾之前她就定好了房子,離醫院隻有五分鍾的車程,周圍就是購物中心。各種程序,因為未婚的原因不好辦,耽擱了很長時間,所幸最後還是順利的,這得益於她的雄厚資金儲備。塞卡是突然有一找上她的,是一位朋友介紹她過來應聘隨傭,她她什麼都會幹。

林景嫻看了她的簡曆還有身份信息,最後決定把她留了下來。

沒想到,一用用了七年。

那她被趙姐告知有一部作品和她風格特別像,連某些情節和橋段都和她慣有的風格很像,除了署名幾乎都一樣。

真的趙姐還以為是她開了號,並且很得意地:“我就是孫悟空,你呀,別想逃過我的火眼金睛,我可一眼就看穿了你這妖精。”

還心翼翼地試探地問她是不是想要換編輯合作了。

她是個特別懶的人,除非趙姐和她有嚴重的理念不合,不然她怎麼都懶得去換合作編輯的。

開馬甲對創作者來有時候是一種樂趣,但對當時的她來,一點心思都沒有。

趙姐一下子嚴肅起來,要她一定要看看,真的很像。

巧合吧!她對於趙姐的一驚一乍已經習慣了。

她在伊斯坦布看不到樣書,趙姐一頁一頁拍給她看的,然後她看了第一行字,就隻覺得渾身冰冷加不寒而栗。

那是她的舊稿,初稿寫於一年前,她離開西城的時候完成了三分之一,後來種種事宜耽擱,再撿起來的時候也就沒了頭緒,夭折了。

她讓趙姐給她拍到第六章節的部分,那是她完成的部分,從開頭到這裏,幾乎一字不差。

後麵是續寫,她大致看了看,和她列好的大綱走向,幾乎一模一樣。

但不是她自誇,她覺得對方續寫的部分,粗糙的可以。

關鍵是,她沒有向任何一個人提起過這部作品。

哪怕是趙姐,當時覺得是個不錯的點子,但害怕自己駕馭不了,所以基本是邊寫邊反思,權當練習了,至於最後能走到哪一步,她自個兒都不確定。

她是個恐怖懸疑流寫手,國內這方麵的優秀作家都是男性,女性的纖細注定和這種題材難以擦出劇烈的花火,但是她靠著纖細和精巧也算有了一席之地,之所以和趙姐合作,也是因為趙姐和她一樣有著相同的愛好,和她的很多觀念不謀而合,也非常喜愛她的作品和風格,甚至於有些崇拜她。

所以,她的風格很好認,但是某種意義上也是很難模仿的。

趙姐那一年還是個編輯,人微言輕的,那本書也是她公司製作的,但經手的是另外一個編輯,她和主編提是那本書涉嫌抄襲和照搬,但主編要她拿出證據來,她把所有林景嫻的作品其中一些相似的片段還有相同的處理手法整理出來,甚至總結了林景嫻常用的詞和形容手法,加上一部分聊記錄——林景嫻當初寫的時候和她談論過其中一個男主的設定,但是,這些都不足以構成決定性證據。或者對方根本就不想要所謂的證據。

對方編輯還冷嘲熱諷她們想碰瓷想瘋了。

那時候林景嫻剛剛賣紅一本書,盡管銷量可觀,被譽為新星,後起之秀,但也僅僅是個作品數連一行都寫不滿的新人。

何止趙姐人微言輕,她自個兒都人微言輕。

那時候對方整個項目已經全部製作完成了,出版書籍已經開始預售,並且預售量驚人,影視項目在談,有導演看中了作品,出的價格據還不低。

對方簽約了經紀公司,著手把她往神秘才作家方麵打造,一書成名,這噱頭可是搞的足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