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尋找自我的人(背包客)(1 / 3)

受訪者:也曾是背包客的Visionary pany有限公司總經理大塚和彥

在旅途中用雙腳丈量世界、用眼睛欣賞世界,從而尋找最真實的自己——想必很多人都在年少時憧憬過這樣的生活吧,可真正能付諸行動的又有多少呢?

若是學生時代短時間獨自旅行的話,隻要願意,誰都可以做到。而長時間的漂泊生活就未必了,沒有一定的心理準備是做不到的。最大的擔憂,是回國後的生活規劃。日本企業普遍喜歡錄用應屆畢業生,而消極對待履曆空白應聘者的企業也不在少數。所以,經過一番苦思冥想之後,有人因為懼怕風險而選擇按部就班地麵試找工作,然後心存遺憾地度過一生。

可是,那些不斷尋找自我之人(背包客),結局真的就那麼悲慘嗎?曾經的資深背包客將告訴我們答案。

—— 首先,我想請您回顧一下自己的前半生,大學畢業後,您曾經工作過一段時間吧?

大塚:是的,我進入了一家管理谘詢公司,在那裏工作了2年11個月。

—— 提起資深背包客,我的印象是上學時就熱衷於旅行,畢業後沒有找工作,一直過著在路上的生活。

大塚:我的情況不太一樣。上學時,我在體育社團練習的是跆拳道,對背包客什麼的並不感興趣。

—— 那是什麼機緣巧合讓你成為了背包客呢?

大塚:在進入公司的第三年,我利用年假,獨自一人去中國旅行了一趟。當時我從上海去了趟南京,然後又回到了上海。在上海的最後一晚,我在青年旅舍看到了這樣一幕——兩位和我同住一家旅舍的日本的背包客正在聊天,一位四十多歲,一位二十來歲。二十來歲的背包客問道“該如何從巴基斯坦穿越至伊朗”,四十多歲的背包客依據自己的經驗做出了回答,隨後,他們又談了很多我聞所未聞的事情。我感覺眼前的那位四十多歲的背包客渾身散發著光彩,帥氣極了,心想:“要是我也能像他那樣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的人生該多好啊!”

——真是典型的故事開頭啊!

大塚:回國以後,我一下子迷上了澤木耕太郎的紀實《深夜特急》。

—— 這絕對是完美的覺醒。

大塚:澤木先生所著的對話中有這樣一段內容——“若想出去旅行的話,26歲的時候最好。因為年紀輕了,讀不懂現實;年紀大了,容易產生風險。”巧合的是,我當時正好26歲。

—— 已經按耐不住,想要馬上踏上旅途了吧(笑)!

大塚:可是,我沒有錢。所以,我辭掉了工作,回了埼玉老家一趟,一邊在電力設備店打工,一邊為旅行做準備。5個月後,我帶著約25萬日元,離開了日本。

旅途中遇見的“不走尋常路的人們”給了我很大的勇氣……

—— 你首先去了哪個國家?

大塚:我首先來到了泰國,然後從泰國去了柬埔寨、越南、緬甸、老撾,最後又返回泰國,然後回了一趟日本。一共出去了約半年時間。這趟旅行讓我認清了一個現實——“原來我身邊的那些日本人,到了世界上,就算不上典型了”。有當了10年老師,於37歲成為背包客的人;有臨近40歲時辭掉了固定工作,來到亞洲其他國家漫無目的遊蕩的人……這樣的日本人,在當地一抓一大把。

連日本的背包客都是如此,來自其他國家的背包客就更豪邁了。有一位35歲的意大利人,過著半年在意大利采葡萄,半年外出旅遊的生活。與這些人相比,我心想:“自己才26歲,以後有的是機會呢!”勇氣噌噌噌地往上漲。

—— 理解,特別能理解。

大塚:後來我從泰國回到了日本,幾個月後,我又離開了日本。

—— 哎呀呀(笑)。

大塚:因為當時有這樣一種說法,如果簡曆上有3個月空白期的話,對找工作是很不利的……

—— 到了這個時候,隻能用從容打破僵局了。

大塚:考慮到既然事已至此,那麼半年也好一年也罷,就算空白期的時間再長一點,結果也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去了中國。不過,第二次踏上旅途時,我發現自己的心境發生了一些變化。

—— 什麼變化?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