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編年簡史(1 / 3)

聯邦編年簡史

西元2365年,在經過了自工業革命以來六百多年的高速發展之後,地球上的資源已經麵臨枯竭。為了人類的生存,地球上的各國不得不放棄種族之間的爭執,成立了地球聯邦政府,首都設在原澳洲城市悉尼。從此,全人類在聯邦政府的統一管理之下,調配各種資源,大力發展宇宙科技,以期望能夠在地球資源完全耗盡之前,為人類的繼續生存尋找出一條可行的道路。這一年也被稱之為聯邦曆元年。

聯邦曆2年,將位於月球表麵的原國際空間研究室擴建成“普茨茅斯”城的工程完工,這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個以大規模移民為目的而建成的太空殖民城市。利用月球隻有0.17倍標準重力(標準重力是星際殖民地的重要指標之一,取地球重力水平為一個標準,0.17倍標準重力表示該行星的重力水平為地球的17%)的優越條件,可以大大地降低載重宇宙運輸船的起降要求,或者是在同等動力的情況下能夠起降更大型的飛船。

“普茨茅斯”城在建成後的第一年裏即向外太空發射了一百五十艘各種型號的探測飛船和運輸飛船,廣泛地開始向太陽係深處進行探索。此外,“普茨茅斯”城還承擔著為地球提供能源的供應站任務。在“普茨茅斯”的區域規劃中,有一個規模龐大的工業區,工業區裏建有礦產收集廠,礦產精煉廠,氦能源棒加工廠,核融合電站等等。從月球的土壤中采集來的礦產在這裏被分離出來,鐵、鈦、鋁等建造宇宙飛船的材料流水般地生產出來,經過配件廠加工成零件之後,再陸續被送往月球軌道上的宇宙船塢組裝成宇宙飛船。而月球土壤裏最重要的元素“氦3”則被單獨地提煉並濃縮,製成“氦能源棒”,然後通過專用的運輸飛船送回地球。此時的核融合技術已經實用化,以地球上現有的能源供應水平,隻需要100噸“氦能源棒”便可為全球提供一年的能源供應,地球的能源危機終於得到了徹底解決。

聯邦曆43年,位於木衛二上的人類前進基地城市“歐羅巴”建造完畢,利用木衛二冰層之下海量的液態水,“歐羅巴”成為了人類向太陽係深空進發的農業基地,為初期的有人宇宙探索提供了充足的後勤補給。

聯邦曆51年,FASA(FederationAeronauticsandSpaceAdministration聯邦航空航天局)下屬的太陽係探查團到達冥王星,開始建立名為“赫拉克勒斯”的前進基地,這是人類為跨出太陽係而準備的最完善,最龐大的一個前進基地,麵積之大,幾乎占據了整個冥王星的六分之一。

聯邦曆77年,“赫拉克勒斯”建成啟用,同時建成的還有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使用化學火箭動力的宇宙飛船“奮進”號,這艘總質量達到5350噸的宇宙飛船上集成了當時最先進的科技水平,上麵第一次裝備了能源采集裝置,可以從臨近具有液態氫的星球上收集能源,大大地延長了續航能力。“奮進”號建成後的第一個正式任務便是帶著出生在“赫拉克勒斯”上的年青人重返地球。

聯邦曆185年,利用太陽光壓進行宇宙航行的光帆技術已經能夠完美地與化學火箭動力結合,在太陽係內的航行中得到了廣泛地應用。經過對高速性能的優化,利用光帆技術和最新化學火箭動力結合製造出來的“地球快遞”號宇宙飛船第一次達到了0.02c(c是光速單位符號,0.02c表示速度為0.02倍光速,即接近6,000公裏/秒),創造了宇宙航行的新紀錄。

聯邦曆201年,第一台可以連續工作10000小時的核融合引擎NE01誕生,強大的推力足以滿足建造大型飛船的需要,這為生產質量超過十萬噸的宇宙飛船奠定了基礎。

聯邦曆206年,安裝了10台NE01引擎的十萬噸級宇宙超豪華遊輪“獨立之海”號建成並投入使用,以其0.08c的最高速度稱雄於世,著名的環太陽係八大行星觀光旅遊路線——新絲綢之路隨之開通,當年即接待旅客一百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