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04年,契丹大兵南下,北宋朝野震驚,宋真宗親征澶淵(今河南濮陽),宋軍士氣大振,契丹南下受阻,不得不罷兵言和,遼宋雙方互致誓書,“共議戢兵,複論通好”史稱“澶淵之盟。“澶淵之盟”簽訂之後,大宋君臣深以為功。真宗皇帝為向天下昭示自己乃天命之君,裝神弄鬼,四處封禪,勞民傷財,一時之間怨聲載道。
朝堂之上,以帝王為首;武林之中,以盟主位尊。數百年來,武林盟主之位多是由江湖中威名最盛的大宗門之主出任。也偶有文治武功俱臻上乘之人,技壓群雄,坐這盟主之位。
自上一任盟主劉海蟾道長仙逝,數十年間各宗各派均氣勢衰微,又無什麼出類拔萃的俠義英才,每次英雄大會各門各派均互不相服,是以這武林盟主之位一直空缺。
河間府正陽盟,本是黃河流域的一個小宗門,門下各堂除四處行俠仗義,扶危濟困外,偶也做些護鏢的生意,以維持門人生計。但自現任宗主蘇天懷接任以來,正陽盟在江湖上的名號漸漸叫得響了。
蘇天懷自幼天賦過人,習武又肯下苦功,待到成年之時,整個中原武林可與之抗手者已不過寥寥數人。兩年前又創出七十二路卷雲雷招式,拳掌出擊之際猶如雷震,更令各路豪傑欽服,四方惡人心驚。這兩年間,江湖上四樁懲奸除惡的大案:風沙六候命喪泉州,伏地龍周康魂斷嶺南,大刀秦以寒氣絕雁翎澗,筆魔聖手左瀚海斃命蝴蝶穀,均是正陽盟做下。
雖然自古以來都是朝廷不問江湖事。但這四樁大案除掉了各方惡霸,可保一方太平,有益江山穩固,社稷安康,實是朝廷之福。宋真宗禦筆親題“護國安邦”四字匾額賜予正陽盟。並定下規矩:
凡正陽盟門人尋訪江湖仇家,各級官府不得阻攔;
凡正陽盟門下鏢師護鏢,各地官差須從旁相護;
官府若有追捕逃犯逃至正陽盟勢力範圍之內,未得蘇宗主允許,官差不得強行搜捕。
自此,無論是在江湖還是朝堂,無人不曉蘇天懷,無人不知正陽盟。
是以各大派掌門商議,來年二月十八在望城觀召開英雄大會,擁立蘇天懷為新任武林盟主。望城觀是上任武林盟主劉海蟾修煉之地,占地廣,地勢平,天下英雄齊聚於此也容納得下。何況武林盟主繼位,自有諸多物事需要交接,望城觀弟子攬下這英雄大會正是再合適不過。商議已定,望城觀掌教散發英雄帖,召集各路豪傑,齊赴英雄大會。
臘盡春回,忽忽數月。二月初春時節,黃河兩岸尚是北風凜冽,雪花飄飄。江南之地卻是春花早放,萬物複蘇。長江南岸青川渡口風景尤佳,南來北往的客人但凡來此,若無甚麼要緊的事,總不免多耽幾日,四處遊賞一番。
近些年真宗皇帝四處封禪,祈天拜地,或許是為了禦駕來往安全,朝廷封了各大官渡,隻留下這小小的青川渡。南來北往,必經此地,這渡口旁偏隻有“興隆客棧”這一家客店。今年恰逢望城觀英雄大會,來往賓客更是絡繹不絕,這渡船也是晝夜不息。掌櫃的新雇了四五個夥計,忙裏忙外的,仍是招呼不過來。
靠角落的一張小桌旁一名少女正自低頭凝思。隻見她身著淡黃色衣衫,手邊放著一柄護身短劍,麵若春花,膚如凝脂,當真是明麗動人。此時秀眉微蹙,更增風致。身邊坐著一個小姑娘,看著甚小,隻十三四歲年紀,臉上稚氣未脫,是她的丫鬟。
“小姐,今年這望城觀可熱鬧了。大到少林和丐幫,小到鐵劍山莊和金蛇崖,中原各門各派的人全來齊了。連朝廷都派了沐王府的人來。不知西域諸派可有人來,要是來了人,中原和西域來場大比試,那才叫有趣呢!”
“小姑娘不曉事,盡說些傻裏傻氣的話,這是中原武林推舉武林盟主,西域的人卻來湊什麼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