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白鹿書院(1 / 2)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幣,跪求大家支持讚賞!

———————可怕的分割線——————

大暑,烈日炎炎。

夏國東南部糧食豐碩,西北部幹旱無雨。

“滄州,青霄城!”

白鹿書院創辦五百七十多年,師資力量雄厚,培育英才無數。

武科有秦毅,季英符,洪揚,東海山等雄偉人物。文科有梅子青,李明月,秋意寒,文弈等名留青史。他們之中有為相者,輔佐皇帝治下太平盛世,有為帥者,領百萬兵馬開拓疆域,還有為聖者,創立道統名揚天下。

白鹿書院的學生,無一不是過了縣試,府試兩場考核的童生。

今年,共有八百學子。

他們從偏僻的山村,附近的鄉鎮,還有遙遠的城市慕名而來。如此多的童生彙聚一堂,可想而知,白鹿書院的名聲有多麼莊嚴遠播。

書院之中供奉百家聖人,彙聚百家文學,幾乎囊括了天下之道。青霄城雖不是皇城,卻也因一座白鹿書院而聞名九州,連大夏皇帝都親自來過書院聽課。據說夏皇微服私訪,在白鹿書院聽了三天課之後,留下一塊牌匾,上書“群英薈萃”四個大字。

夏國七大書院,白鹿書院排行第三!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午時,散學後。

封禪一個人留下來讀書,知了在窗外不厭其煩地鳴叫,他心裏卻一片寧靜。寬敞的課室裏門窗敞開,偶有一陣清風吹入,案上書頁紛紛翻飛。

他身著青色儒衫,紮個書生頭,五官清秀,氣質文雅俊逸。

桌子上除了書籍外,還有一個食盒,裏麵裝著幾個饅頭和一碗野菜。午餐粗淡,刻苦讀書,看得出封禪是一個身份低微,但有想法的寒門子弟。

不過能在“白鹿書院”學習,意味著封禪文采非凡,前途明朗。白鹿書院分文武兩科,封禪是文科弟子,攻讀四書五經和八股文。

儒釋道教,琴棋書畫,算術民政,詩詞歌賦…這些東西都有所涉及。

諸子百家,道家為主。

“當今大夏皇帝崇尚道教,科舉時必有一道考道家學問的大題,分數高。”咽下一口苦澀的野菜,封禪的目光集中在手中的經書上,書名為“道德經”。

道德經乃太古時期李耳所著,李耳這個名字或許有些陌生,他又叫老子。老子還有一個稱呼,叫做太上老君,太古道教的創始人,三大聖人之。

李耳自幼天賦異稟,文武雙全,提劍可斬九頭妖龍,吟詩可喚風雨雷電。太古時期巫妖神魔,龍鳳麒麟爭鬥不休,人族傳承岌岌可危。亂世之中英豪群起,李耳正是其中一位著名的領袖人物,率領道家多次擊敗巫妖大軍,守護人族香火。

那時巫族有十二祖巫,妖族有十方大聖,個個都是功參造化,近乎不朽的角色。就拿妖族其中一位領袖東皇太一來說,他一手東皇鍾,魔音浩蕩鎮星河,一手戮妖劍,劍氣縱橫九重天。

這種角色幾乎不可能殺死,但是李耳卻斬殺了兩個祖巫和一個妖族大聖。如此輝煌的戰績,足見其修為有多麼高深莫測。

“道為無,無中生有。”一句話闡明了世間萬物的真理,文武修行的本質。

李耳的道是虛無,是萬物。道生萬物,又存於萬物之中。

一是氣,氣是構建萬物的基礎物質,為氣母。

二是陰陽,氣分陰陽。

三是造化,陰陽交合,生出新的物質。

修行是什麼?修行就是練氣,肉身有肉身之氣,精神有精神之氣,天地有五行之氣。領悟了氣的精髓之後,便可達到陰陽輪轉,五行相生的境界。

“諸子百家,不同的朝代信奉不同的聖人,到如今又輪到老子。每當皇帝信奉老子,推行道家思想時,意味著百姓豐衣足食,國家繁榮強盛。”封禪手裏的道德經有注釋。

曆史記載證明,李耳的思想是正確的,偉大的,具有創時代的意義。難怪大夏皇帝如此崇拜老子,難怪夏國如此繁榮,不是沒有道理。

“孔子也是聖人,卻對老子推崇有佳,向其討教學問。”

孔子見老子歸而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網,遊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

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大概意思是:鳥可以飛,卻常被人射落,魚可以遊,卻常被人網羅,獸可以走,卻常被人捕捉。而龍藏於風雲之中,騰雲駕霧,變幻莫測,無人能識其原貌。

這次見到老子,其人遠遠乎我的認知,我想,大概老子就是一條龍!

除了推行道家思想之外,大夏皇帝不忘傳揚武道,強國強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