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足二十公分,就一個簡單的承台標高,居然高出設計二十公分!”清晨早班會,項目經理徐陽剛厲聲道。
徐陽剛現年三十五歲,在鐵路三十七局一公司下屬的子公司名氣很響,畢業後從技術員一步步幹到項目經理這個位置,遇到過各種工程問題,都能妥善解決。
通常情況下,徐陽剛都不會發脾氣,顯得很沉穩,就算工程出現問題,也會安排總工或自己親自出麵解決
,不會在早班會上直接說出來,讓眾人感到難堪。
此次發火,在項目部全體員工看來,的確罕見!
畢竟在工程單位,超平放線對技術員來說,是最基本的工作任務和必備的技能。
尤其是超平,就算剛畢業的見習生,不出一天,也能熟練的掌握,更何況在座的技術部成員,很多都是老油條。
碩大的會議室,四十來號人,無人回應。
項目部書記李清朝年紀最大,臨近退休,比項目部經理徐陽剛年長二十,加上現場施工不屬於書記管轄範圍,對於徐陽剛的話,李清朝神情淡然的坐在椅子上,沒有表情。
項目部的總工程師蔡武眉頭緊鎖,現場標高出現問題,主要責任雖說是現場技術人員,但總工程師也難辭其咎,責任不小。
三位副經理神色各異,其中兩人嘴角還帶著一絲詭異的微笑,到是張誌縱副經理眉頭微皺,因為這個標高出現問題的承台,是他管轄的範圍內。
雖然三人都是副經理,可彼此間暗地裏也存在競爭,公司對他們存在考核,一個工程下來,管理好的項目部副經理,提拔的概率高一些。
因此,看見其他副經理管轄的工地出問題,難免有些幸災樂禍,畢竟一個項目部內部,人員混雜,沒表麵上那般和諧。
會議室內,麵對徐陽剛的話,每個人的表情都不一,有慶幸、激動、冷笑、淡然及不安。
趙天啟坐在部門負責人的後麵,椅子靠牆放置,麵色緊張、不安。
趙天啟本科畢業前,簽約中鐵三十七局,今天是他來項目部報道的第三十天,正好滿月,處於見習期。
之所以不安,是因為這個承台澆築前的超平工作,是他完成的,說起來,這還是半個月前的事情。
趙天啟所在的項目部,建設的是高鐵工程,自京津城際高鐵運行之後,國內掀起了大興高鐵的時代。
來到項目部之後,趙天啟雖是本科畢業,在技術部甚至在整個項目部,第一學曆都是最高,卻沒有絲毫的施工經驗,隻好虛心的向技術部同事學習,一向謹慎小心。
趙天啟原本以為,自己會安排到現場,幹技術工作,結果卻被分配到沉降小組。
所謂沉降小組,指的是專門負責沉降測量,高鐵與普通鐵路不同,不管是橋梁工程,還是路基涵洞工程,都要定期的對建成的構築物(指澆築好的承台、墩身、涵洞及施工填築好的路基)進行下沉觀測。
因為高鐵對標高要求非常嚴格,兩條鐵軌的誤差,都控製在一毫米之內,才能滿足高速運行的火車。
一旦橋梁的橋墩下沉過大,或是架梁鋪軌後,依舊下沉,對列車的運行,便是致命的安全隱患,勢必影響列車的行駛速度。
因此,對於高鐵,沉降觀測顯得及其重要。
從承台施工完畢,到墩身、架梁完成,整個過程,沉降工作都不能停,直到確定架梁後六個月,確定沉降基本穩定,經過設計院的沉降評估合格之後,才能進行橋上的無砟軌道施工。
直到這個時候,沉降的周期才能放長,一般來說,沉降觀測都是外包,像趙天啟這個項目部,項目部自己專門負責沉降觀測的,屬於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