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華山之巔(1 / 2)

華山地處陝西,北鄰黃河,南依秦嶺,以險峻稱雄於世。 其山勢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素有“華山天下險”之稱。隻山腳下零星分布著幾處農家,周圍幾片農田,山腳樹木稀少,從半山腰處才漸漸人跡稀少,林木繁多起開。此時,天氣已漸深秋,四處草木枯黃,一幅衰敗之象。山裏氣候素來與別處不同,從半山腰開始已漸漸有些積雪,峰頂處更是積雪甚厚。峰頂人跡罕至,此時遍布積雪堅冰,四下鳥蟲皆無,百獸隱匿,更增清冷。

忽一日,山腰處出現一位青衣道人。那道人閑庭信步,沿著山腰緩步而上,步伐並不十分快,每步踏去,卻已身至數丈之外。華山山勢險峻,縱是武功高強之士,疏忽之下亦有跌落深穀之險。那道人卻似是漫步於平地般悠然閑適,片刻間便已身至山頂。

山頂卻有三個人影: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年,兩個須灰白的老人。那少年服飾普通,卻頗為合身,人也頗為俊俏。其中一個老人一張方字臉,粗手大腳,左手卻少了一根手指。身上衣服東一塊西一塊打滿了補丁,卻洗的幹幹淨淨。另一個卻身穿白衣,高眉深目,臉須棕黃。二人相對而坐,神態安詳。那少年卻一臉悲傷,立在二人身旁,拉扯二人手臂,不住大叫:“爸爸,老前輩”。那二人卻並不應答。

那青衣道人走上前去,伸手一探,二人口鼻之內皆無氣息,但身體卻略感溫熱,顯然死去不是太久。那青衣道人躊躇半晌,方緩緩道:“也罷,你二人本該命盡於此,但碰到我也算你們命不該絕。”說罷,對那少年道:“他二人剛死去不久,或可救得一救,你且退後,待我施法。”

那少年此時方打量而去,見那道人腰佩長劍,身著青色道袍,頭上挽個道髻,約二十餘歲。身形並不魁梧,麵貌雖不甚俊俏,看上去卻頗有飄逸之態。少年心下不由暗暗奇道:“人道華佗再世,料想也至多不過救得假死之人。義父和老前輩氣息心跳皆無,你有再高本事,還能起死回生不成?”雖如此想,卻是少年心性,不由得心下驚奇,退到幾丈開外,細細凝神看去,看那道人如何作為。

那青衣道人放平二人,自懷中緩緩取出一個玉瓶,打開塞子,倒出兩枚碧綠色丹藥。那丹藥約拇指蓋大小,通體混元。他臉上不舍之色一閃而逝,輕聲道:“如今功力未複,不然何須如此?”說罷,將手中丹藥與二人服下,隨後又取出一塊玉佩,放於二人頭旁某處。那道人取出朱砂筆,在玉佩旁連畫數筆。筆跡奇異,混不似世間文字。那少年心道:“這道士好生奇怪,怎麼這麼像江湖行騙手段?”他自幼流落街頭,這等手段見的多了,卻多是障眼法,從未見真正本事,是以大是疑惑,麵露詫異道:“難道他真有甚麼神人手段?”

那道人緩緩取出腰佩長劍,劍尖指天,腳踏七星,手中長劍舞動,圍繞二人疾走。那道人身上不時出一道金光,沒入二人身體,二人頭旁。初始並不甚快,後身形漸漸模糊,最後身形終不可辨。初始並無異狀,漸漸風起雲聚,最終天地變色,烏雲蓋日,狂風大作,電閃雷鳴。那少年見此,不由駭然:“那道人是何許人也?真有起死回生之能?郭伯伯這麼厲害,也不過在石上留下手印而已,他竟有呼風喚雨之能?”

他正胡思亂想間,忽聽得“敕”的一聲大喝,不由得胸中氣悶,忍不住吐出一口鮮血。他無暇顧及自己傷勢,忙望去,卻見此時已風住雲散,那二人平躺於地,那道人卻盤膝坐於二人身旁,靜靜不動,看上去與剛才並無二致,隻臉色蒼白了幾分。

那少年忙上前去,問道:“你是何人?我義父與洪老前輩怎樣了?”那道人靜坐半晌,方緩緩起身道:“在下李長青。他二人今日命不該絕,現在已無大礙,休息片刻即好。對了,你叫什麼?”那少年見他二人麵色紅潤,又呼吸平穩,知其所說不假,不由大喜,道:“我叫楊過”那道人從懷中掏出一個瓷瓶,倒出一枚黑色丹藥,向楊過屈指一彈,道:“這枚是造化丹,對內傷有奇效,快服下吧。”

楊過伸手接過丹藥,原地盤膝而坐,仰頭吞下,卻覺那丹藥入口即化,接著一股辛辣之氣流轉全身,後向上直衝百彙,雙眼不由留下淚來。隨即便覺神清氣爽,體內傷勢已去。他一躍而起,大笑道:“多謝李大哥,此藥竟如此神奇?比之我郭伯伯的九花玉露丸竟也好了許多。”

李長青道:“不算什麼好藥,自己閑暇煉製,隻除傷祛疾之效。”說罷,掏出那隻瓷瓶,扔了過去,又道:“你若喜歡,就送你吧。”

楊過神態堅決道:“無功不受祿,如此奇藥,服一顆已是機緣,小弟萬萬不敢貪心!”說罷,便要還回丹藥。

李長青道:“無需客氣,你我相見,即是有緣,況此物與你算是奇藥,與我卻與一般傷藥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