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華國密碼解讀(1)(2 / 3)

“哎呀,你懂什麼,這是一種密碼筒,密碼筒是一種天才的設計。從曆史上來說,它並不真實存在。盡管古人有許多獨創的保密方法,包括使用密碼和可以鎖定的器具。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就使用一種密碼筒,叫做斯巴達。它把信息寫在長布條或長銅條上,隻有把長條纏在大小合適的棒上,使那些字母排列成有序的文本,才能讀出來。國外也有本關於達芬奇密碼的書批評丹布朗說,密碼筒是行不通的,密碼筒小藥瓶裏麵的醋可能溶解不了紙莎,這可能是有道理的。而且,醋有可能把墨汁弄得一團糟。似乎還沒有證據證明那是列奧納多達芬奇發明的器具,倒好象真真正正是丹布朗的發明!”沫沫一口氣說了這麼多,好像是事實一樣,帝凱東卻根本一點也聽不懂,這讓沫沫很受傷。

“你難道沒有看過譬如達芬奇密碼之類的書籍嘛?”沫沫歪著頭用異樣的眼光看著帝凱東有點無奈的問答。

“網絡美女第一大神,我從小學的可是正兒八經的華國文化,那時候學習壓力大,有對這些奇奇異義的事情不感興趣,再說我們所處的環境不同,你讓我去哪裏看這些玩意?”帝凱東徹底被沫沫這個小妮打敗了,這是赤|裸裸的鄙視自己呀,可是自己竟然沒有一點理由反駁。

“咯咯,那我來告訴你好了。”沫沫高興的笑了一聲,原來帝凱東還真不是哇能得,好多東西他不知道呢,看來還是本小姐強大呀!

她的心裏自豪的笑著,看著帝凱東的目光也由開始的仰慕變成了姐姐教小弟|弟一樣,越來越“偉大”了,帝凱東雖然很不爽,但還是耐心的聽著她說道。

可是帝凱東越聽月頭大,根本沒有什麼聯係的兩個字被沫沫放在一塊兒就成了那句話的提示語,本來沒有任何關聯的兩句話被她打亂順序立馬就有了特別的意思……,帝凱東眼光遲鈍的聽她講完還是沒有頭腦。

“好吧,我給你舉例子吧。”沫沫並沒有失去耐心,她覺得自己已經抓住了主線,隻要說服了帝凱東能相信自己讓他和自己一起破譯的話肯定會馬到功成的!

“比如孔子的話‘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它這個"知"字,它實際上是"智"的假借字。比方說,我們這個"智"字很簡單,它是這個畫了一個公尺,就是圓規,圓規我們古代畫圓,這個"口"代表圓,這個"於"代表支出,底下這個是目標符號,我們叫"日",代表目標符號。說一個"智"圓規,可以畫圓也可以量方,這個就叫"智",有智慧的人,就是很聰明的人,很智慧。這個字,我們就演變到今天,後來省掉了這邊這個"於"字,就變成今天的智慧。它在這個"智"上又省掉下邊的目標符號,就叫智慧,知道的意思,我們知識的"知",也是知道的"知",在這裏的話。所以說,人不"智",這個人不聰明,就是有這個朋啊,他不聰明,他不聰明我而不"慍",我又不生氣,所以"慍"字在我們這個字裏頭是加了豎心旁,加了一個"昷"。"昷"在古代是一個日字,你看底下畫了一個器皿把裏邊水曬熱,這個就叫"溫",溫水的"溫",加了豎心就是心裏突然怒火上升了,就是很生氣的話。"我講了半天,他也不明白,不聰明,你也不生氣,不是君子乎嗎?"它實際上是說,孔子說我也不是君子麼,除了我們倆都是君子,這就體現了孔子的這個有教無類的思想。所以在孔子的學生裏有很多,我們說是有三千弟子,其中有七十二賢人,或者七十七個賢人,其中這裏邊就有很有錢的人,比方說我們這個端木賜,叫子貢,就是個有錢人;也有很窮的人,比方說有人叫曹參,他常常吃梨核子,吃飯吃草籽,他家裏很窮。”

沫沫說了這麼長,但是帝凱東還隻是皺著眉頭表示聽不懂,這僅僅是文學方麵的變化而已,與什麼“密碼”有什麼關係?

沫沫為了說服帝凱東繼續說道:“說文解字裏有一段專門解釋這個字,說“禾屬而黏者,也以大暑而穜”,這是個“種”字,“故謂之黍。從禾,雨省聲”。說這個字的造字方法“從禾,雨省聲”。孔子曰:黍可爲酒,禾入水也。凡黍之屬皆從黍。是這麼一個解釋。說這個“黍”字,孔子說可以造酒。饕餮,傳說中龍的第九個兒子,天生隻有一個大頭和一張大嘴,貪食成性,是貪欲的象征。饕餮作為附著在青銅器上的紋樣兒,在殷商時代最為普遍,後來以饕餮為首,蛇為身所組成的龍的形象,成為了中國龍的雛形。在商周時期出土的青銅器和玉器上,這種蛇文化的影子依然依稀可見它在西周的時候,它是一個裝飾圖案,它是裝飾圖案,人們覺得好玩兒,這個饕餮紋,龍佩呀等等。但它到了春秋戰國時候,這社會競爭激烈了,各個部族之間,國家,就一個國家把一個國家吞並了以後,變成一個大國,開始自己就張揚自己的文化,春秋戰國這個時代張揚文化。所以我們在春秋戰國時候也出現了叫造神運動,大規模的造神運動。所以這個裏邊的造神運動,最大的造神運動就是我們創造了一個神,這個神是什麼?就叫禹,大禹的問題。但許慎在說文解字裏講到禹的時候,說禹是一條蛇,是個蛇,他把禹,這是我們說的“禹”,這個“禹”字和這個“禺”字實際上是一個字,在古代是一分為二的實際上。它古代就這樣地畫了一個字,這個畫了一個“首”,又畫了一個“右”字,這就是個“禹”,這就是蛇,所以我畫得再細一點,畫好一點,我們這樣,畫上一條蛇以後,再畫兩個眼睛在這兒,然後畫一個“右”,就是“首”,蛇可以頭很像這樣的動,就是“首”可以這樣去攻擊人,伸頸,彎起脖,可以攻擊人。這個字演變成兩個字,演變一個“禹”,演變一個“禺”。所以這個聞一多就專門講了一篇文章,說大禹是一條蛇,在三十年代的時候,這個“疑古運動”之中,“疑古運動”中,顧頡剛他們提出“疑古運動”,說中國的曆史是層累造成的,後人編造出來的,就是說神話,三皇五帝這個造神,都是編造出來的。這個大禹就是這個時代編造出來的,編的大禹是一條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