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溫微眯著眼,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我隻想問少偉你一句話。”
“請講!”
“你在汝南打算募集多少兵馬,到時領兵前往洛陽會不會去與董卓直接血戰,而不是像現在的諸路勤王兵馬一般隔岸觀火。”陳溫一雙透著精光的雙眼直接盯著袁吉的眼睛問道。
袁吉對視了一眼陳溫,接著移開目光緩緩說道:“我打算在汝南募集一萬人馬。至於會不會直接與那董卓血戰,近南兄認為我這一萬兵馬一定能夠戰勝董卓的十幾萬西涼軍嗎?”
陳溫搖了搖頭,道:“募集一萬兵馬委實太少,也起不了什麼決定的作用,依我看至少要募集三萬餘人。”
袁吉聽罷,兩手一攤,露出一副苦臉:“這兵馬的數量不是問題,關鍵是這三萬多招募而來的兵馬,到時可沒有足夠的衣甲和錢糧供應。雖說我袁家家大業大,可你也知道,這其中並沒有多少屬於我的。再說這招募的兵馬一多,就不好訓練,三萬多人都是新兵,完全等同於一群烏合之眾啊!”說完,袁吉的嘴角卻是露出一絲讓人不易察覺的狡黠的微笑。
陳溫聽了袁吉的訴苦,不由得讚同地點了點頭,沉思片刻之後,好像下定了決心一般,道:“我汝南有精兵一萬,到時可借予你,你再自行招募剩下的兩萬餘人。至於這衣甲錢糧,我汝南府庫出一半,另一半卻是由你自己出,你看可好?”
袁吉聽完陳溫所說之後,興奮地差點要跳起來,不過表麵上還是露出一副很為難的神色來。
陳溫生怕袁吉拒絕,於是忙搬出大義來:“如今乃是大漢多事之秋!天下豪傑英雄莫不出兵討賊為國除害!少偉身為四世三公之後,理應為國效力!你的困難便由你自己想辦法去解決,萬萬不可推拒!”
袁吉見陳溫說得肅然,心中不由得好笑。臉上的為難之色持續了少許,接著很快地轉變為大義凜然:“近南兄說得沒錯,身為大漢的子民理應為大漢殺賊效力。這區區困難如何難得到我袁吉!?不出一月,那剩下的兩萬兵馬吾自當招募齊集,那衣甲錢糧,我也想辦法湊足!”
“壯哉!有少偉兄這句話,溫便放心了!你們袁家在汝南的影響力很大。隻要你一到汝陰,亮起招募義兵的大旗,到時汝南豪傑壯士必會雲集旗下,區區兩萬兵馬不足道哉!至於那錢糧,隻要你到時在汝陰向各家富豪籌借,我想也不是什麼問題!來來來!為祝少偉兄回鄉召集到更多的精兵猛士,我敬你一杯!”陳溫道。
袁吉心中卻是暗笑不已,這陳溫到是替自己安排好了招兵的方法和錢糧的解決之道了。不過這到不用擔心,隻要一到汝陰,不管這精兵還是錢糧都用不著自己操心。
吃罷酒菜,袁吉等人又在陳溫的太守府中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淩晨,在陳溫的送行下,袁吉等人又踏上了回汝陰老家的道路。
一路上馬不停蹄,幾天之後,袁吉等人便來到了汝陰城外。幾年不見,這汝陰城的城牆顯得更加的高大和雄偉。官道上的百姓正在陸陸續續地或是向著汝陰城裏行去,或是背離著汝陰向遠方行去。行走的百姓看到袁吉等人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氣勢時,卻是不由地遠遠躲開。
看著眼前熟悉的城牆,袁吉、陳到和紀靈等人,此刻的心中不由得充滿了激動。馬上就要見到熟悉的人,不知道該怎樣表達多年不見的相思之情。
“走!進城!”袁吉望著遠方的城池,聲音略含興奮。一夾馬腹,當先向汝陰城衝去。身後的陳到和紀靈等人麵露喜色,在聽到袁吉的命令後,不由自主地隨著袁吉向汝陰奔去。
袁吉一眾人等奔到汝陰城門口時,卻是由於心情實在激動,沒有將馬匹拉住下馬。守在城門口的兩名持戈軍士一看,忙將手中戈矛向袁吉等人一指,大喝一聲道:“來人止步,速速下馬!”
被這兩守門軍士一喝,眾人齊將手中韁繩一拉,馬兒“希希律律”,兩腳往上一抬,卻是止住了。四周的百姓一見都不由得大聲喝彩。
見袁吉等人翻身下來,那兩軍士才將手中的戈矛收了起來,其中一軍士對著袁吉大聲喝道:“此乃汝陰城,一律不得騎馬入城。看你等不像本地人,想必是初犯,姑且饒你等一次!”
袁吉聽這守門軍士說罷,不由得輕笑一聲,暗暗點頭讚許。不想身後的紀靈卻是大笑出聲,道:“你說我等是外地人?哈哈,我告訴你,其實我們本就是這汝陰人啊!”
說完,紀靈還上前一步,抬起手來,準備拍拍那守門軍士,沒想到那守門軍士躲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