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嶽家溝(1 / 2)

1999年五月九日,剛剛立夏不過兩三天時間,天氣就已經上升了不少,雖說隻有二十七八度而已,可在最近幾年都是絕無僅有的事情,往年

七八月份的時候也沒有這麼高的溫度。

嶽家溝在附近幾個村子中算是比較小的村子,全村也隻有四五十戶人家,跟一旁的孫橋村比起來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夠。

嶽家溝村雖然村子不大,可發生的故事卻不少。

村子裏茂密的樹木,倒是讓人感到一些涼爽。

在村子的最北邊第三戶就是嶽夢陽家。

夢陽家原本有三間土坯房子,因為家門口不遠就是一條寬度大約四五的小河,去年八九月份的時候又發大水了,洪水直接就灌近房子裏,因為年久失休,結果原本三間土坯房變成了兩間,另外一間倒了。

剩下的兩間土坯房搖搖欲墜,如果不是在房子後麵用幾塊木頭頂住,很有可能已經倒下去了。

整個嶽家溝也隻有夢陽家的房子是土坯房,其他人家再不濟也有幾塊磚頭。

在院子裏還有一間豬圈,豬圈裏養著一頭豬崽子,這頭豬崽子剛剛買回來沒有幾天時間,很顯然小家夥離開母親後,進入這個新的環境還不太適應,在豬圈裏麵哼哼唧唧。

而豬圈一幫還有一間鴨舍,說是鴨舍其實就是用籬笆圍住的一個小棚而已,裏麵養著五隻鴨子和八隻老母雞。

嶽夢陽在廚房裏麵燒火,家裏的土灶還是父親生前做的,大鍋裏麵煮這十幾斤紅薯,農村裏麵的土灶大鍋,一鍋足夠做十來個人飯。

鍋裏下麵煮著紅薯,而上麵則是蒸的雜糧饅頭,村子裏還沒有幾家能吃的起白麵饅頭,這幾年的時間每年都發大水,莊稼的收成非常少,在加上還有農業稅要交,家家戶戶平常都吃這種雜糧饅頭。

夢陽往土灶裏麵了一些木柴,從廚房出來,母親此時手裏拿著一個化肥袋子,坐在壓水井邊上,用抹布認真的清洗,額頭上已經全是汗水。

看著母親瘦小的身影,憔悴的麵容,夢陽知道一定是昨晚幫花蓮嬸子織布到很晚才回來,心裏有點不是滋味。

母親雖然隻有四十歲的年紀,可已經有很多白頭發了。

夢陽從廚房出來,來到母親張英跟前,看著母親手裏的化肥袋子,說道:“娘,你洗這東西幹什麼啊?,娘,你先到屋子裏歇會,我來洗吧”。

張英回頭看著一眼兒子,露出慈祥的笑容,連連擺手說道:“行了,不用你洗,你快點收拾一下東西,等下還要去上學呢”。

“娘,你洗這東西幹什麼啊”。

“這化肥袋子是你二爺爺昨天給我們的,洗幹淨之後可以給你用,這比麻袋要好的多,也幹淨的多,等會你就用這個來裝幹糧”。

聽完母親的解釋,夢陽也明白了,因為學校在鎮上,距離家裏很遠,足足有十五裏的距離,也沒有什麼代步工具,有的人家有一輛自行車,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夢陽每個星期就回來一次,而今天是周日,看了看日頭應該已經是下午四點多了。

因為距離學校遠,每個星期隻能回來一次,所以要帶上一些幹糧,基本上學校所以的學生都是這種情況。

其實學校裏麵也有食堂,可說是食堂可連做飯的人都沒有,隻有七八個土灶,這是給學生準備的,學生自己準備幹糧食物,可以在食堂裏熱一熱。

夢陽知道母親張英的脾氣,也沒說什麼,轉身回到屋子裏,開始收拾東西。

其實也沒什麼可收拾的,帶上幾件換洗衣服也就可以了。

夢陽來到屋子裏,抬頭看了看,從屋頂上射下幾束陽光進來,房子顯然已經不能住人了,一到下雨天屋子裏比外麵下的還要大,外麵下小雨屋子裏下中雨。

因為漏雨的原因,屋裏裏一直非常潮濕,還有一股發黴的起飛,記得去年的時候,一直下雨,後來雨停之後,天氣開始放晴,門上和房梁上麵長了一些蘑菇和木耳,連夢陽睡得那張床也不例外,這些蘑菇和木耳都有毒,也不能吃。

而屋裏地麵一直都是濕濕的,有的時候一腳踩下去,就會出現一個很深的腳印。

因為長期住著這樣的房子,母親也染上了風濕,一到刮風下雨就會犯病。

這樣的房子,夢陽和母親已經住了很多年了,中間二爺爺也找人來幫忙修了一下,可畢竟是看房子,修了之後過不了多了,又會出現新的問題。

屋子裏也沒有什麼家具,兩張木床和一張小桌子,還有三個板凳。

小桌子還是二爺爺給的,二爺爺跟夢陽家沒有血緣關係,卻對張英娘倆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