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元年, 這一年, 四爺46歲。 章節更新最快
初登帝位的四爺,同樣麵臨跟前世一樣的困境,國庫空虛,各省頻頻上奏折奏銷錢糧積弊太多,四爺在年前將一眾後妃們大封了後。
又將在京的所有皇子阿哥們分別封了‘親王爵’。
再命原廢太子, 也就是現在的純親王,八爺廉親王, 十三阿哥怡賢親王胤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總理事務。
再分別將已經成年的弘晞封為太子, 弘暉,弘昭,弘旭,弘時全部封了親王爵。
至於沒有成年的弘曆,弘晝則分別封了貝勒。
將伊路所出的蘇伊爾哈,還有初陽分別封了清朝最高等級的‘哈倫’固倫公主, 以及‘初陽’固倫公主;
至於李氏所出的紫嫣,則封了和碩懷洛公主。
接著不過剛出了正月, 就連頒布十一道諭旨,訓諭督撫以下等官。
再將各省設會考府, 目的就是解決剛登基時, 各省上書的前糧積弊的問題。
然後再下了一道禁止上三旗大臣, 侍衛,官員等在諸王門下行走等命令。
再加上這輩子的重生的四爺,到底先有穿越的原廢太子愛新覺羅胤乃, 重生的八爺內外相幫。
以及馬奇,隆科多,還有前世最富有的九爺,十爺,也就是八.爺.黨的瓦解倒向他。
所以這世即使後麵在西北打仗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再次帶著十萬兵馬兵臨城下的時候。
依然被後麵一起打仗的弘昭,還有年羹堯,以及原太子愛新覺羅胤乃,八爺等人的內外夾擊下,很快就將他手上的兵權收了。
四爺到底沒有做的太絕,隻是將他手上的兵權收了後。
便封了個光領俸祿沒有實權的親王爵給十四阿哥,便讓他去給康熙守靈去了。
至於這世的德妃,最終還是伊路幫了四爺一把,直接對德妃改了記憶。
重新改了她對四爺的看法,再將她對十四爺的偏愛,調動了三分之一過來到四爺這邊。
雖然最終伊路受傷反噬挺大,不過索性還是樂觀的。
德妃對四爺雖然還是有兩分偏見,可最終還是默默的認可了四爺的登基,隻默默的自請以後不管後宮事。
從此每年花費半年的時間在五台山清修,隻為四爺跟十四爺以及愛新覺羅後代子孫們祈福,也算是個皆大歡喜的局麵。
而在朝堂上,因著康熙晚年,朝堂上各州各府,私下買賣官爵的問題很是猖獗。
四爺登基後,對買賣官爵以及私下草菅人命的所有官場黑暗深惡痛絕。
在雍正元年陝西北邊無人鎮守,弘昭自請守衛西北,四爺親封弘昭為西北大將軍,親自帶領十萬兵馬重新鎮守邊疆。
而至於貪官汙泥,四爺則親賜了聖旨給已經封了‘太子’的弘晞全權負責。
鋪助人員則是跟伊路還有著姻親關係的原廢太子,純親王胤乃,以及廉親王八爺,三位朝堂上最具有權勢的人出動去管這塊。
至於地方上,因為官紳霸占土地,農民稅收比重大,又加上這幾年自然災害等,很多大麵積難民增加移向京城。
一個經濟則影響一個國運,這時候的四爺,一時找不到何人去處理這事。
後麵還是今年不過十一歲的弘曆,主動請旨負責,四爺則親封為欽差大臣,命一心想表現的九爺,十爺。
幾人共同去搞土地改革,農秧試點改革,則將強權沒收官紳土地,朝廷再以補貼的形式,全部沒收後,實行按人丁。
也就是按每戶人家的人口數,實行‘攤丁入畝’政策,同時宣布取消儒戶、宦戶,限製紳衿特權,使無論貧富力役負擔比較合理。
同時,為了解決人口日益增長所需糧食問題,更加嚴格地執行傳統的重農抑末方針。
鼓勵墾荒,強調糧食生產,反對種植經濟作物,並反對開礦和發展手工業。
另外,針對清朝曆年影響農民的‘水患問題’,四爺則親封了今年十九歲的弘旭,和他最大的左膀右臂十三爺,兩人共同興修水利。
除治理黃河、修築浙江海塘外,命怡親王允祥在直隸開展營田水利,在寧夏修築和疏浚水渠。
與此同時,實行社會改革。
下令削除山西、陝西樂籍,並命其他賤籍也照此辦理。
這樣一係列安排下來,取得的成果是可觀的。
後來浙江紹興惰民、安徽徽州“伴當”、寧國世仆、廣東疍戶、江蘇常熟丐戶相繼開豁為良,從而打擊了殘存的蓄奴製度,對社會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而至於朝堂上,欠了曆年的賦稅虧空與積欠這個老大難問題。
四爺這次是直接把田文鏡、鄂爾泰等封疆大吏樹立為官僚的楷模,以澄清吏治。
後麵又再次命此時的太子,愛新覺羅弘晞,直接接手查出從康熙五十一年,至雍正元年開始的,所有積欠稅收一千多萬兩白銀。
由於一係列的用人和理財有方,不過雍正二年中期開始。
整個雍正時期就進入了清朝最富庶的階段,國庫存銀就從原來不足八百萬兩達到六千萬兩之多。
當然,也因著這次雍正登基後,有著‘懲治貪官’,以及‘追收官銀’的兩大頂級功勞的光環下,弘晞則徹底坐穩了大清的‘皇太子’這一角色。
隻是這一過程,看似麵上有原廢太子純親王胤乃,以及八爺廉親王的鼎力支持下,走的挺簡單輕鬆。
但到底改革涉及太多頂級貴族,和朝堂上頂級官員們的利益,前期的改革和追繳官銀走得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