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色的天空掠過一道刺眼虹光,緊接著,楊希山駕著一道劍光急嘯而過。劍光所過之處劍波蕩漾,散發出一道道肉眼可見的粼光,從地上看去好似天河中劃過了一葉扁舟,微波宛轉瞬間即逝。
楊希山穿著一領紫色錦衣,右衽處斜插著一柄半尺長的金色小劍。一頭長發極其隨意地披落雙肩,縷縷烏絲在急速流動的罡風中肆意發散,宛如一柄柄張而不發的飛劍。
“三劍法師”楊希山無疑是道門真傳弟子中的翹楚。他七歲時就上了堯山,被當代符宗首座林湛林真人收為弟子,十三歲開辟心穀,二十五歲就修成金丹,一舉打破當時道門最年輕金丹修士的記錄—比起劍宗歸雲劍仙的二十六歲結丹還要早了一年之多!天賦之高簡直冠絕道門六宗,幾可與五百年前羽化的太一天尊比肩。
徒弟有出息了,做師傅的當然與有榮焉。林真人喜不自勝,特地賜下他當年行走江湖時慣用的飛驪劍給好徒兒護身。這柄飛驪劍長二尺八寸,通體銀光熠熠,每日裏需用真氣仔細溫養半個時辰。但凡出鞘時,劍氣縱橫,銀光流轉,漫天劍影閃地敵人眼花繚亂,還未開打就已先勝了氣勢。當年這柄飛驪劍隨著林真人一道斬妖除魔,不但受他真氣滋潤多年況且還飲了不少金丹老妖的精血。時至今日,銀劍飛驪早已非普通飛劍可以相媲美,論其威能足以名列符宗前十。
楊希山結成金丹後按慣例被委派下山遊曆,他是天縱之才,一向眼高於頂,誓要與太一天尊、歸雲劍仙比擬的人物。下山不到三年獲妖丹七粒,收集化形大妖精血四十九滴,其餘天材地寶更是不可勝數。一時之間中州群妖談楊色變,符宗的聲望更是如日中天。沒多久,他又北赴五台山器宗,求得當時器宗三位神遊境匠師一起出手,耗費半年之久練成一把半尺長的金色符劍。這柄金色小劍其貌不揚,威力卻足以令人瞠目結舌,就連器宗首座吳罡也不得不承認此劍乃是他鑄器生涯中難得的佳作。劍速極快不說,更妙在煉製當初融入了一縷符宗首座林湛的小念頭,每每遭受攻擊之時便會自行護主。更難得的是加入了七粒妖丹精華,承載力大大增強。一旦真氣輸入,瞬間一化十,十化百足足一百道金色鴻光遍布周身,尋常法器絕對難以近身毫厘。楊希山愛極了這柄金色符劍,取了個十分貼切的名字—金鴻。
楊希山得到第三把劍那純粹是因為一個意外。三十二歲那年,劍宗真傳弟子虞子虛找上了堯山—他是當時劍宗弟子中最出類拔萃的劍修。
“拔你的劍”他說。
天之驕子之間的比試向來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有這一句顯然就已經足夠。
那一場鬥劍足足持續了一天零一個時辰,玉皇極頂的八大秀景無端地被毀去了六個,隻剩下朝陽和落日尚可一看。劍宗的虞子虛當時已修成金丹近二十年,離神遊境也隻有一步之遙,他憑借深厚的修為和豐富的比鬥經曆險勝半招。
據當時有幸觀戰的人說,兩人先是比拚最為基礎的道祖無量劍法,招式拆盡後又開始鬥劍,等到了後來楊希山祭出天目符後六識敏銳異於常人,心神反應都遠勝虞子虛,已然勝券在握。眼看險象環生之際,虞子虛賣了個破綻引地楊希山持劍來刺,回頭卻突然張開嘴巴一連吐出了三柄寸許長的小劍。饒是楊希山變招及時,猝不及防之下,這三柄“口中飛劍”仍是刺穿了他的左腿,於是當場落敗。
無論真相如何,自那以後楊希山便又多了一柄兩寸長的黃色小劍含沙,日夜存放丹田溫養,不出則已,劍出則必要見血。
憑著飛驪、金鴻、含沙三劍和符宗真傳符術,“三劍法師”楊希山多年來闖下了諾大的名聲。即便是去年修成神遊境的劍修虞子虛也不得不承認,倘若假以時日楊希山的成就必然在他之上。
這是元熙八年,天啟帝攻破六國後的第八年。北方的幽、冀、並三州尚在大燕國手裏,西北涼州的馬家軍也不尊王令。即使如此,三分天下大梁也已得其二,鯨吞天下之勢已成,國勢如日中天。
楊希山七歲就上了堯山,那正是諸國戰亂最勝的時候。他才不關心天下形勢,任憑你天啟帝姚崇華武功蓋世,到頭來降妖除魔、守衛南嶺關還不得照樣依仗道門鼎力相助?眼下最要緊的當然還是抓捕那隻結丹的三尾狐狸。
自從八百年前太一天尊號召道門在十萬大山北麓建了南嶺關後,真正修為高深的積年老妖大多都被驅趕進了十萬大山,偶爾有氣運夠好的零散小妖結成金丹,在六大道門的四處追捕之下也已經難成氣候。
這三尾狐乃是北方陰山新晉的結丹大妖,修為不甚高深,逃命卻是頂尖高手。楊希山不眠不休地追了兩天一夜,從北方陰山追到東北長白山,又從長白山直追到了中州地界,卻仍然連她的一根毫毛都沒碰到。五十丈……不,四十丈就夠了,隻要接近三尾狐四十丈以內,楊希山就有把握一劍將她超度。他苦練空空劍法已有二十多個寒暑,尤其是第七式“蕩空劍”早已練地爐火純青,哪怕是三丈外的一隻蚊子的翅膀他也能眼睛都不眨一下就刺下來。然而這狐妖確實遁法高明,始終遊離在他六十丈距離開外,讓他看得到卻又夠不著,三條毛茸茸的狐尾不時還左右擺動,仿佛是在嘲笑又像是在挑釁。嘿!這可真叫人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