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洪武無暇顧 太宗定安南(1 / 3)

唐僧師徒們離開寶象國,又見一山擋路。三藏現在見了山都怕的要命了,猴兒還是沒改毛病,還給師傅上了一課。唐僧現在顧不上教訓猴兒,隻得樂以忘憂,現在還不好意翻臉。碰見個日值功曹變化的樵子(此人映射的明朝人物,應該是弘文館學士羅複仁。羅複仁乃1306-1371年人,起初是陳友諒的翰林編修,卻看不上陳友諒的為人。朱元璋攻打九江的時候,羅複仁便毅然歸順老朱,被任命為中書諮議。朱元璋做了吳王後,羅複仁做了國子助教,出謀劃策甚多。攻打武昌的時候,很長時間難以破城。老羅便前去勸降陳理,在武昌城下大哭不已。陳理就責問他為何反叛陳家,羅複仁說,“現在明軍大兵壓境,如果還是拒不投降的話,滿城百姓極有可能遭殃,他們何罪?現在你要是趕緊歸順,陳家一門性命可保。”於是陳理便采納投誠大明。老羅是個耿直的真正儒臣,曾經力勸闊闊帖木兒歸順,雖然闊闊帖木兒沒有依從建議,但是也為老羅的人品和學問所折服,就唯獨沒有扣留傷害其。1368年大明剛剛建立不久,羅複仁出使安南,陳述利害,使得安南國王歸還了侵占中國的部分領土。1370年,和劉基一樣,做了弘文館學士兼翰林院編修。為官甚是清廉,就連朱元璋也讚許不已,《明史》對其也是大加褒揚。該年請求退休,朱元璋賜物品命其歸家。不久,老朱又將其請至南京,看老羅實在身體年老健康不佳,於是三個月後送其歸養。1371年四月,羅複仁病逝於家。日值功曹者,乃翰林學士也)正在坡前伐朽柴,告知此山有一夥毒魔狠怪,專吃你東來西去的人哩。

果然長老聞言,魂飛魄散,戰兢兢坐不穩雕鞍。原來這裏是平頂山,山中有一洞,名喚蓮花洞。洞裏有兩個魔頭,他畫影圖形,要捉和尚;抄名訪姓,要吃唐僧。

孫悟空以心問心,盤算著鼓搗八戒先去試探妖怪虛實。這裏的以心問心,一語雙關,其實是猴兒的心早早已然變異,成了本心和形心了,這本心和形心還都有賢愚善惡。老吳繼續在為後來的故事情節(尤其是真假美猴王那一段),加以鋪墊。

唐僧八戒上當了,老豬就興衝衝去了。行者在旁,忍不住嘻嘻冷笑。長老很快已然醒悟,便罵潑猴,兄弟們全無愛憐之意,常懷嫉妒之心。這唐僧其實啥都明白,但仍是偏愛護短八戒。老豬偷懶被拆穿,但有唐僧維護,隻好二次出發。沙僧這個時候,又不說話了,明顯對猴兒又有了意見,你能折騰豬,就會收拾某啊。許多人嘛,就是這樣子的,用得著的時候是寶,用不到了那就是草。

平頂山蓮花洞裏兩妖,一喚金角大王,一喚銀角大王。從金角大王的話裏知道,最早認為唐僧乃金蟬長老臨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泄,吃了唐僧肉延壽長生的謠言是來自天上。銀角大王也道,“若是吃了他肉就可以延壽長生,我們打什麼坐,立什麼功,煉什麼龍與虎,配什麼雌與雄?隻該吃他去了。等我去拿他來。”果然,這個說法對妖怪的吸引力相當大啊。

看來這倆妖怪是從天上下來的,金角還記得唐僧等人的模樣,曾將他師徒畫影圖形,名字對應。這裏是有點古怪的,至少八戒、沙僧、唐僧現在的模樣,按說他是不清楚的。從上回的故事,我們知道了這個圖形姓名,其實是奎木狼給畫的,老君卻是轉交給倆童子,但銀角事先並不知道。這兄弟倆之間也存在矛盾的,或是隔閡,其實是老君故意讓這倆相互監督的。說明,這個平頂山決計有貓膩。太上老君絕非派了這倆童子來遊山玩水的;而且就算老官後來說了,是觀音求了他好幾次,才這麼幹的。真要是那麼簡單的話,那金銀角齊心合力,給唐僧師徒以種種考驗豈不是更好?

肯定有看官要說了,天上一日,人間一年的,但不管怎麼算,時間上都無法精確對應上,那很多妖怪是多年前就下界了,甚至都有了後代的。奎木狼畫的圖像,這個說法嚴格來說是也講不太通的。

要按照書中的表麵說法,自然是這樣的。但是老吳早有盤算,一個是如來說了,西洲不知年月;一個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含糊人們的視線注意力,需要自己去體會的。要不然,這書能公開現世麼?非給真封禁了不可啊。老吳的書,真真假假漏洞百出自相矛盾顛三倒四的,要是都相信或是不相信,都得讓老吳給折騰個崩潰。

西遊記這本書之所以沒有被封禁,原因很多,萬曆顧不上看,看了也得讓內閣大臣給忽悠過去的;內閣大員心裏清楚這書是李春芳前輩校對的,就算不滿,也得給仙逝的老人個麵子的,就當眼不見心為淨罷了。書商樂於賺錢啊;百姓有個精神解悶呀。

銀角巡山,根據圖形就給逮住八戒了,老豬的肉沒有大用啊,但可以鹽醃了,天陰下酒吃。還去抓唐僧,出個主意,讓小妖回去,但不許報與大王知道。若是驚動了他,必然走了風訊,敗了我計策。我自有個神通變化,可以拿他。搖身一變,變做個年老的道者,等唐僧過來。

這裏一看,果然倆妖怪之間也有競爭存在矛盾的,銀角是知道金角本意不想抓唐僧的。後來就會知道其實是老君故意在他倆間製造矛盾的,不能太齊心了,否則合起夥來私藏些好東西咋辦?

銀角大王唬弄唐僧讓猴兒背自己,行者調侃道,“你既怕虎狼,怎麼不念《北鬥經》?”三藏正然上馬,聞得此言,罵道,“這個潑猴!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馱他馱兒便罷了,且講什麼北鬥經南鬥經!”行者聞言道,“這廝造化哩!我那師父是個慈悲好善之人,又有些外好裏槎。我待不馱你,他就怪我。”孫悟空對師傅還是不太了解啊,想得過於簡單了些。老吳順便還扯了佛經跟道教的東南西北鬥經,都是消災解厄勸人行善什麼的。

結果妖怪用須彌山,峨眉山還有泰山給鎮壓住了孫悟空,順便將唐僧沙僧也給抓走了。

倆妖怪還派了精細鬼、伶俐蟲二個笨蛋兒去,給了紫金紅葫蘆還有羊脂玉淨瓶,不想守護神們已然揪了山神土地救下了行者,悟空知道了土地山神不怕老孫,卻怕妖怪!那大聖正感歎間,感歎嘛呢?這天上神仙下凡,比猴兒折騰的還狠啊。看看史料記載,就明白了,朱元璋當年也曾發出類似的感慨。

精細鬼伶俐蟲此時來了,行者變個道人,將倆妖絆個跟頭。那怪問猴兒怎麼睡在這裏,絆我一跌?行者道,“小道童見我這老道人,要跌一跌兒做見麵錢。”那妖道,“我大王見麵錢隻要幾兩銀子,你怎麼跌一跌兒做見麵錢?”這金銀角大王是收見麵錢的,肯定這幾年搞了不少,但是這錢哪去了?而且,這倆大王肯定是見了外人過山收錢,自己手下的小妖也要交錢的,幾年下來,少說上萬兩銀子的。

猴兒用尾上毫毛變做一個一尺七寸長的大紫金紅葫蘆,號稱能裝天。玉帝都傻眼了,裝天?猴兒你就裝蒜吧。不想哪吒一心要幫助猴子啊,“萬歲,天也裝得。”玉帝道,“天怎樣裝?”

是啊,這不是胡扯嗎?玉帝都知道是胡扯的。哪吒的意思是裝天雖然不現實,但隻要能騙人信了能裝天就行啊。那精細鬼交了葫蘆,伶俐蟲拿出淨瓶,一齊兒遞與行者。

(此時的哪吒,應該仍依舊是映射了李世昌,李思齊的小兒子。他在1374年做了朱元璋禁衛軍中的金吾衛指揮同知,其時尚不到20歲,從三品官銜。或許,李世昌曾經在1371年的時候,16歲左右就已經從軍攻打四川。從西遊記一書來看,哪吒的“外號”是元神,看來這個李世昌肯定有不少故事,但是其曆史記載卻極少。有可能是在靖難之役中,李世昌和朱棣對敵,後來戰死或被殺,其事跡遂被明太宗給刪除了罷。)

伶俐蟲不久知道被騙了,完了,大王怪罪咋辦?跑吧。精細鬼道,“不要走,還回去。二大王平日看你甚好,我推一句兒在你身上。他若肯將就,留得性命,說不過,就打死,還在此間,莫弄得兩頭不著,去來去來!”那怪還知道商議好了,回去交代。

行者變作蒼蠅兒跟著小妖。你道他既變了蒼蠅,那騙來的寶貝卻放在何處?他還帶在身上。帶在身上啊,蒼蠅不過豆粒大小,如何容得?原來他那寶貝,與他金箍棒相同,叫做如意佛寶,隨身變化,可以大,可以小,故身上亦可容得。

估計佛教道教能看懂的人物們看到這裏,都要發狂了。老吳太壞了,損人有術防不勝防啊。嘛叫如意佛寶,其實就是錢或者生錢的寶貝啊。

小妖回報,倆大王雖然暴怒,但沒收拾他們。為嘛,至少道教人家唬弄人的玩意兒太多了,並不太在乎一兩個啊。就讓叫那常隨的伴當巴山虎、倚海龍去請老奶奶處,多多拜上,說請吃唐僧肉哩。就著帶幌金繩來,要拿孫行者。

大聖打死倆為虎作倀的伴當,變作他們模樣,再去騙老奶奶去,你騙我騙大家騙。到了地方,猴兒還不敢進去,隻在二門外仵著臉,脫脫的哭起來。隻為想起唐僧取經的苦惱,他就淚出痛腸,放眼便哭。我為人做了一場好漢,止拜了三個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觀音,兩界山師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為他使碎六葉連肝肺,用盡三毛七孔心。一卷經能值幾何?今日卻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風訊。苦啊!算來隻為師父受困,故使我受辱於人!

老吳寫的西遊記,指東打西,南轅北轍的,反正就是折騰讀者,讓你猜來讓他找。這孫大聖什麼時候“西天拜佛祖”的,書中第五十二回明確說了,猴兒來到靈山,卻是“初來貴地”,並“低頭禮拜”如來,竟然沒有說“跪拜”。真正孫大聖跪拜佛祖的時候,是在第五十八回,孫行者和所謂的“六耳獼猴”來到靈山,“跪於佛祖之前”。那麼現在呢,才是西遊記第三十四回呀。而且,猴兒最先拜的是須菩提祖師,後來是唐僧和觀音。很多地方矛盾的很,最合理的解釋就是,須菩提祖師就是如來所變。還能分析出來,五行山下被鎮壓前後的齊天大聖,絕非映射的同一人,所以孫悟空肯定是至少三位明朝皇帝的隱指對象。

然而一個疑問就冒出來了,如來所化的須菩提祖師隱指的到底是誰?或許1344-1352年皇覺寺的方丈,有那麼一點影子的存在,但也談不上靈魂在內。皇覺寺在1352年已經被戰火所毀,朱元璋做了吳王後,將其遺址區域改為明皇陵,是老朱父母的陵寢;老朱登基後在明皇陵不遠處修建了大龍興寺,以示紀念皇覺寺。但是皇覺寺方丈其人史載不詳,難以考證。

須菩提祖師是個難以考證的謎團,他映射的肯定不是一個人,而是好幾個僧人、道士或者儒家學者。

在西遊記原著裏麵,還有一段話寫得十分有意味,猴兒在哭的時候,作者評價到,“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況先哄了他的寶貝,又打殺他的小妖,卻為何而哭?他當時曾下九鼎油鍋,就煠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點淚兒,隻為想起唐僧取經的苦惱,他就淚出痛腸,放眼便哭”。

這是什麼意思?十分不好理解,恍惚的理解為,這是在講述朱祁鈺的故事。啥叫九鼎油鍋,還在裏麵煠了七八日?明代宗在1449年農曆九月-1457年正月,做了7年多的皇帝,恰好就對應了“天上一日、人間一年”。九鼎者,中華正統帝位也;油鍋者,在其內煎熬也。朱祁鈺的皇帝生涯就是一種煎熬,他不是自己父親欽定的太子繼位,也不是哥哥朱祁鎮所立。景泰帝是孫太後和大臣們給迫於形勢擁立的,名不太正,言自然不順。孫太後的偏心、諸多大臣的瞧不起等等,好在有於謙等人的幫襯,朱祁鈺還是堅持了七八年。1457年正月的南宮之變,病中的景泰帝被推翻,於二月初被廢,中旬離奇死亡。

朱祁鈺雖然性格軟弱,但是也很堅強。在困苦麵前,不肯流淚一滴。那麼有什麼能真正摧垮這個帝王呢?就是他的後代問題,唯一的兒子朱見濟,是他最大的希冀。朱見濟,出生於1448年。1452年,朱祁鈺很正常的產生了私心,決定給自己兒子創造條件,以便其日後能偶登基。因為此時的太子,卻是侄子朱見深。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是孫太後在1449年設立,比朱祁鈺登基早了一些日子。朱祁鈺要想滿足心願,哪有那麼容易啊?

明代宗第一步就是先要和皇後汪氏商議,汪氏考慮的足夠深遠,便沒有達成一致,乃決心廢後;下一步就是爭取太監金英的認同,但是始終未果。於是,找個錯兒,將金英打入牢獄。

孫太後、太上皇是名義上最大的障礙,但是隻要群臣擁護,他們又算得了什麼呢?當初自己能夠登基,就是於謙等人倡議之下,孫太後也隻好同意的。那麼,在此時的重臣中,兵部尚書於謙、首輔陳循和禮部尚書胡瀅就成了必須要爭取的對象。隻要他們三個同意,別人肯定順杆兒爬。

於謙沒任何問題;陳循大器晚成還是朱祁鈺給提拔成首輔的,雖然其為人耿直,但也頗通人情,讓於謙給說和一下,也就成了;但是胡瀅不一樣,這個家夥是永樂、宣德、正統年間的近臣。景泰帝和胡瀅沒有什麼恩情可言,而且胡瀅為人圓滑聰黠,肯定於謙和陳循說服不了人家。

那就隻能自己親自出馬,為了兒子朱見濟,朱祁鈺肯定和胡瀅促膝長談,但是沒有什麼效果。明代宗苦惱上來,不由得泣不成聲。胡瀅雖然也勸說,但是仍然不肯鬆嘴。景泰帝必然是沒了辦法,采取了很屈辱的方式,方才打動了胡瀅。這就是孫悟空在九尾妖狐洞府前的流淚原因,可憐天下父母心。朱祁鈺不但是大明的皇帝,還是朱見濟的生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