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今晚靈泉寺住持大師父虛真在大雄寶殿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抬頭看的天空,在這滿月的光裏,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星辰都亮了起來,小和尚們的吵鬧也聽不見了。有僧人在守夜巡邏,嘰嘰歪歪念經。大師父悄悄掀開蒲團,取出一本《民間故事合集》仔細翻閱。
故事精彩絕倫,看的大師父滿心歡喜。
“好!好!和尚談不得戀愛,你們妖精也談不得。”大師父心滿意足藏好書,欲回禪房休息,不想腿麻一個趔趄,嗑在木魚上,歪在一邊。
巡寺的僧人幾次走過大雄寶殿前,見屋內燈火微微,不禁感歎,到底是主持大師父,佛前侍奉,勤耕不輟。想來極樂天路上,大師父也走得比別人快些吧。
大雄寶殿內亮光忽閃,似乎在呼應他的猜想。
巡寺僧人心中疑慮,這光不像是燭火,難道……佛祖顯靈了?他疾步上前敲門,未有人應,宣了個佛號,道一聲驚擾,輕輕推門一看,大師父歪在地上,麵帶微笑,沒有聲息。
上前小心翼翼試了試鼻息,巡寺僧人哭喪著臉:“主持、主持圓寂了!”
“主持大師父,圓寂了!”
“主持大師父,圓寂了——”
山寺鍾鳴,禪院震動,僧人們忍著悲切,心有不舍,齊聚大雄寶殿,為主持大師父念經超度,他早登極樂。山下的百姓聽聞噩耗,一個個攜老扶幼趕來,送主持大師父最後一程。眾人都道靈泉寺的圓通大師是個好人,可為什麼偏偏好人不長命呢?
一時間靈泉山上人人不得歡顏,超度念經聲響徹不斷,連對麵山的淨水庵也為大師父擺了超度壇,清慧師太領眾弟子為虛真大師念了九九八十一日《無量壽經》。由此足見,虛真大師不僅造福百姓,更是在同行中有著一定的地位與口碑。
可歎,一代大師就這麼去了。
寶殿中五米高如來佛垂眉低目,嘴角含笑,不知人間事。
不知不覺一個多月過去了,清泉寺漸漸恢複了平靜,新主持帶領眾人遵循舊製,每次晨鍾暮鼓,念經修行,日如一日。晚間,做過功課,眾僧人往禪房去休息。
有個新來的小和尚,嫌禪房悶熱,人多不透氣,於是拽上了一位師兄往後山走。這小和尚與別人不同,他既不是家中窮到吃不起飯了,厚臉皮來當和尚混飯吃的,也不是一心向佛,隻求在佛教知識的海洋中遨遊的。
他乃是山下二百裏外一大戶人家的子弟,那戶主三十幾歲才有了這麼個兒子,一家人寶貝得很。這孩子自小體弱,兩災三病長有。虛真大師下山遊曆之時,聽說了此情況,上門直言此子命薄福淺,要當幾年和尚,化去前世的孽債,才能平安一生。
如今送到寺中有三個月了,這孩子再也沒生過病。這大戶逢人誇虛真大師,又惹不少受大師父恩惠的老頭老太們落淚。
此刻這孩子正與師兄在後山乘涼,心裏卻想,大師父就是想騙他家的香油錢吧!從前有傭人幫他穿衣,哄他吃飯,自從上了山,不僅天天吃素,還要砍柴、擔水、敲鍾,遲早要累出病來!
不如……明天讓師兄幫我挑水?他從懷裏掏出一包零食,花生、瓜子、話梅糖,遞到師兄麵前,嬉皮笑臉道:“師兄,我家人從山下帶的,特地拿到此處與你享用。”
這師兄大和尚早明白他的套路,東西接過手哢吧哢吧大口嚼了,卻隻說些月明風清好涼快的屁話。
小和尚心想,到底徒從師形,跟大師父不要臉的樣子一樣一樣的。他燦爛一笑,又諂媚道:“師兄,話梅好吃吧?師弟就隻得了這麼點,可全都給你了。”
“好吃。”哢吧哢吧哢吧。
“師兄,我的好師兄!師弟這幾日頭疼腦熱的毛病又犯了,你看……”
“頭疼腦熱多吃話梅啊。”大和尚抓了一個塞他嘴裏,又連忙岔開話題道,“我們山上也有好多梅子,每年前主持都帶上大家做好幾十斤,聽說最是醒腦開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