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精神氣。
這裏的百姓並沒有受到幹旱的折磨,即使同樣缺少降水,但每個人都活得很有朝氣。
這很奇怪,要是他沒有記錯,鄭國渠就算是通水,也隻能挽救之後的夏種,上一波糧食受到了影響,絕對不可能讓秦國在征收賦稅的前提下將百姓養得很好。
而秦法規定,不因為天氣原因減少賦稅,莫非是有了什麼別的改變?
他隨意找一個看上去挺好說話的老農提問,那人看見韓非的打扮當時了然地點點頭道:“可是因為招賢令來的別國學子?”
韓非點頭稱是。
雖然原因稍微有點不同,但他能來秦國也確實是因為有找招賢令的存在。
秦人樸實,而且對這些外國人也沒有什麼偏見,甚至可以說是很有好感,畢竟現在對秦國起到好的改變的大臣水工,那都是別的國家的人。
他對韓非道:“賦稅雖然沒有減少,卻推遲了?”
韓非道:“推遲?”
老農道:“今年不征收賦稅,而將今年的量平攤到未來五年,我國的賦稅比之山東六國本來就不算多,現在又有鄭國渠可以保證每年豐收,五年還一年的賦稅,這對我們來說並非難事。”
甚至可以說是十分輕鬆。
韓非恍然大悟,這真是好辦法!
如果是非這年頭的人,一聽見這說法腦海中就會浮現分期付款的概念,但是在土地私有製才蓬勃興起的戰國末年,分期付款製度可以說是非常超前了,葉孤城才提出來的時候可是廢了很大一番功夫才說明了不太會變通的秦國族老,當然還是因為有嬴政與呂不韋支持他最後才能通過。
不過因為新政實行的原因,朝廷上湧入了一大批很敢想並且勇於做的年輕人中年人,所以這概念才被提出來就被他們輕而易舉地接受了,也沒有耗費額外的力量。
韓非也連連點頭,他已經看出了,這政策背後的巨大影響。
在同老農說完之後,他就將視線投到了呂氏春秋上。
因為呂氏春秋也就才寫出來,所以目前隻在秦國內流傳,他可以說是最早看見呂氏春秋的外國學子了。
身為法家集大成的韓非對糅合各家學說沒什麼意見,因為他的學說本來就是從申不害的“術治”與商鞅的“法治”中提煉出來的。
韓非身上有許多頭銜,比如說是道家最能繼承老子學說,又或者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老師甚至還是儒家的大師,總而言之,他本人應該能算是各家的集合體了,正因為如此,呂不韋將百家學說彙聚於一本書中的行為並沒有讓他厭惡。
韓非想,如果呂氏春秋真的代表了秦國新政治,定然可以將秦國建設成一個更好的國家。
山東六國,絕不是秦國的對手。
韓非在心中歎了一口氣,環境再嚴酷,形式再嚴峻,他也不能放棄啊。
畢竟,韓國是自己的母國,他是韓國的公子,保住自己的國家,可以說是他的責任與義務了。
他要好好想想辦法,最起碼,能夠讓韓國成為山東六國之中存活時間最長的一個。
如果那樣的話,他也算是盡到了自己的責任。
鹹陽大市給了韓非足夠的衝擊,在短短幾年之中,這座城市無論是經濟也好,民生也好,都得到了足夠的發展。
韓非可以說,這裏的文化底蘊雖然沒有山東六國深厚,卻表現出了一種另類的勃勃生機。
超過六國指日可待。
在渭北視察過後自然就輪到了渭南。
韓非一過橋,就睜大了眼睛,可以說渭南給了他新的震撼。
山水風光與商業的完美結合,可以用這樣的句子來形容渭南。
考慮到這種先進的旅遊業模式在遙遠的春秋戰國從來沒有出現過,韓非看著渭南精致的建築簡直說不出話來。
不用懷疑,這裏的房子和秦國傳統的房屋一點都不一樣,不僅如此,還有沒有山東六國任何一個國家的痕跡。
建築堪稱巧奪天工,遠遠超於這個時代的設計。
但無疑,這裏的建築是美的。
西門吹雪:……
深藏功與名。
渭南的建築設計雖然是葉孤城送上去的,但大部分都是由西門吹雪完成。
無論是西門吹雪還是葉孤城都是當貴族養大的,也就是說他們同江湖浪子不一樣,會許多十分風雅的技藝。
丹青。
西門吹雪可以說是非常擅長作畫了。
感謝中古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西門吹雪畫出圖之後,工匠就能自尋華點,將房屋製造出來。
畢竟是能夠完成秦始皇陵如此龐大工程的工匠,製造房屋對他們來說不是小菜一碟?
有人看見韓非做學子打扮,還非常熱心地對他指道:“那就是灞下學宮。”
灞下學宮?
他心頭一動。
從稷下學宮出來的韓非可以說是對灞下學宮向往已久了,特別在知道他的老師荀子接受了灞下學宮的邀請到了秦國之後。
最開始,所有人都以為秦國這樣的文化荒漠是邀請不到有名的學者的,他們這裏隻適合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單純的學者並不適應在這裏生根發展。
因為文化底蘊。
秦國缺少文化底蘊。
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也不知道秦國給各國的大師灌了什麼**湯,竟然都接二連三一個個到秦國去了,不僅如此,韓非還聽說過,灞下學宮並不是以法家學說為主,而是法、儒、道三家並行。
韓非本人就是法儒道三家的結合體,沒有人比他更加好奇現在灞下學宮的運行模式了。
但是要怎麼才能進去?
他有些犯難,要知道,稷下學宮是不允許外人隨意進入的,隻有學宮中的學子才能出入,有士兵在門口嚴格把守,隻有出示了身為學子擁有的腰牌才能進去。
這是不是代表著,他也沒辦法進灞下學宮?
因為長時間站在門口發呆,他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負責灞下學宮安全的侍衛走近他,很客氣地問道:“你有什麼事?”
態度可以說是非常之好了。
韓非道:“我想進去看看。”
他說話很慢,為了讓自己不結巴。
韓非是個非常心高氣傲的人,結巴對他來說是很大的缺陷,在外人麵前,他就更不想表達出自己有這一缺陷。
侍衛當然沒有發現問題,他看看韓非道:“閣下不是灞下學宮的學子?”
韓非搖搖頭,心想莫不是自己就要被趕走了?
讓他沒想到的是,那侍衛竟然對他道:“請閣下跟我來。”
韓非一頭霧水。
然後他就被帶到了一個類似於售票處的地方,當然,並沒有真的要韓非錢。
那侍衛說明之後幫他領了一塊腰牌,當然,和灞下學宮內的學子並不一樣。
他道:“將這腰牌拴在腰間便好。”
韓非驚訝極了。
他道:“難道我可以進去了?”
侍衛道:“當然。”
“灞下學宮,向全天下的學子開放。”
隨後發放腰牌的人給韓非解釋了一下他在灞下學宮中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比如說聽課是可以的,甚至還能參與學生辯論,隻不過參觀者擾亂治安就會被學宮中的侍衛趕出去。
再說圖書,因為是外來人員,藏書是不可借閱的,但如果在這裏抄是可以的,但是需要付錢,如果沒有錢就要幫忙抄書。
這條規定是為了方便沒什麼錢的讀書人。
韓非一愣一愣的,簡直被灞下學宮的規定給嚇呆了。
誰都知道,這年頭圖書是很貴重的物品,雖然現在發明了紙張,但是大部分書還是以竹簡的形式存在的。
竹簡,是沒有辦法大量複製的,就算葉孤城弄出了活字印刷術都一樣。
這年頭讀書識字的人如此之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成本太高。
不是誰都能讀得起書的。
但是秦國竟然開放讓學子讀書抄書,還弄了專門藏書的地方,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葉孤城:其實我想弄國家圖書館的,可惜現在秦國識字的人太少,隻能從普及義務教育開始了。
可以說理想十分遠大了。
進了灞下學宮,門口先是地圖,告訴韓非他在哪裏。
沒辦法,學宮簡直麵積太大,葉孤城幾乎是把他當作是園林來建造的,常人進去,一天都逛不完的,這時候自然就需要地圖了。
要不是考慮到學子要有安靜的讀書環境,他都恨不得把學宮弄成開放式的了。
雖然韓非拿到了腰牌,但並不是人人都能拿到的啊,之前便說了,這裏隻有學子才能進入。
侍衛各個都練了一副火眼金睛,是讀書人或者不是讀書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這年頭的讀書人還是比較高冷的,素質有保障。
韓非已經震驚到麻木了,幹脆就在門口研究地圖,但到最後,他還是決定將裏麵所有的地方都走一遍。
他得承認,就是當年讓他自豪不已的稷下學宮,硬件設施都沒有這裏好啊。
現在就看看軟件設施有沒有這裏好了。
也是湊巧,韓非才走一會兒竟然就碰見了熟人。
這書人並不是與他關係好或者不好的同門師兄,而是他一向敬仰有家的老師。
荀子看見韓非,也挺驚訝的,實在沒有想到對方竟然會出現在這裏。
荀子道:“韓非,何故在此?”
韓非對自己的老師行禮,然後道:“因招賢令之故入秦。”
荀子搖了搖頭,卻沒有說話,這世界上誰都有可能因為招賢令的緣故入秦國,韓非除外。
因為他是韓國的公子,王室的身份讓他根本沒有徹底為秦國所用的可能。
但荀子也知道韓國王室的昏聵,以韓非的性子定然不被韓王喜歡,想來他這次入秦國,應該是被“發配”至此。
荀子可以說是一個非常體貼學生的老師了,雖然知道韓非來的原因卻不說破,相反還帶著他參觀灞下學宮。
他身為一個學者,很喜歡這地方,因為較蘭陵稷宮更加純粹的學術氣氛,也因為秦國煥發的勃勃生機。
一個國家如果一心搞文化,是能在幾年之中見到成果的,特別是這時代斷問識字的人並不多,讀書人的水準很容易提高。
秦國人可以說是坐在進化的快車道上。
荀子帶著韓非在稷下學宮中參觀,又意外見到了葉孤城。
之前便說葉孤城身為灞下學宮的校長,總是在校園中轉悠,跟教導主任似的,今天又到了他轉悠的日子。
看見韓非,他一點都沒有驚訝,可以說是早就想到了對方有入秦的一天。
說不定以他的情報網,在韓非入秦國的時候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