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穀場夜話, 古村古跡,千年問月光(2)(1 / 3)

楊隊長卻搖了搖頭,“現在,還不能下定論,搞曆史的得憑證據說話。不過,我有個初步猜測,根據這個土堆的形製和裸露表皮的地層年代推斷,很可能是商周時期的墓葬,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價值可就大了。夏商周時期一直是我們考古研究中的斷代工程……不往細裏說了,總之,它形成的年代,可能距今非常遙遠,有四五千年,你們看,”楊隊長說著,伸手抓了一把如琇鐵鍬上的土,“這土,多細,多瓷實,自然界裏,很少有天然形成的這麼細的土,一般沙質石質風化或自然泥土,顆粒都比這粗得多,而且雜質非常多,你們注意到沒有,現在你們脫土坯用的這土,很少有雜質,細膩而勻實,別說脫坯,就是做瓷器,都是最好的原料……”

“對對對,”高盛拍了一下大腿,“你這一說,還真對勁,這土做的坯,不裂不碎,經久耐用,和泥根本不用篩子,套爐子抹炕麵,簡直比水泥還好使。怎麼,它到底有什麼貓膩?”

“最合理的解釋,便是人工研磨的結果。”楊隊長輕輕吐著煙霧,看著青煙被風吹散,若有所思地說:“遙想幾千年前,人們在埋葬重要人物,或是部落領袖時,對墓葬的規格與做工是非常考究的,他們認為這是送尊貴的人物升天的重要步驟,因此盡心盡力,將埋葬墓穴用的土,精挑細選,細工打磨,成為象麵粉一樣精細的土麵,這樣做的好處,是埋葬以後,棺槨周圍全是細密的細土,再經過人工夯實,就非常緊固,象整塊的石頭一樣,針紮不進,水浸不透,使棺木包裹在裏麵,形成巨大的密封層,經久不腐,古人的智慧讓人讚歎,我們看見這種細土,便如獲至寶,一般墳墓四周的這種細密的埋葬土,我們稱它為白膏泥。”

楊隊長的講述,深深吸引了高盛和如琇姐妹,原來這個不起眼的土崗子,竟然有這麼神秘,是幾千年前人們勞作的產物。高盛迫不及待地問:“那,它裏麵埋的……”

“這個我可暫時回答不了,”楊隊長笑道:“得你派出人力,跟著我探測,才能最後揭曉。咱們團結合作,力爭盡快找到答案。”

“哎呀,趕緊啊,趕緊把它挖出來啊。”後邊傳來一聲叫,原來是小五趕著車回來了,正好聽見高盛和楊隊長的對話,這小夥子好奇心更強,恨不得立刻去挖土堆。

“不行不行,”楊隊長看了小五一眼,發現他的車上還站著另一個年輕人,也正伸著脖子聽他講話,兩個人都是一副抓耳撓腮的模樣,他趕緊擺著手說:“錯了,不能隨便挖,考古是一項細致嚴謹的工作,得在我們周密部署之後才能進行。”他又扭過臉來,認真地對高盛說:“高書記,這項工作的保衛,也是重要任務,絕不能讓不明真相的群眾,到土崗上亂挖,有些目的不純的分子,聽說這裏有古墓的話,說不定還會來破壞或盜墓,因此一要保密,二要保護,從現在起,土崗四周,咱們得派人守衛,防止出現意外。”

“好,沒問題。”

站在騾子車上的人,是大順,他看小五幫著如琇拉土,便也來幫工,這讓如琇反而越發覺得有些尷尬,她笑著對小五和大順說:“好了,謝謝你們,把車還給高叔吧,土夠用了,再說楊伯伯剛才也說了,那土不能再動了。”

大順和小五爭著都要替如琇脫坯,如琇繼續拒絕,“用不了這麼多人,我們姐倆足夠了。”但兩個小夥子不由分說,和泥扣坯,搶過工具就幹,邊幹活邊向考古隊員們問這問那,並自告奮勇參加考古隊的探測和保衛,高盛懷疑地對小五說:“你行嗎?上次給地質隊巡邏,你就淨惹事,這回又想給我找麻煩嗎?”

“保證不再惹事,你放心好了,我絕對改邪歸正。”

地麵上,幾溜土坯成形了,排列得象一個受閱軍隊的長陣。如琇和如蘭畢竟是女孩子,體力比不得小五和大順,汗水把碎花襯衫都濕透了,頭發粘在前額上,順著下巴往下滴汗珠,臉膛在太陽下曬得通紅。

高盛誇了姐妹倆幾句,然後說道:“如琇,脫坯你行,搭炕你就不行了,到時候招呼我。”

“好的,高叔。”

晚上,大順來找如琇,“快,楊隊長講古呢,你去聽聽嗎?”

“去。”如琇興奮地答應著,拉著二姐跑出院子,旺旺隨在姐妹倆身後,箭一般竄出院子。

楊隊長的考古隊,晚上住在了燕兒峪,楊隊長和留分頭的小夥子就借宿在大順家裏,吃過晚飯,大順家也沒電視機,閑著無聊,大家便出了院子,坐在院外的打穀場上聊天。等如琇等人趕到的時候,看見穀場上已經坐了一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