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相思河畔,桑柳綠,草清香(1 / 3)

引子:

小河彎彎曲曲,發著汩汩的悅耳流水聲,從山穀裏穿出來,依著地勢,拐了一個大彎,圈出一片彎月形的河灘來。

河水與河灘,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相思河”和“相思灘”,名字來自何年何月,早已不可考。據白了胡子的老人講,好久好久以前,小河原本是一個美麗的姑娘,在山裏愛上了一個象玉樹般軒昂,月華般深沉的小夥子,但是天公不作美,小夥子不屬於這片山水,他去了遠方,姑娘相思心切,化作小河,循著小夥子的足跡,追向前去。

這片河灘,是姑娘和小夥相會的地方,他們柔情纏綿,圍著這裏轉了大半圈,柔腸百轉,把家鄉的山水揣進心裏,然後向著大海的方向,攜手向前而去。他們走後,相思灘上,長出一排排鬱鬱青青的柳樹、桑樹,人們說,那是定情的見證。所以把灘上的柳樹,叫做相思柳,桑樹上結出甜甜的果實,叫做相思椹。

故事美麗悠遠,傳到現代,年輕人們自是一笑置之。隻是河灘上由於亂石遍地,坑窪不平,不宜耕種,因此一直撂荒,即便是文革時期,大興“造田”之風,這裏也沒被開墾出來,因此總是芳草淒淒,桑柳片片,附近村裏的人們,便常常來此放牛放羊,相思河水日夜奔流,綠草如茵,柳蔭如蓋,人們收工回村時,在河邊洗臉濯足,倒也怡情怡興。

正文

夕陽映紅西天的時候,鄉村的小路隱沒在莊稼綠色的海洋裏。一個背著書包的小女孩,一條搖頭擺尾的小花狗,從小路上蹦蹦跳跳地走來。

女孩走路跑跑跳跳,采著路上的小野花,穀莠草。小狗前前後後地奔跑跳躍,偶爾輕吠幾聲。

橙紅色的斜陽,灑到莊稼上,小路上,女孩和小狗的身上。

一幅溫情閑淡的圖畫。

女孩有個好聽的名字,叫蘇如琇,兩個姐姐,一個叫如珍,一個叫如蘭,到她的時候,本來起了個“如秀”,後來,一個老秀才說:“這孩子長得明眸皓齒,天生一股水靈靈的神韻,就在‘秀’字旁邊加個偏旁,叫‘如琇’吧,‘琇’就是以石頭雕成美玉的意思,美玉來源於頑石,而晶瑩閃耀,這姑娘眼眸裏滿是靈氣,將來一定會出人頭地,成為人中龍鳳。”

小狗是農家普通的土狗,長得圓頭圓腦,憨態可掬,如琇給小狗起了個響亮的名字,叫旺旺。旺旺從小被如琇養大,既活潑又聰明,它分得清誰是如琇的朋友,哪件物品是如琇的東西。每逢如琇放學,便跑到學校門口去接。放學時間掐得很準,仿佛認識人類的鍾表。如琇喜歡旺旺,把它當成一個能聽懂話的小朋友。

小小的紫花書包,是奶奶用碎布拚成的,布頭下腳料,縫成好看的碎花,放學時,如琇把它掛在旺旺的脖子上,一人一狗,蹦蹦跳跳地跑在鄉間彎彎曲曲的小路上。

象其它的農家女孩一樣,如琇自小勤快,從小會幫父母幹活,燒火抱柴,做飯洗衣,滿眼都是活,而且心靈水巧,跟著奶奶剪的窗花,活靈活現,用秫秸皮編的鳥籠、蟈蟈籠,每每引起男孩子們你爭我奪。七八歲的時候,如琇學會了下棋,在街頭觀看大人們對弈時,偶爾出言支招,讓成年人都以驚詫的目光看著她,等有人開口誇獎時,如琇倒笑著跑開了。

春天,土軟了,風柔了,薺菜一朵一朵從土裏鑽出來,不幾天就蓬蓬勃勃,點染了田野。如琇背著柳條筐,帶著旺旺,出村挖野菜。藍天白雲,黃土綠苗,都讓小狗和小主人心曠神怡,旺旺撒著歡地奔跑,女孩嘴裏哼著歌,挖著野菜給小狗講:“這是薺菜這是苦麻,過些日子還有老鴰筋野葡萄,你懂嗎……”說著便笑,小狗汪汪幾聲。一人一狗,其樂融融。

莊稼長起來的時候,如琇隨父母下田幹活,拔草間苗,鋤耪澆灌,都在行,常受鄉鄰誇獎。逢到這時,女孩隻是抹抹汗水,靦腆地笑。小狗卻是當仁不讓,腆胸凸肚,汪汪地叫,一副自豪狀。

如琇挨鄉親的誇獎,幾乎是三天兩頭,她懂事、溫柔,在這個叫做“燕兒峪”的小村裏,講尊老敬賢,講懂事能幹,如琇都是村裏同齡孩子的榜樣。遇到上了年紀的人,她未開口先笑,文靜禮貌地叫“爺爺、奶奶,叔叔,伯伯……”滿村人都喜歡這個小姑娘,一同上小學的娃子們,自然而然,拿她當了核心。有件趣事,曾被鄉鄰們傳為笑談,冬閑時節的傍晌午,如琇媽媽在和幾個老嫗湊在一塊打麻雀牌,如琇奉了父親的命令去叫媽媽回家,進屋後,習慣性地跟各位老爺爺老奶奶禮貌過,然後嘴巴甜甜地說:“媽,快吃晌午飯了,爸爸說先回家吃飯吧,別的爺爺奶奶們也都得吃飯了。”一張巧嘴得到滿屋人的誇獎。正這時,一個半大小子跑進來,高聲大嗓地說:“媽,回家。”

“知道,你先回去。”那農婦皺眉說道。有如琇榜樣在前,半大小子顯得粗俗無禮,自然令她不快。

“那不行,我爸說不讓你跟老東西們泡閑蘑菇。”

滿屋嘩然,那農婦起身跳下土炕便拿著條帚追打兒子……

如琇愛唱歌,她從小嗓子圓潤,歌聲甜美,人們說,這小姑娘心裏甜,嘴裏甜,歌聲自然賽過夜鶯百靈。相思河水常年流過,如琇的歌聲也象河水一樣不斷,走路幹活,常常哼著歌兒,相思河邊,相思柳下,時時響起歌聲,她唱歌時,旺旺便不叫了,搖搖尾巴,羨慕地看著小主人,然後又撒著歡跑開去。

那天,村裏來了一個賣篦子的人,操著南方口音,沿街叫賣細齒木篦,這人挺奇怪,篦子賣得貴,要兩毛錢一個,但他有言在先,如果沒錢,可以暫時賒帳,寫下欠條,等過得幾年,他再來村裏收錢。不過那時候,每個賒出的篦子要收兩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