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裏洋場火光燒,百萬弟兄斬紅毛,義和拳法千千萬,所向披靡看今朝”
我太爺爺秦忠臣祖上世世代代都是農民出身,到了他這一代,已經窮到了根上,吃了上頓就沒有下頓,家裏的米缸幹淨到連老鼠都不願意光顧。無奈之下,他隻能跟著一群潑皮無賴在後背上紋了“扶清滅洋”幾個大字,拜了白蓮教,綁上紅頭巾,跟著軍隊一路進關討伐。
起初的幾年,太爺爺跟著軍隊見了教堂就砸,看見洋人就打,一路打砸搶燒,著實過上了神仙般的快活日子,就連我太奶奶那兩年出門回娘家坐的都是明晃晃的玻璃轎子,前後簇擁,天天的大魚大肉,那叫一個風光!
然而好景不長,好日子還沒過多久,就趕上了庚子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金剛不壞”的身體碰上了洋槍洋炮立馬就現了原形,在八國聯軍和滿清王朝的夾擊下,席卷了大半個中國的義和拳運動被打了個七零八落,太爺爺為了逃命,慌亂之中跟著幾個團練就跑到了湘西一帶。
不能砸搶,就沒有了生活來源,如此一來,太爺爺和幾個團練天天餓的就像是大眼瞪一樣,恨不得大街上抓個人就活煮了吃。在這要命的時候,一個湘西當地的土家人找上了他們,問他們願不願意跟著他去“走影”。
何為“走影”?其實就是咱們口中所說的“趕屍”。趕屍起源於湘西,屬於茅山術的一種,最早的用途是將那些戰死他鄉的士兵們引回故土,好使其可以落得個落葉歸根。以前的人們都講究塵歸塵,土歸土,人死了一定要埋回自己的家鄉,否則就會變成孤魂野鬼在外遊蕩。
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太爺爺從一具難產而死的女屍肚中得到了一本叫做《青山集》的古書殘本,上麵的內容像是一本圖譜,畫的是鑒別各種古物的方法。
太爺爺知道這書上所寫的東西非比尋常,他偷偷把書藏好,背著自己師傅悄無聲息的跑回了東北老家。
彼時的太爺爺已經離家二十多年,東北也早就從五色旗變成了青天白日旗,太爺爺一路打聽,終於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妻兒,那時,我的爺爺秦玉河都已經是個大小夥子了。
太爺爺靠著那本《青山集》改行做了個“憋寶人”,沒過多長時間,就在遼東一帶打出了名氣,號稱“鬼眼秦”,幾年的光景就成了當地有名的富戶,直到九一八事變,日本人占了東北之後,才帶著老婆孩子避進了關內,而我爺爺秦玉河正是一腔熱血的年紀,在政府的號召下,毅然決然的參了軍,奔赴前線。
什麼叫“憋寶人”,說白了就是幫人識寶鑒寶的,屬於外八行的偏門,雖然老話說盛世古董,亂世黃金,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依然還是有不少人熱衷於搞古董收藏,而且在那個時候能玩得起這個的,基本上非富即貴。
話說有一次,有一夥日本人在山裏建地堡的時候,無意之中挖出了一個遼代的古墓,用探燈往下一照,深不見底,日本人不信邪,於是用繩子放下去了兩個日本兵,結果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拉上來一看,瘋了一個,死了一個。
這一下可把日本人嚇慌了神,這時有個漢奸湊上來說,實在不行就把鬼眼秦找來吧,那老家夥懂這個。日本人本來就不太信中國這些什麼鬼啊怪啊的,可架不住莫名其妙的死了兩個兵,沒有辦法,隻能派幾個偽軍把我太爺爺從家裏給抓了過來。
太爺爺隻懂鑒寶,不懂盜墓,到了現場之後也有些抓瞎,可耐不住三八大蓋就頂在腦袋上,隻能硬著頭皮下去了,這不下去還好,一下去就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