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學會說話——充實你的口才資本
做一個能言善辯的高手
你有一千個理由羨慕別人的口才,你更有一萬個理由成為具備高超講話能力的人。會說話有先天的因素,更需要經過後天的鍛煉,掌握一些說話的技巧和表達方式,練習遣詞造句的能力及合理使用談話的資料等。既然我們知道說話對一個人如此重要,為什麼不下點功夫,讓自己變得“能言善辯”起來呢?
好口才是鍛煉出來的
沒有人天生就口才好、能言善辯的,即使是令人欽佩的名嘴或演說家,也不是在任何場合說話都能贏得滿堂彩。說話和其他的才能一樣,要日積月累,不是一步登天。口才好的人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經驗中借著觀察聽眾,逐漸掌握技巧,不斷提升自己的說話能力。說話是為了讓他人能了解自己,借談話來取得互信和互諒。如果你認為對方無法了解你的意思,就不去花時間和心力和他交談,那麼這就表示你並不了解說話的功能。
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演員等,都是使用語言的行家,但他們大多認為自己從小並不善於言辭。既然如此,他們為什麼能夠靠嘴上功夫吃飯?原因很簡單,正因為他們自認為口才不佳,於是加倍努力去提升自己的表達技巧。
在企業界也是一樣。例如,某項調查結果顯示,業績最優秀和最差的業務員,幾乎都是個性內向者,而且大多是原本口才不佳的人。至於個性外向,能言善道的人,大部分都業績平平。這是因為,個性內向的人通常會深入探求事物的來龍去脈,並熱衷於研究原因,當他們完成一件事後,必定會檢討得失,找出導致失敗的主因。而且,他們會不斷做新的嚐試,尋找構成成功的因素。若成功了,便證明此為“成功的關鍵”,他們就是這樣累積成功的經驗。事實上,當你和一流的業務員交談時,你將會發現,對方看來很文靜或很斯文,話說得不多,但你卻始終有種被吸引、被了解的感覺。
所謂口才好,並不表示一定要舌燦蓮花、八麵玲瓏。許多人在非正式的場合與朋友共聚一堂時,總能說些幽默、逗趣的話,而大受歡迎。但這些人在參加一些正式會議時,卻變得沉默寡言,凡事都以“是”、“不是”、“有可能”或“不知道”來作答。也就是說,他們無法在正式的場合說出得體的話。
因為害怕被人取笑,在過於介意他人對自己的評估的心理壓力下,使得他們無法輕鬆自在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任何人在正式的場合難免都會怯場,許多著名演員,在第一次麵對攝影機時,緊張得幾乎忘了台詞,也是常有的事。名演員都是靠著平日嚴格的訓練才能克服難關,從每次經驗中累積自信。隻要表現得從容、大方,談吐自然就很得體,而如果能“不傷大雅地幽默一下”則效果更好了。
隻要有自信,你所說出來的話自然會顯得有力而且夠分量。隻要我們勇於嚐試,從嚐試的結果中,找出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口才自然是越練越靈光。所謂口才不佳,隻是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罷了。經過多次的嚐試與體驗,就能學會談話技巧,隻要時常這樣想:“這種方法不盡理想,是什麼原因呢?”“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嗎?”如此追根究底,累積各種經驗。此外,閱讀報刊、欣賞電影、傾聽別人說話,都可以學習說話的技巧,從中提升你的表達能力。
說話一般是從禮貌性的打招呼開始的。若認為打招呼隻是形式而忽略了它,就無法開啟主要的話題。因此,和別人初次見麵,還是應該禮貌性地與對方交談,再逐步深入主題,溝通才會更順暢。
初次踏入社會的人,無法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原因之一,就是忽略了禮貌性的應對進退。在用詞方麵,一般年輕人總喜歡說些朋友間常用的流行語,這些話都過於活潑而不夠穩重。此外,與人談話時,若漫不經心地以“嗯”、“哦”作答,會讓長輩及上司對你產生反感。
任何人要被一個群體所接納,就必須遵守該群體的規則。了解這些規則以後,就可以自由地使用語言,使說話成為一件愉快的事。談話僅停留在公式化的寒暄上是不行的,必須向更高層次推進。當自己的想法或構想獲得大家的認同,或在交談中感覺自己更善於待人處世時,你就會發現會不會說話真的很重要,而且更是人際往來時的一項“利器”。
狄裏斯在西歐被稱為“曆史性的雄辯家”。據說,他天生聲音低沉,且呼吸短促,口齒不清,旁人經常聽不清他在說些什麼。當時,在狄裏斯的祖國雅典,政治糾紛嚴重,因此,能言善辯的人格外引人注目,備受重視。盡管狄裏斯知識淵博、思想深邃,十分擅長分析事理,能預見時代潮流和曆史發展趨勢,但是,他認為自己缺乏說話技巧,容易被時代所淘汰。
於是,他作了一番周密細致的思考,準備好了精彩的演講內容,第一次走上了演講台。不幸的是,他遭到了慘重的失敗,原因就在於他聲音低沉、肺活量不足、口齒不清,以至於聽眾無法聽清楚他所言何事、何物。但是,狄裏斯並不灰心,他反而比過去更努力地訓練自己的說話能力。他每天跑到海邊去,對著浪花拍擊的岩石放聲呐喊;回到家中,又對著鏡子觀察自己說話的口型,做發聲練習,堅持不懈。狄裏斯如此努力了好幾年,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再度上台演說時,博得了眾人的喝彩與熱烈的掌聲,並一舉成名。
由此可見,隻有刻苦勤奮、堅持不懈地努力練習,才會獲得令人驚奇和矚目的成功。因此,我們不應該放過任何一次當眾練習講話的機會。
當我們參加某一個團體、組織,或出席聚會時,不要隻袖手旁觀,而要施展渾身解數,勤奮地進行口才練習。比如,主動協助他人處理一些工作,尤其是一些需要到處求人的工作。設法做各類活動的主持人,這樣,就有機會接觸那些口才好的人,可以向他們學習說話的技巧,自然而然,你也就可以擔負一些發表言論的任務。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尋找到講話的機會。以山姆?李先生為例,他不但是廣播、電視明星,而且還是在美國各地都很有影響力的演講者。他在紐約任中學教員時,就喜歡與親人、同事和學生就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發表意見,作簡短的談話。沒想到這些談話引起了聽眾熱烈的反響。不久,他受邀為許多團體演說,後來,成了許多廣播節目裏的特約嘉賓。之後,山姆先生便改行向娛樂界發展,且成就非凡。
由此可見,沒有哪種活動是不必開口說話的,商業、社交、政治甚至社區工作無不需要口才。練習的機會越多,改進的機會也就越多,到處都是練習談話的題材和對象。隻有不停地練習,你才能知道自己可以進步到何種程度。即使讀遍所有的口才書,如果不尋找機會開口練習,依然不會有口才上的出色表現。
以恰當的方式和技巧來表達
“語商”低下的表現,一種是說話顛三倒四或詞不達意,但還不至於造成大的危害;另一種表現是總在不恰當的場合說出不恰當的話,這樣就會對其個人以及他所做的事造成很壞的影響。
有一位專家型的部門經理,從他的業務能力來看,他可以幹更大的事,但當他在評價和安排員工的工作時,卻經常讓人不知所雲。他要麼說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要麼喋喋不休,因此失去了晉升機會。
還有一類人是對自己所幹的事和所說的話不敢承擔責任,因而失去了上司和員工的信任。一家製造公司的部門經理,當他把事情弄糟以後,老板批評道:“這到底怎麼回事?你把事情全弄糟了。”這位中層經理聽了老板的批評後非常生氣,立即辯解道:“一定是手下的員工誤解了我的意圖和要求,他們應該對這一後果承擔主要責任。如果您對這一結果不大滿意,也不應追究到我的頭上。”這一回答顯然讓他的上司難以容忍。他的老板說道:“他承受不了責備,也不能保持冷靜。不管是誰的錯,他都應該去努力解決問題,但他的回答中絲毫看不出這一點。”因此這位經理後來被免除了職務。
顯然這些人都是因為自己語商較低,在試圖證明自己具有很強的思考、評價和解釋能力時,自斷前程。他們給自己的上司、下屬、合作夥伴和同事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在談話中顯示自己成功的自信,這並不是什麼不好的行為,而且你也必須如此。但良好的言辭智商同自吹自擂有很大區別,關鍵在於你是否能以恰當的方式和技巧來表現。
當你表露自己的成功時,你所希望表達的信息不過是讓他人知道你有多棒。但是你一定要注意:在傳遞這種信息時,必須坦率簡潔。例如,如果你成功地為公司舉辦的一次新聞發布會寫了一份報告,得到與會者的好評。你的喜悅與成功感也會溢於言表。這時,你大可不必說:“瞧,我做了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相反,當上司稱讚你時,你倒應顯得更加沉穩:“這是公司分配給我的工作,也是我應該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