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歸國以後
一、東北之行
東北之秋,天高氣爽,雲淡風輕,氣候宜人。
一九六五年八月二十七日到九月十九日。李宗仁夫婦到東北參觀訪問。此行得到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一書記宋任窮的熱情接待和妥善安排,使他所到之處,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在沈陽,他受到中共遼寧省委第一書記黃火青的會見和招待,並派省委統戰部長章岩陪同參觀了撫順、鞍山、旅大等城市的工廠、礦山、學校和海港。參觀撫順西露天煤礦時,李宗仁在聽了有關工人生活情況的介紹後說:“現在工人真正成了國家的主人了。”
在鞍山鋼鐵公司,李宗仁觀看了高爐出鐵和平爐出鋼,並且仔細看了軋製鋼材和生產無縫鋼管的情況。剛解放時,很多設備遭到了嚴重破壞,這裏雜草叢生,滿目荒涼。帝國主義分子說,中國人隻能在這裏種高粱;可是現在,鞍鋼已經建成了一個包括采礦、煉鐵、煉鋼、軋鋼的四十多個工廠的大型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目睹了鞍鋼發展的情況,李宗仁先生說:“百聞不如一見,新中國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我的想象。”
在黑龍江,他訪問了哈爾濱、齊齊哈爾和大慶油田,遊覽了景色秀麗的鬆花江,受到黑龍江省省長李範五的邀宴,並聽取副省長陳雷關於各項建設事業發展情況的介紹。訪問以後,他對記者說:“人民站起來了,隻有勞動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他認為,“曆史素稱‘北大荒’的黑龍江省,今天已發展成為我國一個重要的工農業基地,這樣的發展速度,在我國是史無前例的。”
李宗仁在長春參觀了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在總裝配車間,他和夫人郭德潔坐上剛裝成的解放牌汽車開出總裝配線,接受了這個廠贈送的紀念品—─鋅鉻合金鑄成的汽車模型和廠景織錦。李宗仁對他們表示感謝時,激動地說:舊中國沒有汽車製造工業。抗日戰爭勝利後,我在北平當國民政府行轅主任,那時天津國民黨機關把從美國買來的零件拚裝成一輛汽車,開到北京請我參觀,我看了有很大感慨:我們何時才有自己製造的汽車啊!舊政府辦不到的事,現在辦到了!
李宗仁還在吉林省參觀了吉林化工區的肥料、染料、電石三大化工廠,長春電影製片廠。製片廠送給他貼著該廠製片樣品的紀念冊,他注意到,長春電影製片廠先後拍了《劉三姐》、《甲午風雲》等影片,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宗仁在吉林省委書記李砥平舉行的宴會上,談到他此次東北之行的印象。他說:“原先我對我們國家究竟進步到什麼程度,還摸不清楚,這次回來看到工農業突飛猛進,我相信其他各省在中央人民政府強有力的領導下都在齊頭並進。事實證明,社會主義製度比資本主義製度優越得多。”
二、中外記者招待會
一九六五年九月二十三日上午,李宗仁偕夫人郭德潔拜會了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何香凝,談話中,李宗仁提到國民黨元老廖仲愷先生,不僅對國共第一次合作做出卓越的貢獻,並且對兩廣統一也出了很大的力量。正是由於廖先生的介紹,白崇禧才於一九二三年夏在石龍火車行營上見到孫中山先生,此舉對於他以後與黃紹竑通力合作,統一廣西,加入廣州革命陣營,是一個主要的因素。拜會時,在座的還有廖承誌和他的夫人經普椿。
九月二十六日下午三時,李宗仁在全國政協禮堂三樓舉行盛大中外記者招待會。在招待會上,他談了回國兩個多月來的觀感,並且發表了對當前時局的看法。
三百多名中外記者出席了招待會。其中有首都的中外記者,有李先生邀請來的六十多名港澳中外記者,還有國慶前夕應邀來我國訪問的各國記者,以及各國駐華使館的新聞官員。到會的新聞界人士,來自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行這樣規模宏大的中外記者招待會,為建國以來所未有。
李宗仁在會上對中外記者們說,他回國兩個多月來,得到中國共產黨和國家領導人熱烈歡迎,優禮相待,開誠相見,關切備至。他說,他對此內心感動,畢生難忘。
他說,經過兩個月來的體察,最使他感奮的是祖國的現狀與舊社會出現了非常明顯的對比。他說:“目前我國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不僅為百年來所未有,且為中國史無前例的新氣象。”李宗仁先生認為:“孫先生所創立的革命的三民主義理想已完全實現。現正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大道上向前邁進。事實上已超過孫先生當年的理想。”
李宗仁列舉他在東北地區參觀所見所聞,得出結論說:新中國在經濟方麵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超過了他在美國時所想象的百數十倍。十六年便有此巨大成就,是世界罕見的奇跡。
李宗仁說:“一百多年以來,中國受盡了帝國主義的壓迫和欺侮。帝國主義者說,中國人是‘東亞病夫’,一盤散沙。但是現在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我六億五千萬人民已經完全覺醒,團結得像一家人,顯示出空前無比的威力。現在我們不是‘病夫’了,而是巨人了!我這個七十五歲的老人也感到很自豪!”
他表示今後“深願在黨領導之下,與全國人民一道,為愛國反帝和祖國社會主義建設而奮鬥”。
李宗仁最後說:“宗仁在海外住了十六年以後,終於回到祖國懷抱,走上了一條愛國反帝的道路,並認為這是吾輩國民黨人今後唯一可能抉擇的光榮的道路。”他表示:“深望台灣國民黨同誌和海外各方人士認清民族大義和大勢所趨,不要一誤再誤,毅然奮起,相率來歸,為祖國最後統一作出貢獻。”
下午六時,李宗仁在全國政協禮堂樓下舉行冷餐會,招待應邀參加記者招待會的全體中外記者。
十月初,英國名作家菲利克斯?格林到北京觀光,他對李宗仁說:李先生回國是震動世界的一件大事;這一次中外記者招待會也舉行得非常成功,海外特別是華僑社會的反應很好。
一九六五年十月三日中午,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治中和夫人洪希厚設宴歡迎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潔。周恩來總理,彭真副委員長和夫人張潔清,陳毅副總理,程潛副委員長和夫人郭翼青,羅瑞卿、陶鑄副總理,蔡廷鍇副主席和夫人羅西歐,韋國清、傅作義副主席等出席了宴會。席間,周總理祝酒,提議為在黨和毛主席領導下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擴大和發展幹杯。
周總理這一提議,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深長的曆史意義。回顧七月十三日,當李宗仁夫婦飛離蘇黎世時,周總理曾召集了一些民主黨派的領導人舉行會談,宣布在黨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指引下,李宗仁先生將回到祖國懷抱,黨和政府對李先生這一愛國正義行動將表示熱烈歡迎。可是黨的這一偉大戰略措施,並不為所有愛國人士充分了解,當時就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周總理為了貫徹黨的統一戰線政策,不厭其煩地加以解釋,務使大家心悅誠服而後已。但是後來有些人總有反複,於是總理又借此機會,舊事重提,促請大家關注統一戰線的擴大和發展。從此不禁使我想起,李宗仁先生歸來的整個過程,滲透著周總理的心血。當然,周總理所關心的不是李宗仁個人,而是祖國的統一大業。李宗仁先生的歸來,也不僅僅是中國共產黨對李個人的爭取,而是為發展和擴大黨的統一戰線作出一個榜樣。
十一月五日中午,人大副委員長程潛和夫人郭翼青設宴歡迎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潔,周總理出席了宴會並在宴會上祝酒。彭真副委員長和夫人張潔清,陳毅副總理,張治中副委員長和夫人洪希厚,蔡廷鍇副主席和夫人羅西歐,傅作義副主席和夫人劉芸生也出席了宴會。
程潛副委員長在宴會上講話。他說,再過幾天,就是孫中山先生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日了。宗仁先生回到祖國,親眼看到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不僅已經成為事實,並且遠遠超過了。應該說,宗仁先生所選擇的道路,是合乎中山先生的願望的,是正確的。毫無疑問,宗仁先生這一抉擇,正是台灣和海外國民黨人效法的良好榜樣。我認為,我們當年服膺中山先生革命理想的老一輩人,遵守中山遺教,就必須“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丟掉包袱,從頭學起。隻有這樣,我們的所作所為,才會合乎中國革命曆史發展的規律,才不會為時代所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