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百花齊放:歐洲其他國家特種部隊(1 / 3)

第一節 百花齊放:歐洲其他國家特種部隊

一 奧地利“眼鏡蛇”特種部隊

1、曆史起源

地處阿爾卑斯山脈腳下、多瑙河畔的奧地利,有世界著名的音樂之城——維也納,還有一支優秀的特種作戰部隊,這就是被冠以“眼鏡蛇”稱號,並以打擊恐怖主義為主要目標的特種部隊。

奧地利“眼鏡蛇”特種部隊的前身是GMBV反恐大隊。它建立的時代背景是“黑九月”恐怖組織在德國慕尼黑奧運會上製造的恐怖襲擊事件。該恐怖事件催生了一大批特種部隊,其中包括GMBV反恐大隊。1972年慕尼黑恐怖襲擊事件後,奧地利政府於1973年5月首先組建了GMBV反恐大隊,並且為該部隊建設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特種作戰訓練中心,這是GMBV反恐大隊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在首任指揮官佩赫特的帶領下,GMBV反恐大隊逐漸發展壯大。GMBV反恐大隊成立後不久,奧地利一度擴大了特種部隊的編製,將人員擴充至100人,駐地也遷移到了肖納烏城堡。

後來,GMBV反恐大隊的任務重點隨著形勢發展而不斷變化調整。總的來說是從單一走向多元化。“能者多勞”的真理也在GMBV反恐大隊的身上得到體現。他們不僅要執行各種反恐作戰任務,也負責處理各種突發事件,參加搶險救災行動等任務。此外,GMBV反恐大隊還負責一些秘密任務,如在首都以外保護重要國家領導人,並保護來訪的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等。

GMBV反恐大隊的第二次調整在1974年。奧地利政府根據對社會形勢的判斷,將特種部隊的隊員壓縮為32人,重點任務也隨之發生變化,主要是護送來自蘇聯的猶太移民從奧地利邊境安全到達維也納。20世紀70年代後期,奧地利境內接連發生數起恐怖襲擊事件。以桑切斯為首的一夥恐怖分子,在歐佩克成員國總理會議上劫持了多名人質,並且還帶著1名人質安全離開了奧地利。緊接著,又一個恐怖組織劫持了一名企業家,他們也成功得到了3000萬先令的贖金,隨後釋放了人質。

這些恐怖襲擊事件大大刺激了奧地利當局的神經,他們決定加大對恐怖主義的打擊力度。1977年秋,在內政部長布蘭克的建議之下,奧地利政府在先前特種反恐大隊的基礎之上組建GEK“眼鏡蛇”新型反恐特種大隊。這支新型反恐特種部隊在政府的督促下順利成立,並由內政部社會秩序總局局長直接指揮。GEK“眼鏡蛇”特種部隊的徽章是一條冷酷的眼鏡蛇,它所朝向的對象是肆無忌憚的恐怖分子。

“眼鏡蛇”特種部隊的駐地位於維也納40公裏外的新維也納城。部隊駐地約25公頃,與奧地利其他軍事建築類同,由幾座不高小樓和通道圍成一個馬蹄形,內部自然成為一個操場。總部的辦公大樓就在馬蹄口正中一座不高的樓房內,兩側則是軍人宿舍、旅館、體育館和汽車庫房。樓群中有一座鶴立雞群、極其醒目的20多米高的塔樓,那是訓練教學大樓。四麵樓別具一格,各有特色,功能齊全,用來作各種攻樓方案的演練。眼鏡蛇”特種部隊的駐地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特種部隊訓練中心之一。

“眼鏡蛇”特種部隊將“公正裁決之劍”作為自己的使命,其主要任務是打擊恐怖主義和有組織犯罪,解救人質,抓捕危險罪犯,保護要人安全,安全警戒,為飛機護航,負責奧地利駐外代表處的警衛工作等。此外,為了保護其他國家來訪政要的安全,首都維也納際機場也在特種部隊隊員的控製之下。

“眼鏡蛇”特種部隊也和國家安全局聯手進行秘密的反間諜行動。由於奧地利航空公司及勞達航空公司的班機受到越來越多的恐怖威脅,“眼鏡蛇”特種部隊隊員也兼任這兩家航空公司的隨機便衣警察。有時他們還會喬裝成列車乘客或售票員,在情報部門認為易受恐怖分子襲擊的國內鐵路運輸線上待命。

從1981年開始,“眼鏡蛇”特種部隊開始負責保障奧地利總理的安全,並為從奧地利出境的客機護航。2002年7月1日,奧地利在“眼鏡蛇”反恐大隊、14支警察MEK部隊、8支SEK憲兵隊基礎上,成立了全新的EKC“眼鏡蛇”反恐大隊,下設4個支隊,分別是幹部和保障支隊、作戰支隊、新隊員培訓支隊、技術支隊,人數也增加到了336人。EKC隨時處於待命狀態,一旦出現任何恐怖活動或嚴重武裝犯罪,EKC隊員就會在最短時間內到達並投入戰鬥。現在,重組後的“眼鏡蛇”特種部隊由奧地利內政部長直接指揮。

“眼鏡蛇”特種部隊自組建以來,曾成功參加過多次解救人質阻止劫機的行動,隊員無一人傷亡。“眼鏡蛇”特種部隊的行動情況非常機密,公眾知之甚少。2002年改革後,行動透明度增加,當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半年期間,大隊共執行了157次抓捕、60次搜查、461次護航任務,被譽為“阿爾卑斯山腳下的特戰精英”。

2001年9.11事件後,“眼鏡蛇”特種部隊代號“虎”的飛機護航任務大大增加,這項任務自1981年開始執行,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還培訓了許多外國隊員。目前,隊員們每天要護送6個航班,具體航線選擇根據行動情報在風險等級原則上確定,曾有兩次成功地製止了恐怖分子的劫機企圖,其中包括1996年粉碎了劫持一架俄羅斯客機的陰謀,參與此次行動的所有隊員都受到了俄羅斯方麵的獎勵。

2、選拔與訓練

特戰隊員的選拔十分嚴格。它要求參選人必須是在國家憲兵隊工作過的人員和警校畢業的學員,年齡在20-35歲之間,身高在1.68米以上,才可申請到特種部隊訓練中心受訓。學員的篩選一年兩次,每次需時3天,分別用來測試學員的體能狀況、心理穩定性和基本技能,考試合格者方可錄用。訓練中心每次錄取20名,錄用者須同政府簽署兩年半的服役合同。自部隊組建以來,共選拔錄用過1000餘人。

特戰隊員不僅要經過嚴格的選拔,而且要進行嚴格的特種作戰訓練,GEK的訓練相當漫長艱苦。射擊技術是重中之重,GEK隊員們必須精通任何槍械的使用,而從高速行駛的車輛上搖下的車窗細縫中進行精確射擊是要求必須具有強行闖入的本領,精通爆破闖入和其他強行闖入方法。

一次訓練6個月,每天訓練10個小時,包括體能訓練和射擊技術訓練、跟蹤與反跟蹤,還要學習戰術、心理學、遊泳和英語等科目。由於反恐怖作戰任務包括反劫機、反劫船和反劫車等,因此,學員還必須選修飛行科目,以具備飛天、上山、下海的本事。為了檢驗訓練效果,他們每月舉行一次軍事技能比賽。訓練出來的學員個個身手不凡,武藝精湛。他們在德國舉行的有西方14國特種作戰部隊和警察參加的國際比賽中表現出眾,在射擊、體力、心理素質、意外事件反應能力等科目上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3、武器裝備

“眼鏡蛇”特種武器精良,主要有:奧地利Steyr公司生產的著名的AUG5.56毫米突擊步槍、9毫米格洛克-17手槍。狙擊手使用Steyr公司生產的SSG-69狙擊步槍。此外還有格洛克-18(格洛克-17的自動射擊型)、格洛克-19(格洛克-17的截短型)、Steyr公司生產的TMP、CISM300、SPAS12、雷明頓870、德國H&K公司生產的MP5、M512、MZP1、MP88、S&W公司生產的M36、俄製AK-47、美國M16、格洛克-26、格洛克-17T等各種類型的槍械。

“眼鏡蛇”特種大隊裝備了各種專用車輛,包括廣泛裝備無線電設備的“梅塞德斯”牌專用車、監視車、特種裝甲車、人員運輸車、救護車、越野車、卡車,還有摩托、快艇、AS335N和“奧古斯塔-貝爾”212型直升機。在任何時間,根據第一需要,特種大隊可隨時調用空軍現役直升機和飛機,如派士PC-7、S-70A-42“黑鷹”、C-130“大力士”等。此外,反恐大隊還可每周一次調用當地民航飛機用於特種訓練。戰鬥隊員行動時通常穿著陶瓷防彈背心,戴黑色麵罩、防毒麵具和特製頭盔。

4、“眼鏡蛇”決勝恐怖分子

1973年8月的一個傍晚,一輛滿載乘客(包括幾名兒童)的公共汽車被一夥恐怖分子劫持,他們勒令汽車穿過邊界進入匈牙利。為表明他們的意圖是認真的,這夥冷血的歹徒殺害了車上兩名人質,並宣稱將每小時殺兩人,直到滿足他們的要求為止。政府談判代表花了半小時企圖與劫持者進行對話,但劫持者唯一的答複是:“我們不想談什麼,我們就是準備死。”

此刻,在巴士前麵約100米處潛伏著GEK反恐突擊隊,隊員們已先盯住4名歹徒中的兩名。正在等待指揮官下達的命令。就在下一批人質被殺的期限即將到來時,一架貝爾206直升機掃過叢林並以極低的高度撲向公共汽車。其實直升機隻是佯攻,同一時刻,狙擊手已趁機先擊斃了兩名歹徒。透過瞄準鏡,一把槍筆直地對準一名歹徒頭部,另一把則帶有偏角,以減少玻璃爆裂的碎片。槍聲未落,隻見一群身著黑色戰鬥服的隊員衝向巴士,他們用特殊工具擊碎車窗,衝進車內,不—會兒,剩下兩名歹徒的身體和頭部就被打成蜂窩,而人質毫發未傷。雖然行動大獲成功,但隊員們心情並不輕鬆,指揮官佩赫特說出了大家的心聲:“我們不願意每天麵對鮮血,盡管這是我們的工作。”

二 荷蘭BBE應急特種部隊

1、曆史起源

荷蘭是一個被鮮花擁簇的美麗國家,它有一支反恐怖特種部隊——荷蘭皇家海軍陸戰隊BBE應急特種部隊。這是一支特種救援部隊,它的主要任務是解救在突發性恐怖事件中被扣押的人質。BBE應急特種部隊雖不如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俄羅斯阿爾法小組、德國第9邊防大隊、以色列269特種部隊那樣久負盛名,但它在隊員素質及戰鬥能力上並不落後於上述國家。

荷蘭BBE應急特種部隊誕生的背景同樣是“慕尼黑恐怖事件”。1972年德國慕尼黑奧運會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出於新形勢下的反恐需要,荷蘭皇家海軍陸戰隊在原第7特種舟艇部隊的基礎上開始籌建新型反恐特種部隊。

荷蘭皇家海軍陸戰隊同樣是一支久負盛名的部隊,它始建於1665年12月10日,由於該部隊曆史悠久,也被認為是近代世界海軍陸戰隊的鼻祖。在二戰期間,這支部隊曾參加了鹿特丹保衛戰,並在西部戰場與納粹德軍進行了無數次不屈不撓的戰鬥,被荷蘭人親切地稱為“和平女神”之旅。經過兩年的準備時間,1974年,BEE應急特種部隊正式成立,番號為第11步兵連。BEE應急特種部隊是一支專門執行遠程偵察和反恐作戰的特種部隊,它隸屬皇家海軍陸戰隊,也可以由司法和內務部直接指揮調遣。

2、組織編製

BBE應急特種部隊的總部設在多倫,成立之初隻有3個排,100名隊員。1980年,BBE又將隊伍進行了精簡,調整為兩個排,每排各有30人,加上後勤人員,部隊共計約80人。這支特種部隊真可謂小之又小,可千萬不要小瞧它。它雖小,但特種部隊的硬件軟件應有盡有,行動速度也非常快,不負它的“應急”使命。其中,第1排主要執行戰鬥任務;第2排為訓練值班排,主要任務是進行新隊員招募及訓練,第2排部分人也需要處於警界狀態,兩排的人員實行定期輪換值班。在沒有作戰任務時,所有BBE隊員也必須隨時待命,在接到命令後必須在90分鍾內回部隊報到。一旦遇到緊急任務,BBE部隊能夠在6小時內開拔到荷蘭境內任意一個地方。

3、隊員選拔與訓練

BBE應急特種部隊被公認為全球範圍內最精銳的特種部隊之一,盡管人數不多,但幾乎每名隊員都身懷絕技,具有一流的戰鬥力,而這完全得益於該部隊對新隊員近乎苛刻的挑選和煉獄般的訓練。

在BBE,所有初步入選的隊員都要接受1年的特戰選拔訓練,具體又分為自給供氧水下潛泳、叢林戰鬥訓練、沙漠戰鬥訓練等訓練階段。詳細的訓練科目有:阻止破壞、爆破、狙擊、跳傘、劃艇訓練、情報搜集、戰術偵察、海岸偵察、反恐怖行動等。經過訓練,每名隊員不僅能夠掌握通常的特戰技能,而且都精於長泳和泛舟作戰。

另外,根據荷蘭的國情,最常被恐怖分子襲擊的是火車和水上設施。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針對性作戰,BBE在日常還特意進行攻擊火車和海上目標的訓練。另外,為了增強靈活應變能力,部隊還增加了一些智力訓練項目,以培養隊員冷靜、沉著、果斷和一流的判斷力等特質。正如一位BBE軍官所說:“我們的人要有鋼鐵一般堅強的身體,更要有鋼鐵一般堅強的毅力、靈活的雙腿,還要有所羅門的智慧和判斷力!”

在經過為期1年的訓練、訓練、再訓練後,將有高達50%的參訓隊員被淘汰,這就是BBE,他們明白隻有嚴格的選拔與嚴酷的訓練才能造就鋼鐵般的隊伍。

3、武器裝備

BBE特種部隊的主要裝備有:柯爾特C7突擊步槍、格洛克17型手槍、格魯手槍、烏茲衝鋒槍、德國生產的MP5和HK94衝鋒槍、SC-1狙擊步槍、斯太爾SSG狙擊步槍等。

特殊裝備主要有:各種防毒麵具、防彈衣、通信裝備,以及專門對付恐怖分子的閃光彈、眩暈炸彈、催淚瓦斯彈等。重型支援裝備有:突擊艇、裝甲運兵車、悍馬軍車、改裝型大山貓直升機等。

4、戰鬥生涯

BBE應急特種部隊成立以後,先後進行了多次出色的反恐作戰行動。

1974年9月,幾名日本“赤軍旅”成員突然襲擊法國大使館並劫持多名人質,初出茅廬的BBE應急特種部隊不負眾望,成功救出了被劫持的人質。

1974年10月,在海牙附近的切文尼根監獄,一些中東囚犯和荷蘭囚犯發生騷亂,將前來進行慰問演出的1名孩子和幾名監獄守衛挾持為人質,暴徒們要求荷蘭政府為他們提供一條安全途徑以便返回中東。幸虧BBE突擊隊員及時趕到,並使用了震爆彈等特種裝備,順利解救出了人質。

BBE最著名的一次行動當數1977年的火車人質營救事件。

1977年5月23日早晨,9名攜帶有輕機槍及手榴彈等武器的印尼“自由南摩鹿加青年組織”成員,在荷蘭德薩特劫持了一列火車,車上共有94名人質。幾乎與此同時,另外4名恐怖分子又襲擊了波芬斯邁爾德的一所小學,並將105名學生和4位教師劫為人質。

突如其來的兩次恐怖劫持事件,讓沒有相關問題處理經驗的荷蘭政府措手不及,剛開始,政府試圖用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但卻沒有取得任何成效。

經過3個星期的漫長談判,仍然沒有取得絲毫進展。6月11日,荷蘭政府終於決定采取強硬措施,遂下令BBE應急特種部隊采取武力營救行動。攻擊令下達後,BBE隊員兵分兩路,分別進行人質救援行動。在學校方向,BBE隊員在M113裝甲車的掩護下,以電閃雷鳴之勢迅速攻入被恐怖分子占據的學校,在沒有付出任何傷亡代價的情況下,順利製服了4名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抗的恐怖分子,所有人質毫發無傷。

另一路處理火車恐怖事件的隊員,為了轉移恐怖分子的注意力,政府特地招來兩架荷蘭皇家空軍的F-104戰鬥機,並超低空掠過火車上方,在飛機發動機產生的巨大轟響的掩護下,潛伏在車廂旁的BBE隊員立即以風馳電掣般的速度,破門攻入車廂,並迅速擊斃6名恐怖分子,製服了另外3名。唯一遺憾的是,在行動中兩名人質由於驚恐慌亂起身而中彈身亡,另外有一名突擊隊員受輕傷。但總體來說,行動還算是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在恐怖分子極其猖狂的20世紀70年代,BBE的這次行動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恐怖主義的囂張氣焰。而BBE的這次行動,更讓人們津津樂道之處則在於:它是唯一一支能夠同時對兩個不同目標發起攻擊並獲全勝的特種部隊。

三 波蘭“雷鳴”特種部隊

蘇聯解體後,國際形勢急劇變化,大批東歐猶太人開始往以色列遷移,而當時波蘭恰好處在猶太人遷移的中轉位置。這些猶太人是很多恐怖組織攻擊的敏感目標,為了避免在波蘭境內出現事端,波蘭政府借助對相關情報的掌握,曾采取斷然措施,及時阻止了數次針對猶太人的恐怖襲擊行動,但同時也激怒了恐怖分子。

1990年,波蘭駐貝魯特大使館突然遭到了恐怖分子的報複性襲擊,這次挑釁讓波蘭政府意識到,反恐行動不僅要在國內展開,在波蘭駐外機構也同樣需要嚴加防範。正是在這種形勢下,1991年,波蘭第一支專業的反恐怖特種部隊——機動反應特種作戰群宣告成立。這一部隊就是後來被稱為“雷鳴”的特種部隊。

雷鳴特種部隊組建時,在部隊數量上,借鑒了美國三角洲部隊及英國特別空勤團的做法,采取了大編製、小組戰鬥的形式;而在人員甄選上,則參考了德國邊防第九大隊的經驗,向波蘭各兵種開放,無論是步兵、傘兵還是蛙人都可以申請加入。

“雷鳴”特種部隊人員的篩選也相當嚴格,雪鳴”特種部隊的大門向所有軍種敞開,但每次新隊員選拔,最終隻有不足5%的申請者能夠如願以償地加入到該部隊。由於任務的特殊性,雷鳴部隊除了對申請者進行基本體能測試外,還會進行心理測試。申請者隻有經過了嚴格的心理測驗和1周的體能測驗之後,才能成為雷鳴部隊的備選隊員。隨後,他們將被送往德國邊防第九大隊的奧古斯汀訓練基地進行下一階段的考核訓練。在德國,備選隊員將接受各種心理和體能上的極限訓練,心理和體力不支者將隨時被淘汰。而在訓練的最後1周,要進行總結測試,測試內容為在負重40千克下進行80公裏的急行軍,不能按時完成者,無論前階段成績有多出色,都將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