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四兩撥千斤”——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1 / 2)

第三節 “四兩撥千斤”——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

綠色貝雷帽的真實名稱是美國陸軍突擊隊,其英文名稱為Green Beret。“綠色貝雷帽”是美國陸軍中一支規模最大的特種部隊,也是最受美國總統肯尼迪寵愛的一支部隊。它經常被派往世界上許多國家,執行各種使命。

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的前身是創建於1942年7月的第一特種任務部隊。這是美國陸軍序列中最精銳的作戰部隊之一,成立後不久,該部隊就已經發展到了5個突擊大隊,但是到了1944年8月15日,第一特種任務部隊突然被宣布解散。他們在越戰期間曾被廣泛介紹,因此當美國在東南亞一帶遭受到被擊敗的命運後,單位就被解散,士氣水準降低。從80年代早期起,陸軍對非傳統戰鬥的興趣開始複蘇,這使得“綠色貝雷帽”得以重組。

朝鮮戰爭的爆發,讓第一特種任務部隊獲得了新生,為了應對戰爭。美國於1952年6月20日成立了第10特種部隊。當肯尼迪當選美國總統後,非常重視特種部隊的建設,並讓該部隊將綠色貝雷帽作為自己的製式軍服,從此該特種任務部隊就被稱為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

1952年底,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被派往朝鮮戰場,再次得到了實戰的檢驗。1953年11月,前民主德國的工人發動了暴亂,為了應對當時的緊急形勢,美國政府又派遣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長期駐紮在聯邦德國。在20世紀50年代,由於在美國陸軍眼裏特種部隊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因此,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得到了迅速擴充與發展。

越南戰爭爆發後,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又介入了越南戰場,參加各種非常規作戰,如滲透、破襲、遊擊戰、突然襲擊、營救、執行特種偵察等任務,並在實戰中打下了赫赫聲名。

1971年,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從越南撤出後就進入了一個低穀期,部隊開始萎縮,成員也在減少。到了20世紀80年代,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再度活躍了起來,並被派往世界各地執行任務。它曾被派往洪都拉斯與薩爾瓦多訓練當地部隊,在1989年12月入侵巴拿馬的“正義事業”行動中,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被派去配合陸軍作戰。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至今,“綠色貝雷帽”更是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等幾次重大局部戰爭中的關鍵時刻發揮了“四兩撥千斤”的巨大作用。

目前,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下轄有5個大隊,分別是:第1大隊、第3大隊、第5大隊、第7大隊、第10大隊,上述各大隊根據戰略分工,都有各自的重點作戰方向。海灣戰爭中,“綠色貝雷帽”被配屬到多國部隊的營一級單位,為其提供必要的訓練和關鍵的通信聯絡,組織協調戰術作戰,在“沙漠風暴”行動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的隊員不僅有極強的團隊精神,而且個個可以獨擋一麵;不僅個個精於伏擊、爆破、偷襲等本領,而且每一個都是武功高手。嚴格而係統的訓練使他們具備了常人所無法想象的非凡作戰能力與出眾的在惡劣環境下的生存能力。

1、 隊員選拔與訓練

綠色貝雷帽特種部隊的座右銘是:“不論到世界任何地方,不管是大海還是高山,不管是地麵平坦還是凹凸坎坷,不管氣候是酷暑還是嚴寒,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不管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總之,不論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夠進行空降,潛水,從事山地戰、叢林戰、沙漠戰、滑雪戰、遊擊戰、反恐怖戰等各項特種作戰。”這種要求也決定了並不是每一個申請者都能成為其正式一員。

事實上,綠色貝雷帽的每一個申請者都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和身體檢查,然後才能進入下一步的選拔訓練。據說,這種選拔的通過率僅為10%。而申請者的身份必須是高中畢業生,且具有3年軍齡,身體、智力各方麵都要十分優秀,空降訓練也必須合格。這些初步合格者都是從美國全軍中挑選出來的佼佼者,平均年齡在20-2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