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擒盜賊(1 / 2)

同心擒盜賊

“鈴鈴……”

聯盟派出所的電話接二連三地響。

“154號樓伊家被盜……”

“道東二委王家被盜……”

“衛健街王勤家被盜……”

“濱電街李家被盜……”

幹警全力以赴發動群眾加緊預防,但還是盜案迭起。

運 籌 帷 幄

經過現場勘查和群眾反映:諸多的撬門盜竊案件,犯罪分子都是用工具撥暗鎖、撬門鼻、起鎖簧。相貌特征各異,是多人所為。

聯盟派出所黨支部和全所幹警開了個“諸葛亮”會,研究對策。聯盟派出所管區主要是道東和道西兩大片。一方麵分兵道西,民警著裝警服和治安員下片巡邏,大張旗鼓搞預防。另一方麵把警力放在道東,分七個戰鬥小組由副所長李明洪、教導員王強親自率領,卡住交通咽喉。居民區裏麵派人著便衣巡查,盤問可疑人,發現罪犯,槍聲為號,堵住道口,裏外呼應,打擊現行罪犯。幹警們摩拳擦掌投入戰鬥。

激 戰 前 夕

一天兩天過去了,一周兩周過去了,毫無動靜。好像犯罪分子知道了他們的計劃。

著急啊!同誌們這些天早出晚歸,日夜巡查,可是犯罪分子好像捉迷藏似的銷聲匿跡了。“是不是犯罪分子吃飽了不再幹了?”有的同誌沉不住氣,心裏嘀咕著。所領導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事情發生前總是異常平靜的,然而平靜正是事件爆發的前兆,大家耐心等待。”

其實所領導也在焦慮中思考著:是我們的工作方法有問題?對工作計劃又作了局部的調整和安排,經常更換在道東居民區著便裝的幹警。

又是幾個難熬的日日夜夜。

為了取得這場戰鬥的勝利,民警王子建、劉樹文主動放棄夜大的學習時間;刑警趙振革的孩子有病顧不上回去看看;在市內通勤的民警王可登、所民、楊慶偉、宋成哲一連幾周不回家,天天泡在所裏;所長林誌腿腳不好,和大家一起下片巡查;李明洪家就住在派出所的樓上,也整天和同誌們滾在一起;更多同誌放棄了星期天的休息。

柳 暗 花 明

11月20日,在道東前進裏街,一個人剛剛鑽入居民家的窗戶行竊,被民警所民發現,堵在屋裏抓獲。“這是個好兆頭!”全所幹警歡欣鼓舞。

果然,11月21日,教導員王強在衛健街巡查,他找了一高點,仔細觀察過往的行人。突然,一個年輕人身穿藍登山服,慌裏慌張從一個樓棟口跑過來。王強奔了過去:“你站住”。年輕人站在那裏竭力掩飾自己的恐慌。“你是哪兒的?幹什麼來了?”“我來……找朋友……叫王……”“你兜裏揣的什麼?”年輕人見勢不妙,拔腿就跑。王強緊追不舍,鳴槍警告。正在這時,民警宋成哲趕到,一個箭步躥了過去將他撲倒,罪犯還想反抗,已被扣上了手銬。這個犯罪分子叫趙雙,17歲,今天在此作案二起。從他身上搜出有獎儲蓄券1100元、糧票124斤及其他贓物。經過連夜審訊,他交代了包括在聯盟街154號樓、濱電街和在其他派出所管區的盜竊案件12起。

好消息一個接一個。11月22日,民警王子建、劉德明又在聯盟街火道東抓獲金寶峰等三名慣竊犯,破獲兩起撬門盜竊案件。

成 績 麵 前

全市破案會戰剛剛開始,聯盟派出所就打了一個漂亮仗。幾天中共抓獲盜竊現行犯五名,破獲案件二十餘起,繳獲贓款、國庫券、有獎儲蓄券等一萬餘元,以及糧票、錄音機、銀首飾等贓物。初步的成果,使全所幹警幹勁倍增。他們來不及撣掉身上的灰塵,又投入到冬季百日會戰中。

原載於《哈爾濱公安報》,1987年12月。

題外話:

這是我1987年參加工作後經曆的第一個冬季百日會戰,也是我第一次寫通訊報道。這個稿子的編輯是《哈爾濱公安報》的記者,叫秦戰國,是我們市警校的校友。我與他至今未曾謀麵,當時稿子寫完時,我隻是慕名把稿子寄給他,不想竟然發表了。後來聽說他調到了大連工作,我想他一定已經忘記這件事了。但正是這篇稿子使我對新聞寫作產生了興趣,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如果說後來還有點成績的話,不應當忘記這位曾經幫助我的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