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蓉城,天還有些冷.似乎冬天也不願意離開這裏,離開這座美食之都。早上八點,這個在其他城市已經進入繁忙的工作狀態的時間裏,這裏的一切好像才剛剛蘇醒。
“包子,稀飯,豆漿,油條.....”一聲悠長的吆喝響起,那餘音拖的老長老長,似乎那些早點的美味已經融入其中,合著剛掀開的蒸籠,熱氣騰騰的鑽進了這個小區的每家每戶。
大爺姓劉,據說已經在這裏賣了十多年早點了,每天早上的這個時間,他就像準時的鬧鍾一樣,騎著那輛略像破舊但是卻是十分幹淨的三輪車,載著他的早點來了。走街串巷,風雨無阻。漸漸的小區裏麵的人都熟悉了那聲吆喝,熟悉了那個時間,熟悉了那份早點。
劉大爺的早點車很是簡單。三個蜂窩煤的爐子,每個上麵都坐著一口鐵鍋,鐵鍋上麵是四五層的蒸籠。爐子裏的蜂窩煤一明一暗的燃著,了了的熱氣正順著蒸籠的縫隙慢慢的飄散出來。走進一點還可以聞到蒸籠裏包子和饅頭的香味,那是一種淡淡的小麥的香味。爐子旁邊還有兩口不鏽鋼的大桶,一桶稀飯,一桶豆漿。這種雙層大桶保溫效果最好了,幾個小時都能保證裏麵稀飯和豆漿的溫度。大爺的車剛在路邊挺好,小區裏的老老少少便三三兩兩的圍過來了。
“劉叔來兩個醬肉包子,一杯豆漿”。“大爺,我要三個饅頭,甜的,兩碗稀飯”。“老板,來兩包子,一個肉的一個素的”.....劉大爺這時也笑嗬嗬的說:“不急不急,一個一個來”,一邊說一邊熟練的掀開蒸籠。一股白蒙蒙的蒸汽消散以後,一個個包子饅頭整整齊齊的躺在蒸籠裏麵,像是接受檢閱的部隊一樣。看著白白的,軟軟的,忍不住就想掐一把,咬一口。劉大爺的早點主要是賣包子和饅頭。包子有三種餡兒的,醬肉,鮮肉還有素餡的,饅頭分鹹味和甜味的。劉大爺帶上手套,三兩下就夾著包子饅頭裝好,遞給旁邊買早點的人。五十多歲的大爺臉上的皺紋笑的擠著一起,就跟包子的褶子一樣,一條條的那麼分明。
一個三十多歲的小夥子,剛接過袋子,就迫不及待的伸手把包子拿出來了。冒著熱氣的包子還有些燙手,小夥子一邊吹氣,一邊就一口咬下去了。發好的麵十分的酥軟,用手指輕輕一捏,就會很自然的陷進去,陷阱那白白的麵裏。柔柔的觸感,略帶著一點彈性。據說最好的麵是捏了過後它能很快的恢複原狀,就和海綿一樣。小夥子的這一口就像是拉開一場美味的序幕一樣,瞬間這個早晨開始變得生動起來,這個惺忪的城市活了。
包子是鮮肉餡兒的,用的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再搭上一些前腿肉,三肥七瘦,剁碎過後加上薑醬油等調味料,早上新鮮的蒸出來的。餡兒裏麵濃濃的肉香和醬汁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慢慢由內而外的散發出來。濃香的汁水填滿了酥鬆的包子皮的每一個縫隙,就這樣的沁了進去,和帶著點微微甜味的帶著點麥香的麵交叉的結合在一起了。這一口帶著三分的餡兒七分的皮,這一口下去,小夥子的臉上浮現出了滿足的神情。肉餡的香味開始在四周彌漫開來。“咕....”周圍的人看著,不由自主的咽了一下口水。
小夥子一邊吃,一邊含混不清的說著“還是劉叔的...包子實在...一口下去能...咬到肉....嗯...肉,不像有些人....賣的包子...咬了幾口都沒餡兒....弄的我都懷疑...我是不是吃的....是饅頭”。
周圍的人都是一陣哄笑,“可不是嘛,現在好多包子都是拳頭大的個兒,核桃大的餡兒,有一次我找了半天才找到,剛嚐到點肉香,結果一不小心....餡兒掉地上了。那一分鍾的心情啊,就像一萬隻草馬跑過一樣....”
“嗯,嗯,還是我家劉大爺實在....皮薄餡兒多,哈哈”
“別拍馬屁,拍了也不給你多吃”....
大家已經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了。都在交流自己早點的心得體會,哪裏的東西好吃,哪裏的東西名不副實....沒辦法誰叫蓉城是美食之都呢。這裏的人們每個都對美食有著自己深刻的見解。
“做早點,要用心,要是在,十多年來了,我從來都整虛的.....哦,都是貨真價實的,所以你們都喜歡來吃”劉大爺居然還在一邊打起了自己的廣告。
樓下的議論聲和香味飄到了不遠處一棟小樓裏,飄進了二樓的一個房間。略顯淩亂的一個屋裏,睡著一個二十多歲的男人。楊不一,男,今年二十四歲,大學剛畢業半年,還在到處找工作,出身於二級城市裏麵一個普通的家庭。算上大學時間來蓉城已經五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