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神獸錄...
世間萬物皆有靈性,在廣瀚三界之中,出沒著一些極富靈性的神獸,它們有著不為人知的神奇力量,一直是三界諸神喜愛的寵物,尋常人一生也難得一見。神獸的出現能給世人招來幸福,化解戾氣,因此被視為吉祥的象征。遠古神獸究竟是何來曆?他們到底長什麼樣子?下麵,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在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戰心驚並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了。青龍為東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龜蛇合體。故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製宮闕殿閣取法焉”。青龍操控九天神雷之力(天雷劫),色青,屬木,為東方護獸,鎮守東宮星宿白虎操控龍卷暴風之力(召喚萬獸),色白,屬金,為西方護獸,鎮守西宮星宿朱雀操控焚火烈焰之力(天地三絕火),色朱,屬火,為南方護獸,鎮守南宮星宿玄武操控寒冰風雪之力(黑暗冰*毒),色黑,屬水,為北方護獸,鎮守北宮星宿青龍
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裏,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朱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神獸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麵,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麵,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裏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髒,尾是尾,箕是尾末。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神獸
在古時後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因在中國龍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而民間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所謂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大兒是叫囚牛(qiúniú):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二兒子是睚毗(yázì):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懾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三兒是嘲風(cháofēng):是隻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懾妖魔、消滅災禍。第四兒是蒲牢(púláo):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鍾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旦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鍾格外響亮。第五兒是狻猊(suānní):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第六兒是霸下(bàxià):又名贔屭(bìxì)、蚣蝮(應為趴蝮)(bāxià),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第七兒是狴犴(bì’àn):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
神獸
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回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第八兒是負屭(fùxì):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麼子是螭吻(Chīwěn):又名鴟尾(Chīwěi),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白虎
在中國四聖獸中,另外一個常常跟龍相提並論的就是‘白虎’;虎,為百獸之長,它的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變成了屬陽的神獸,常常跟著龍一起出動,‘雲從龍,風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而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除了道教中的四靈包括了青龍白虎之外,連在風水師探勘墓地時,在地形前方左右兩邊突起的地形,可以當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獨特的稱號,稱之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裝飾,在左右堂柱上繪有青龍百虎,以其鎮壓邪靈。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龍虎被借用為道家煉丹的術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道家煉丹分內外(內丹煉氣,外丹煉丹藥,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十分確定),內丹是就陰陽五行而言,龍陽,生於離,離屬火,故雲‘龍從火裏出’,虎陰,生於坎,坎屬水,故雲‘虎向水邊生’,兩者結合之後,一陰一陽,互相調和,稱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於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於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祀典》:‘畫虎於門,鬼不敢入’,‘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人還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