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無論何種嚴格的管理,總是兒童愈小愈須多施用;一旦施用適度,獲得效果之後,便應放鬆一些,改而采用比較溫和的管教方法了。如果因為管教太嚴,而使兒童精神過於沮喪和頹唐,則會導致一種很糟糕的結局。放縱不羈的青年,都是生龍活虎一般,精神十分飽滿,一旦走上正道,常常變成偉大的人物;消沉的兒童則不然了,他們的態度是怯懦的,精神是抑鬱的,極難振作起來,更談不上成就一番事業了。誰如果能找出一種方法,一方麵使得兒童的精神安逸、活潑、自由,另一方麵有能使他抑製自己對於許多事物的欲望,他便懂得教育的真正秘訣了。
——洛克
父母能給孩子創造一個發現本人適宜幹什麼的機會就可以了。至於他今後究竟如何很好地發展自己的才能,則完全取決於本人的努力,父母不應該再出來幫忙了。不過,孩子所必需的最小限度的錢還是要供給的,父母還應該承認孩子的人格,鼓勵鞭策孩子。這就是我的想法。
——王貞治
我的看法是:學習如不是自發的便沒有意義。不論現在和過去,有的孩子不用大人督促也會埋頭學習,也有的孩子死活都不願學習。我認為,強製不愛學習的孩子用功,命令他們考入大學,其思想方法是不是有些問題呢?
——王貞治
世上大多數做父母的好像都認為: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上大學,這是父母的義務和責任。並且好像都想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比別人好一點的學校、好一點的大學。這難道不是父母的虛榮心的表現嗎?有時不妨站在被你一個勁兒地督促用功的孩子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為孩子們想想,這樣可能會悟出道理來的。
——王貞治
我並不十分苛求孩子,對他們的教育嚴到中等程度就行了,要教育孩子懂得是非,當然也要有些紀律,但是不要為紀律而紀律,要說明道理。孩子沒完沒了問個明白,你要始終十分耐心;不管怎樣,你得說明道理,答複他們的問題。有些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說得不夠,這是當前的重要問題之一。
——撒切爾夫人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惑矣。
——張履祥
父親經常提醒我應當及時享受人生的樂趣,他自己就是這麼做的。不論工作多麼繁忙,他還要留出充分的時間進行娛樂活動。他喜歡打保齡球和撲克,還講究吃喝,尤其喜歡交朋友。
——亞科卡
兒童的舉止大半是模仿得來的。我們都是一種模仿性很強的動物,是染於青則青,染於黃則黃。
——洛克
當父母學會如何用語言向孩子表達對他們發自內心的理解與接受時,往往父母就掌握了一項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產生令人驚訝的效果。
幼稚期(自出生至七歲)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習慣、言語、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一個基礎,如果基礎打得不穩固,那麼健全的人格就不易建造了。
——陳鶴琴
每個人最初所受教育的方向容易決定以後行為的性質。
——柏拉圖
當我們在一些難關麵前停頓下來的時候,他總是說:“你會把它弄好的!憑你的聰明,這點小事是難不倒你的!”而我們往往就因為父親這句話,奇跡似的把本來弄不好的東西弄好了,對本來視為畏途的工作發生興趣。
——羅蘭
父親對我們的學習分數或要讀什麼大學從不勉強。他總是說:“你們想學什麼由你們自己拿主意。”他讓我們自己選擇我們要走的道路。“你們應該讓自己處在能掌管具體交易的位置上,”他常說,“因為這是做生意的根本。”
——尤伯羅斯
我不知道是否有別人比我從父親那裏所得到的更多。我用父親的豁達應付環境中的變故,用父親的樂觀創造自己的前程,用父親的鼓勵與寬容的方法去教學生和孩子,用父親對大自然和詩文的愛好來陶冶我自己的性情。
——羅蘭
工作有效率:敏捷而有效率的工作,就要善於安排工作的次序,分配時間和選擇要點。隻是要注意這種分配不可過於細密瑣碎,善於選擇要點就意味著節約時間,而不得要領的瞎忙等於亂放空炮。
——弗?培根
家庭生活在兒童生長的每一個時期,不,在人的整個一生中,是不可比擬的重要。
——福祿培爾
家庭生活的樂趣是抵抗破壞風氣的毒害的最好良劑。
——盧梭
隻要父母之間沒有親熱的感情,隻要一家人的聚會不再使人感到生活的甜蜜,不良的道德就勢必來填補這些空缺了。
——盧梭
談論家庭管教問題的人所犯的錯誤,就在把一切過失和困難全部歸到兒童身上,而認為自己毫無責任。
——斯賓塞
孩子受到母親的照顧,感覺到愉快。愛的種子就在孩子心理發展起來了。
——菲斯泰洛齊
教子功夫,第一在齊家,第二在擇師。若不能齊家,則其子自孩提以來,愛憎顰笑,必有不能一軌於正者矣,雖有良師,化誨亦難。
——陸世儀
愛迪生幼年的故事,給了我兩個深刻的印象:一是科學要從小孩學起,二是科學的幼苗要像愛迪生的母親一樣愛護才能保全。
——陶行知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以後,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
——顏之推
人生當中最危險的一段時間是從出生到十二歲。這段時間中還不采取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手段的話,它就會發芽滋長,及至以後采取手段去改的時候,它們已經是紮下了深根,以致永遠把它們拔不掉了。
——盧梭
用一種新鮮的事物和好習慣改正並轉移孩子對壞習慣的注意力是最好的辦法。
——陶行知
教人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必須培養得宜,方能發榮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使不夭折,也難成材。所以小學教育是建國之根本;幼稚教育尤為根本之根本。
——陶行知
幼兒教育是教好後一代的基礎,它關係到進入青少年時期德育、智育、體育的健康發展。所以說幼兒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是非常細致耐心的工作,也是一項極其光榮的工作。
——徐特立
管教孩子是必不可少的,但管教隻是手段,不是最終目的。
——費特弗森
孩子需要愛,特別是當他們必須得愛的時候。
有一點要注意:不可讓孩子說懦夫們常用的詞彙,如:“我不敢。”常說這類話的孩子決不會成為有出息的人。為此,父母要給孩子講述偉大人物的故事。
——蒙台梭利
友愛、協作、守紀、禮貌、集體觀念、能力等等這些都是高素質人才必備的品質,如果沒有這些技能的培養,一個再聰明的孩子也隻可能被培養成“孤家寡人”式的神童。
——劉衛華
作為長輩,在談話中我們理應更加細心,更加富有同情心。我們應該努力地尊重我們的孩子,從而營造出更加友好的談話氛圍。
——劉衛華
熱情就是一個人努力達到自己目標的一種積極力量。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勸導孩子多想想如何去取得成功,而不要為成功路上可能會遇到的坎坷過多地擔憂。相信自己能夠取得成功的人,才能夠成為一位成功者。
青少年時期是道德品質、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孩子的身心發展由不成熟到逐漸成熟,道德發展由他律逐漸向自律過渡。這時的孩子可塑性極強,既可向積極方麵發展,形成很好的品德;也能往消極方麵轉化,形成不良道德傾向。
語言本身蘊涵著巨大的能量,是可以幫助解決情感表達的問題。
——雅科布鬆
聲調運用所以具有意義,倒不是僅僅為了嘹亮的歌唱,漂亮的談吐,而是為了準確地、生動地、有力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馬卡連柯
言辭是行動的影子。
——德謨克利特
發自內心的話,就能深入人心。
——尼紮米
書是音符,談話才是歌。
——契訶夫
以“我”為主的語言表達方式,可以減少孩子的抵觸情緒和對抗心理,孩子的某個行為錯了,與其直接批評他,不如說出這種行為給別人帶來的感受,還可以避免攻擊孩子的人格。
——《教子良方》
隻有學會在臉色、姿態和聲音的運用上能做出二十種風格韻調的時候,我才變成一個真正有技巧的人了。
——馬卡連柯
善意、尊重的原則;師生共意原則;協調一致原則;自我意識原則;意識調控原則;積極作用原則;程序控製原則。這些原則都是家長和老師應該注意的。
寄希望於言語之間,相信孩子能吸取教訓,發揮他的聰明才智。
——廖建華
無聲的表情具有的交際效果是有聲言語的五倍。
——汪福祥
豐而不餘一言,約而不失一詞。
——商繼宗
妙唱非關舌,多情豈在腰。隻要發自內心,出於自然,什麼樣的語言都能取到好的效果,那種皮相的“深情款款”,隻會令人反胃。
——龔華
無論是從父母本身的幸福來看,或是從對子女和後代的性格和生活的影響上看,我們都必須承認懂得對兒童進行體育、智育、德育教育的正確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知識。
——斯賓塞
多少熟悉一些生理學的基本原理和心理學的初步知識,對於帶好孩子是不可缺少的。
——斯賓塞
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隻有兩種方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主,但到外麵,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嗬斥,甚至於打撲,使他畏懼退縮,仿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麵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魯迅
獎懲與批評的藝術
別人的批評是極其可貴的,可以顯示出你正處於什麼地位,但你得切記不可在那個地位上停著不動。
——麥爾頓
要以客觀的態度來衡量別人的批評。不要衡量其究竟傷害你到什麼程度,或是別人批評你的動機究竟如何。
——麥爾頓
體罰不僅使孩子遭到皮肉之苦,還對孩子人格的形成產生不良影響,容易養成說謊、虛偽等不良品質。有的孩子在家受到打罵,形成了強權思想,認為誰強大誰就厲害,在學校裏也以強欺弱。體罰甚至可以使孩子變得殘忍、孤僻,形成攻擊型、破壞型的人格。也會產生自暴自棄的思想,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自卑感,喪失了學習興趣和生活的樂趣。
父母以嚴厲的神色、冷淡而文縐縐的態度,轉彎抹角的責難,麵麵俱到的暗示對待孩子,這是處罰;不帶孩子一同去逛街,父母可以讀給孩子的故事或童話,而不給孩子聽的機會,更是處罰;把孩子禁閉在房間裏是最厲害的處罰。這些處罰用得恰當與孩子的過失相稱的話,會使得孩子認過、悔過、哭泣而改過自新的。
——別林斯基
兒童對生活的需要幾乎比對事物的需要更為強烈。
——蒙台梭利
兒童早期的各種遊戲,是一切未來生活的胚芽;因為整個人就是在遊戲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內在的傾向中發展和表現的。
——福祿培爾
要愛護兒童,幫他們做遊戲,使他們快樂,培養他們可愛的本能。
——盧梭
多給孩子們以真正的自由,少讓他們養成駕馭他人的思想;讓他們自己多動手,少要別人替他們做事。
——盧梭
不要急於處罰孩子,要好好想想,是什麼促使他犯這種或那種過失的。要設身處地為孩子們想想,那麼就可以相信他們會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改進錯誤的。
——蘇霍姆林斯基
有損人類尊嚴的各種處罰施之於兒童,會壓製兒童精神上可貴的自由、自重,也會使得兒童的心靈為自卑、恐懼、隱瞞和狡猾的肮髒之感所腐蝕,在這種培養的情況下,教育是徒勞的。
——別林斯基
鞭撻兒童,是教育上最不適用的一種方法。
——洛克
不要打孩子,讓你們以對孩子們的愛來控製你們自己吧,而且要記住,盡管你們用鞭打來教育他們時,他們還小,還沒有自衛能力,但他們長大以後,你們就得不到他們的歡樂和愛了,因為你們用體罰和過分的嚴厲傷害了他們的心靈。
——捷爾任斯基
一次也不要打他們,因為孩子的智慧和心裏是多麼容易留下痕跡。如果有時候由於自己控製不住,急躁了,由於要為這麼多孩子操心或由於生氣,你處罰了他們,打罵了他們,你一定要在事後向他們道歉,愛撫他們。
——捷爾任斯基
在孩子們痛苦與羞愧時要給以安慰,以便消除你發脾氣時在他們心中留下的一切痕跡。母親要培育自己幼小孩子的心靈,而不是相反。因此,你要記住,他們還是孩子,他們是無法了解你的,所以,無論如何不要在他們麵前發火。
——捷爾任斯基
我多想自己的兒子心中充滿自由和獨立的精神啊!皮鞭的教育隻會使心靈更加怯懦,或越發促其堅持邪惡。我看不出其他效果。
——蒙田
在培育嬌嫩心靈的方麵,我譴責一切體罰。塑造心靈為的是榮譽與自由。強迫與壓抑有著說不出的奴性味兒。我想憑理性、智慧、靈巧都做不到的事情,借武力也不會有更大的效果。人家就是這樣培養我的。
——蒙田
不管誰教養孩子,孩子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體會最深切,感覺最靈敏的,莫過於遭受虐待這回事。
——狄更斯
受罰最重的孩子,長大了很少成為最優秀的人。源於他們的心態是怯懦的,精神是抑鬱的,很不容易振作起來,很難做什麼事業。